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屏幕上,主持人穿着一件简单的T恤衫,有时还会拿着一把纸扇,用着受众熟悉的当地"土话",对这个城市里发生的家长里短进行点评,看了让人不自觉的亲近。打开地方台,此类方言新闻节目随处可见。作为民生新闻的一部分,方言新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着草根文化的气息,主持人用地方观众耳熟能详的方言评述民生,以轻松调侃的方式披露新闻,以平民视点对新闻加以简要评论,简单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老百姓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理。然而,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这类节目也暴露出了不少缺点和不足,如何应对瓶颈,使其走得更远,也成为新闻人应该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陈小丽 《新闻前哨》2010,(7):101-102
随着民生新闻的兴起,方言播报方式不仅成为各地民生新闻本土化策略的创新,更是受到当地广大老百姓的热捧,收视率直线上升,达到火爆的程度让人刮目相看。不过,方言民生新闻节目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继续发展壮大,就必须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炜 《声屏世界》2007,(12):42-42
现在,城市电视台开办的民生新闻栏目收视率居高不下,是观众喜爱的电视栏目之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绝非偶然,民生新闻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独特之处: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上,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民本的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同样在形式上民生新闻也极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组织形式上大胆地突破“我播你看”的基本模式,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双向交流性,主持人的形象、语言和风格趋于平民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李宗福 《青年记者》2007,(12):64-64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在贴近性上为其他新闻样式作出了最好的表率。  相似文献   

5.
于泽良 《记者摇篮》2007,(6):46-46,45
近年来,民生新闻脱颖而出,具有了极大的号召力和公信力,这与其舆论监督的力度密不可分。在人文精神的关照下,民生新闻实施着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从内容上看,民生新闻主要报道的是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报道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2010年11月起,温州都市报推出"都市新闻·民生"版,在版式、内容上大胆创新,在文章和标题处理上力求"接地气",体现了"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着重突出民生新闻的地域性、贴近性、人文性,创新了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民生新闻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民生新闻的平民化使得它在新闻编辑的表现形式上更加具有亲和力,民生新闻从内容上就能反映百姓身边的事,这也是民生新闻的灵魂所在.本文详细分析了民生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并提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编辑一定要从电视观众的需求出发去适应电视观众观念的变化,并要求民生新闻编辑时刻关注生活,树立民生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宗福 《青年记者》2007,(12):64-64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在贴近性上为其他新闻样式作出了最好的表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增强民生新闻贴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民生新闻异军突起,深受老百姓欢迎。为此,各级电视媒体都把民生新闻当做新闻类栏目的一大卖点。但反思当前民生新闻发展现状,情况令人担忧:花边新闻充斥屏幕,新闻报道低俗化、脱离群众倾向日益严重,观众开始感到厌倦。民生新闻源于生活,而当前许多民生新闻弱化甚至缺失的正是与生活的主体——普通老百姓的关联。受众是很现实的,好看、好玩的新闻要看,但更要看有用的新闻。民生新闻当初凼为与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关而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生新闻的兴起,方言播报方式不仅成为各地民生新闻本土化策略的创新,更是受到当地广大老百姓的热捧,收视率直线上升,达到火爆的程度。不过,方言民生新闻节目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继续发展壮大,就必须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07,(12):14-15
民生新闻作为近几年开始出现,并迅速成长的一种新闻表现方式,引起了业界与学界的共同关注。尽管对于民生新闻的概念内涵、内容构成、话语方式、发展前景等等,迄今为止人们依然存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实践层面上,民生新闻无疑已得到了传者与受者的双重厚爱。在此,笔者想从传播的视角,对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进行一下纲目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高飞 《记者摇篮》2006,(6):37-37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主要关注普通老百姓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它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以笔者之见,所谓电视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形…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它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重在“民生”,与民众利益相关,围绕民众生活展开新闻事件、现象,有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的品质问题一直成为新闻理论和实践中探讨的焦点.2008年浙江收视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90%的开播两年以上的方言民生新闻节目的平均收视率都在下滑,下滑幅度在13%至50%之间.这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以方言表现形式而津津乐道的民生新闻开始走向收视的疲劳期.而同样是在浙江收视市场,嘉兴广电总台的普通话民生新闻"小新说事"却保持着收视率持续稳中有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方言类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当代城市台发展自身的重要武器。方言类民生新闻热播主要出自以下原因:栏目定位精准;栏目主持与包装的娱乐化;符合受众潜在的方言需求。方言类民生新闻栏目健康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提高社会责任感,扩大舆论影响力;注重媒体的人文关怀,加强传播的贴进度;注重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媒体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7.
郑游楚 《新闻窗》2009,(1):69-70
地方电视台处于基层,其新闻采编人员在采访过程中需要运用相关技巧,以求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价值。而要对民生新闻采访进行研究,首要问题是必须了解什么是民生新闻?它有着怎样的内涵?关于民生新闻,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但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民生新闻不仅从字面上比较切题,且内容上也较准确地概括了这类新闻的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以及民主的价值取向这样一些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竞争激烈的今天,作为弱势的地方电视台兴起了一种新策略——方言民生新闻。目前表现较为突出的方言新闻有杭州西湖明珠频道新闻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栏目开播后,5周之内排上当地收视率排行榜的前10名,两个月内蹿到榜首;宁波的《来发讲啥西》也在短时间内跃居当地收视第一。《阿六头说新闻》《来发讲啥西》是通过富有生活气息和个性的平民形象使得这类新闻栏目更接近于大众的审美习惯。方言民生新闻自推广以来,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赢得了受众的喜爱,但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方言的应用延缓了推广普通话的进程;2.方言民生新…  相似文献   

19.
高洋 《记者摇篮》2012,(3):28-29
民生新闻发展的最终方向是融入主流、成为主流,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单纯从报道内容上区分出的概念,而是从新闻报道的理念、语态、方法上与传统新闻的一个综合演进,是新闻观众本位的回归,是市场理念的回归。民生新闻一定是一个主动向主流媒体靠拢,关注社会问题,承担社  相似文献   

20.
宁波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看看看》栏目创办于2005年,是宁波电视台第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两年多来,《看看看》的主创人员不断在新闻实践中摸索创新,及时地从民生新闻的转型与提升的角度出发,积极开拓,不断创新,为《看看看》节目提供了一个外在的推动力和不断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