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与公开采访相对而言,“暗访”属于一种隐性采访方式,是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采访方式之一。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暗访”在帮助记者实现针砭时弊、惩恶扬善目的同时,也给记者带来纠纷甚至诉讼。因此,记者“暗访”前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对记者顺利、灵活地进行“暗访”,并在”暗访”过程中实现最大限度的自我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在这里,笔者从几个方面做一个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王军 《新闻三昧》2004,(3):34-36
记大多都遭遇过“无可奉告”的外交辞令。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面对被采访对象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面对频率不断升高的拒绝采访现象,新闻记应如何对待?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试图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薛丽萍 《青年记者》2010,(14):63-63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地位 新闻策划是为了一定的新闻宣传目标与效果而精心筹划和设计的报道活动。那么策划在新闻实践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策划与新闻采访和写作相随相伴。 有不少突发性,事前我们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有时还偶然碰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对于这一类新闻,记者是一边采访一边策划,采访得到的信息在不断地为策划提供“原料”,策划同时也在不断地指导采访。采访结束时,新闻主题也已成竹在胸,动笔写作  相似文献   

5.
宋珊 《记者摇篮》2007,(10):24-25
曾经有位记者采访叶圣陶先生,一见面就问":您是哪里人?""多大年纪?"八旬老人被问得很烦躁,又感到悲哀,这次采访当然也很难顺利地进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有人说,搞新闻的人要有“点子”,带着点子去采访才有的放矢,从而避免大海捞针,事倍功半。可也有人说,应当有什么事写什么搞,如果带着“点子”去采访,往往容易造假。请问,到底能不能带着“点子”去采访?54676部队赵志军赵志军同志:要回答你提的J,1题,先要弄清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是“点子”。有的通讯员通过认真学习上级的宣传精神和新闻单位的宣传计划(或者叫报道提示,宣传打算),从而根据本部队的实际,列出几条选题重点,壬。果把这些选题重点叫“点子”,我看带着这些“点子”去采访,确实有助于在采访中准确地确…  相似文献   

7.
现场新闻能迅速反映社会现实及热点、焦点问题。但是,实践中我们发现,现场新闻的采访有时也不是那么顺利,如何让现场新闻的采访顺利些引起笔者的思考。通过一些技巧和经验让现场采访的子弹能够飞的更高、更远、更强些,也更加顺利些。  相似文献   

8.
五月通讯社是校党委领导的校团委指导下的校园宣传报道机构,是校园文化的窗口。作为五月通讯社的记者,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去报道、追踪、采访,我们每次采访都是在通讯社的授权之下才进行的,我们不能贸然地去采访我们不该采访的事件,不会报道我们不该报道的新闻。让我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每次采访都不是那么顺利,驻各个科室的记者被安排去采访,每次都很难如愿。本次学代会,会前、会后我社都安排有采访任务,我们也在下面作了很多准备,但最终都因有事而被推辞,我们只有作时间和事件上的报道。 试问:我们学校有哪些机构、哪些组织不…  相似文献   

9.
记者不论在什么地方采访,也不论采访什么样的人,都要注意现场气氛的营造。现场气氛融洽,记者问得顺心,被采访者答得舒心,采访容易获得成功;相反,现场气氛不融洽,采访很可能中途“夭折”,即使硬着头皮采访下去,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怎样营造融洽的采访现场气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0.
宋清华 《报刊之友》2013,(3):127-128
记者的职业活动特点是采访,记者的专业技术更多地反映在采访技巧的纯熟方面。问什么,不问什么,用什么方式提问都会影响到采访的效果。因此,记者要掌握提问的方式和技巧,灵活应用多种提问技巧,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奥运采访拾零许勇今年7月19日至8月4日,举世瞩目的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我受《成都晚报》编委会的派遣,有幸前往亚城采访了这次体坛盛会。在奥运会期间,我从前线发回各种体裁的稿件约150条近10万字,顺利地完成了这次采访任务。回来以后,不...  相似文献   

13.
自有新闻采访活动以来,就有婉拒或谢绝采访的现象发生。在新闻采访中,面对不合作的采访对象,记者要想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就要采取适当方法控制和调节采访对象的心理,获得最佳的采访效果,想办法将不合作转变为合作。  相似文献   

14.
对法制节目中特殊对象的采访,直接关系到采访整个事件的成效及新闻素材的可信度和效度。这是我们新闻记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的意义 1、使采访者更好地接近采访对象,创造良好的采访气氛,以便顺利地展开采访活动,以不变应万变,把握主动权。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15.
独家新闻是新闻中的珍品。但是,独家新闻也是新闻,要探讨什么是独家新闻,离不开探讨什么是新闻,探讨怎样采访独家新闻,也不能不探讨怎样采访一般新闻。事实与纱幕只要是有良知的记者,都想以普通人的姿态,尽可能坦诚地同采访对象接触,从民众那里了解事实真相。但是,从被采访者一方来看,记者仍然是记者,是报社的一员,而不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16.
发现新闻之后,什么时候进行采访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这是记者和通讯员从事新闻采访需要掌握好的一道“入门”工序,即采访时机。所谓采访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有利于采访活动的客观条件。不少记者和通讯员从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时机选好选准了,不仅为采访工作顺利展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采访工作的最大收获。反之,时机选择不当或  相似文献   

17.
布肃琦 《河北广播》2006,(C00):65-69
今年是黄金周假期制度推行的第七个年头。为全面关注黄金周旅游这一特殊现象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交通频道特派记者布肃琦随机抽取了一个旅行社的长线旅行团进行全程调查采访。并在早新闻节目《交广时空》中开辟专栏《阿布的步履匆匆》,播发了10篇连续报道,受到广大听众广泛好评。本期特摘录记者的随行手记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那还是1987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武部担任新闻干事。那阵子,写稿就是不入门。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我写的稿子题目不吸引人,我就把这~点记在心里。一次,市里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在会上我遇见了老退伍兵李建锋,他不但人品好,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担任了乡长也不辍笔,每年刊稿达150篇2多,我决定写写他。这回我可下了番功夫,采访结束,我很顺利地拿出了初稿。可想个什么题目好呢?我绞尽脑汁:取个“李建锋成才之路”吧,觉得太俗气,取个“乡长通讯员李建锋”吧,又觉得不太安当。就这样写了10余个标题都觉得表达不了文章的主题。天快…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电视采访,除了要有充足的准备、明确主题和目的,了解采访的背景,还要捕捉新闻重点,提前做好提纲,明确采访流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顺利地进行采访,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新媒介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介已不再是主流,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种变化,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模式,是当前电视媒体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信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也可以通过非语言传递。采访中通过记者仔细观察、正确解读并利用非语言信息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沟通,会大大提高采访效率,并能够顺利获得采访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