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课时减少和内容繁多的矛盾,本文提出了基于岗位职业标准的课程建设,应用课堂仿真授课、课后模拟实车电路进行实验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完善,并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实践,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本文详细阐述了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和措施,宗旨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全方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根据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要求,对该课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实施多种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EDA软件仿真,用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突出现代教学模式的互动性,提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并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强调教学改革除需重视教学内容、强化教材建设外,还需进一步引进和开发先进的教学平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形成了体系与环节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4.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子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的大学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必须作相应的更新。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教学是以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存在着内容与学时,基本理论与新技术和新器件,理论与实践等的矛盾。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才能更好的提高《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谈“学习型”实验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令琴 《职教论坛》2004,(3X):55-5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如非电专业“电子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随时代要求而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它的学时却不断精简和压缩。面对这些新形势下的教学矛盾.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实验课”的教改主题.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实践结果表明行之有效,特将这一教改思路与实践的心得体会在此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子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的大学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必须作相应的更新.本文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提高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8.
赵京 《中国高校科技》2019,(11):I0009-I0009
经济社会水平与高科技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人们对于电子专业相关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高实践技术水平。因此,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刻不容缓。《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一书以国家对高等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为主要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9.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实践性较强,大部分理工类专业都必须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获得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几乎涉及到电工电子学科的各个领域,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不同领域科技将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各理工科专业都将利用与电工电子学科的交叉、融合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并开拓出新的学科领域。课程要求基本内容选取适当,基础性强,概念清晰,重点突出,体现新技术,突出实践性,实用性。随着电工电子学科的飞速发展,教学和实验内…  相似文献   

10.
电子技术是工科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加强课程团队建设,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使该课程教学方案更适应"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电气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1.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电子专业整修知识和能力的体系支柱之一。我院该课程建设始于1996年,2000年开始面向三年制高职班。从2001年3月开始,我们对该课程进行完善、丰富,逐渐按新的高职课程要求进行建设。经过两轮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满意率提高。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地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把“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确定为学生主要的工程技能。为达到这个教学要求.我们把内容联系紧密的模拟电子技术、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是工科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由于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对该课程的内容广度和深度要求都有所不同.文章以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改革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在知识、能力和素养三维空间中,建构具有"1+X"性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探讨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系统化教学设计,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职业院校传统电子技术课程实训台数不足的问题,新疆职业大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开展Multisim(1)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改善课程的实验实训条件,提高实验实训任务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效率;完善电子技术课程实训报告册,形成每个实训任务包含任务分析、电子电路仿真调试与验证、实物电子电路调试、实验结论分析、任务评价与体会等五个步骤,使专业课程考核与企业电气维修岗位员工考核相适应,使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服务于地区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相适应,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要求和培养目标不太吻合,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因此,整合"电子技术"课程、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谈"学习型"实验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如非电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随时代要求而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它的学时却不断精简和压缩.面对这些新形势下的教学矛盾,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实验课"的教改主题,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实践结果表明行之有效,特将这一教改思路与实践的心得体会在此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高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专业、电工专业以及电子电器专业的基础性技能学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主体是培养综合能力,突出岗位要求与技能要求的一种课程教育体系,而电工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给该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挑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于创新及改进.本文结合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深入的研究了高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改革,希望能够对高校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特点与学生特点,对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法,以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工作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使电子系统设计与制造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给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首先分析了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在阐述EDA基础知识、发展过程和典型应用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EDA技术的电子技术教学新方案,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并能提升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力斌  陈静 《科教导刊》2023,(3):102-1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传统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阶段大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学习的需求。为了解决课程学时少、内容抽象、兴趣缺乏、考核单一等重点问题,我们依据BOPPPS教学模式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文章通过引入在线课程、雨课堂、公众号等教学资源,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增加课程思政案例,制作VR仿真实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将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自学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学习的过程考核,实施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教学。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逐步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成绩有较大提高,课程满意度也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面向21世纪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现状分析,提出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手段,对传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改革,使之更加理论结合实际,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