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美国心理学家为从动物实验中获得有关爱的人类行为线索,为幼猴设计了五种人造母猴,以观察“母亲”的拒绝会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样的反应:第一种偶尔用压缩空气吹幼猴;第二种会猛烈晃动,致使幼猴无法爬到母亲身上;第三种装有弹簧,能将幼猴弹开;而第四种“母亲”的身上居然布满了铁钉。但这四种“母亲”都未能将幼猴从它的“母亲”身边赶开,惟独第五种体内灌有冰水的母猴使幼猴躲在墙角,并永久地拒绝了母亲。这个有趣的实验说明:很多人认为是自己的优秀拉开了同他人的距离,其实冷漠才是造成自己孤独的原因。请以…  相似文献   

2.
冷漠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美国心理学家为从动物实验中获得有关爱的人类行为线索,为幼猴设计了五种人造母猴,观察母亲的拒绝会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样的反应:第一种偶尔用压缩空气吹幼猴;第二种会猛烈晃动,致使幼猴无法爬到母亲身上;第三种装有弹簧,能将幼猴弹开;而第四种母亲的身上居然布满了铁钉。但这四种母亲都未能将幼猴从它的母亲身边赶开,惟独第五种体内灌有冰水的母猴使幼猴躲在墙角,并永久地拒绝了母亲。很多人认为是自己的优秀拉开了同他人的距离,其实冷漠才是造成自己孤独的原因。冷漠  相似文献   

3.
冷漠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美国心理学家为从动物实验中获得有关爱的人类行为线索,为幼猴设计了五种人造母猴,观察母亲的拒绝会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样的反应:第一种偶尔用压缩空气吹幼猴;第二种会猛烈晃动,致使幼猴无法爬到母亲身上;第三种装有弹簧,能将幼猴弹开;而第四  相似文献   

4.
冷漠     
美国心理学家为能从动物实验中获得有关爱的人类行为线索,为幼猴设计了五种人造母猴,观察"母亲"的拒绝会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样的反应。第一种"母亲"偶尔用压缩  相似文献   

5.
新生活     
母亲的性格决定孩子的一生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过"关键期实验"。给一个幼猴两个人造母亲,一个有奶水,一个没有奶水。有奶水的母亲是用冰冷的铁架搭建的,而没奶水的母亲身上包着厚厚的绒毛。然后让观众猜测,小猴子会喜爱哪个"母亲"。一定有人会马上认定小猴子会喜爱有奶水的母亲。但哈洛的实验推翻了人们的想当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哈洛进行了著名的恒河猴实验。他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母亲分离,只给它们提供两个模拟妈妈:一个“铁丝妈妈”,上面绑上奶瓶可以喂奶,另一个“布片妈妈”,但是上面却没有奶瓶。猴子多数时间都会待在布片妈妈的身上,只在吃奶的时候才会去找铁丝妈妈。这些被模拟妈妈养大的孤儿猴子到了性成熟的年龄,它们都无法正常找到配偶交配,成了猴子中的性障碍患者。得到母亲的关爱对正常的心理成长、包括性心理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车艺 《考试周刊》2014,(22):160-160
<正>闲时阅读《教育要懂心理学》,一段文字吸引了我:"哈洛把刚刚出生的婴猴从母猴所在的笼中取出,放到另一个装有两个人造代理母亲的笼子里。人造母亲用金属丝编成,一个纯金属丝的人造母亲胸前安有一个奶瓶;另一个的表面包裹着柔软的布,但没有奶瓶。按理说婴猴应该经常爬在安有奶瓶的金属丝妈妈身上,然而结果却相反,婴猴只是在肚子饿、吃奶的时候爬到金属丝妈妈身上,而其余大部分时间都爬在布妈妈身上。如果在布妈妈身上也安上奶瓶,那么婴猴就几乎不接触金属丝母亲了。如果在婴猴下地玩耍的时候,突然放入一个自动玩具婴猴看到这个玩具后会吓得马上逃到布妈妈身上  相似文献   

8.
礼贤下士     
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铜提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印”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即”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心理学家哈洛通过对婴猴与生活环境关系的研究发现,在实验室中孤独长大的恒河猴与大自然野生长大的恒河猴有很大差别。实验室里的猴子经常是两眼发直,呆呆地坐着,碰到生人靠前也不会像野猴那样,发出恐吓或攻击的行为。相反,却是自己打自己,撕咬自己,甚至把自己弄伤。在“人造母猴”的实验中,把被强迫与母猴隔离的几只婴猴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两种不同的假母亲,在假母猴身上都装有奶瓶和奶头。但其中一个假母猴是用铁丝做成的,摸起来是又硬又凉。另一个假母猴是用绒布做的,摸起来又暖又软。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拼音单元里,有一道复习题叫“我会讲”。题意在于让学生看图讲故事,以综合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图片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图中的主人公是一只要到河对岸上学的小白兔和对面要过桥来摘桃子的猴妈妈、猴宝宝,双方都必须经过仅容一人通过的独木桥,于是矛盾出现了:怎么过桥?是猴让兔先过,还是兔让猴先过?无论谁先过,我想:成人的心中肯定有一把尺子在衡量,即“谦让”。自古以来,“谦让”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孔融让梨”古已有之,“谦让”之风传承至今。我作为教师,希望…  相似文献   

11.
李作昕 《老年教育》2006,(11):18-18
有个人每年都定期到教堂祈祷,每次都十分虔诚地向主许愿。一天,一位老婆婆在教堂门口拦住他问道:“这么多年,你许了那么多愿,究竟实现了多少呢?” 这个人回答:“第一年,我向主许愿,希望母亲的病能够尽快痊愈,但母亲还是离开了人世;第二年,我向主许愿,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地考上大学,但一场突然的疾患使我误了考期;第三年,我向主许愿,希望娶一个漂亮妻子,后来却娶了个相貌平平的女人;第四年,我向主许愿,希望能有一个儿子,但妻子却生了一个女儿。”  相似文献   

12.
【重点点击】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怎样通过一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解决方案】作者主要通过四件小事:“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进行抚慰;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母亲临终嘱托要我们“好好活下去”。写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难点提示】在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时,作者通过哪几个关键词写出母亲的情感变化?解决方案】当我问“什么时候”时,母亲“喜出望外”;我说“好吧,就明天”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我说“哎呀,烦不…  相似文献   

1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是一首无言的诗,丝丝缕缕,绵绵不绝,编织着人类亘古不变、真挚而深厚的亲情。母爱是细腻的,最先让我们懂得生命起源于爱。母爱是无私的,意味着给予而不是索取。母爱是宽厚的,伴我们在成长路上从顽愚走向睿智,并学会理解、包含与宽容……多少平凡而伟大盼母亲,为懵懂的毯子开启了智慧之门.让健康、自信和希望与我们的生命同行;多少坚韧而刚强的母亲,用爱心和毅力创下了一个个医学上不可能的奇迹……有人说:“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昌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激情的萌动.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将大便、屁股等写入儿歌似乎不雅,但这却是与婴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个孩子都喜欢妈妈的抚摸,每个妈妈也都喜欢摸摸孩子肉嘟嘟、光溜溜的屁股。别小看这种肌肤相亲,它能增进亲子感情。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有奶便是娘”,可是,心理学家所作的“金属母猴和布母猴”的实验发现,虽然小猴饿的时候要到金属猴那里去吃奶(金属母猴身上装有一个奶瓶,可供婴猴吸吮),但是,小猴平时却喜欢到布母猴身边嬉戏,恐惧时也到布母猴身边求得安慰。这个实验结果提示人们:母亲和孩子的身体  相似文献   

15.
猴王分桃     
一天傍晚,猴王召集五位猴将商讨分“长寿桃”的办法,猴将们希望自己手下的猴子吃上“长寿桃”,都想多分几个。猴王说:“将桃子平均分成5份,你们每人各取一份。”可是怎么也分不成。于是大家只得先去睡觉。夜里一位猴将偷偷起来,把一个桃子吃了,剩下的桃子,正好平均分成5份,他把自已的一份藏起来,又睡觉去了。第二位猴将爬起来也吃了一个桃子,剩下的桃子也正好平均分成5份,他把自己那一份收起来。第三、第四、第五位猴子将都是这样做了。最后剩下1020个桃子。那么原来一共有多少桃子呢?筌《猴王分桃》答案:1020÷(…  相似文献   

16.
记叙文阅读     
(一)1.30岁生日却点燃了53支蜡烛生日提前两天过摆放了母亲生前喜爱的炒花生2.①妻儿为“我”过生日;②“我”为母亲过生日3.不能互换。“莫名”指说不出,“莫大”指极大,前者突出了母亲的难言之情,后者突出了“我”的深深忏悔。(意近即可)4.(a)处:虔诚的忏悔和自责(b)处:感受到母爱后的激动(c)处:既有喜悦、激动,又有遗憾、自责5.母亲:慈爱“我”:孝顺妻子:善良6.略(扣住要求,列出具体事项即可,不得少于两点)7.略(提示:可赏析的内容很多,如构思、描写方法、语言……答题时应“自选一处”,…  相似文献   

17.
女有三丑     
我的母亲十分好强,她的兄弟姊妹养出一窝一窝如花似玉的孩子来,不是被摆在照相馆橱窗,就是上杂志封面。三舅舅结婚,母亲连夜踩缝纫机,为我做了一条荷叶边的红裙子,又拿铁钳炙我的刘海,可怎么打扮都像缺了什么又多了什么,母亲技穷而泣“我身上稍微像样的地方你都不要,偏偏拣我一对单眼皮!”我外婆及时在旁援救,她会很中我听地化解:“世上无丑女。女人有三丑:好吃懒做爱打扮。”  相似文献   

18.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情节十分明晰:“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该文因文质兼美而成为公开课选文时的“宠儿”。  相似文献   

19.
案例:“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 片断一 故事导入:猴妈妈买了三个同样大的饼分给3只小猴吃。猴妈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给了第一只小猴其中的1块。第二只小猴看到了却吵着要吃2块,猴妈妈就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第二只小猴其中的狱。第三只小猴更贪吃,非要吃4块不可。猴妈妈就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第三只小猴其中的4块。  相似文献   

20.
国外有人作过这么一个有趣的实验:用金属丝和泡沫塑料分别制成两个母猴模型,模型内都装有奶瓶,并在模型的乳房处露出奶头,然后把刚生的小猴分别安置在两个假母亲旁边,各自从奶头吃奶。如果幼猴依恋母亲仅是为了满足吃奶的需要的话,那么,两组小猴应分别对哺育它们的“母亲”表示依恋。但情况并不如此,两组小猴都愿紧贴塑料“妈妈”,由铁丝“妈妈”哺育的小猴只在吃奶时才走近它,一吃完奶就回到塑料“妈妈”身边。而且,任何引起惧怕的刺激都使两组小猴伸臂紧抱塑料“妈妈”。这些小猴长大后,无论雌雄都没有性的要求。即使人工授精使母猴生下小猴,它们也没有母性行为,甚至不理睬或虐待自己生下的小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