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建玲 《学前教育》2008,(12):38-39
我园的亲子“热线电话”自开通以来就一直深受家长的欢迎。开通“热线电话”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做好家长电话咨询的记录。不仅记录家长们提出的育儿问题,还要求老师记录下当时回复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非典”时期,北京许多幼儿从幼儿园回到了家中。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的专业研究人员想家长之所想,主动开办了以网络咨询为主,电话、电视咨询为辅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空中课堂”。“空中课堂”一经开通,立即受到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他们提出的问题既具  相似文献   

3.
有问有答     
在1998年9月12号《少年儿童研究》创刊10周年之际,我们开通了家教咨询热线(010-68455875)。热线开通的近二十年间,为众多家长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更便捷的通讯及信息传播方式出现了,微信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本刊于2015年2月开通微信公众号,用微信咨询取代以往的  相似文献   

4.
有问有答     
在1998年9月12号《少年儿童研究》创刊10周年之际,我们开通了家教咨询热线(010-68455875)。热线开通的近二十年间,为众多家长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更便捷的通讯及信息传播方式出现了,微信便是其中之一,因此,本刊于2015年2月开通微信公众号,用微信咨询取代以往的  相似文献   

5.
王保东 《小学生》2005,(4):F0002-F0002,3
最近,编辑部接到了大量来自学生家长的电话和信函,反映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向我们咨询解决办法。比如,“儿子非常倔强,逆反心理重,如果顺着他,他又放松自已,我该怎么办?”“孩子不会和小朋友相处,怎样让同学们喜欢他呢?他只爱和一两个同学玩,该怎么办?”“我和儿子说话时,他总是生气不满的语气,不知该怎么办?”我粗略统计,家长所反映和咨询的问题,90%以上都属于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家长们忧心忡忡却又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6.
家长,请放松     
我们在接待家长咨询的时候,常常遇到这类情况。家长忧心忡忡向我们叙述她的孩子如何如何问题大,真把她急死了,气死了,说得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可是我们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有多大问题来,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她没有必要来咨询。他们似乎总在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而且急于从现在的小缺点推出孩子将来必然失败的命运。有的小学生家长因为孩子做题马虎得不了高分;就断定他将来上不了重点高中,大学当然没戏了;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上课总有纪律问题,就怀疑他有“多动症”,甚至一本正经地去医院检查;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了几次低分就担…  相似文献   

7.
近日,本刊连续收到一些学生家长的来信、来电,反映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小学生在做作业时,父母多数都要进行“陪读”。对于目前这种“陪读”现象很多家长不知是否适当,不知是否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咨询了一些学校校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面对面的咨询方式相比,网络咨询具有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足不出户、即时迅速、信息量大且可共享,作为高考填报志愿和录取期间提供咨询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的欢迎和支持。《考试与招生》杂志社自2010年开通河北招生考试信息服务网(www:hebeeb.com)以来,已经连续四年在高考录取期间举办“普通高考网上咨询大厅”,在线回答考生们的疑问。四年来,我们回答了数以万计的提问。本文将工作中我们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期望同学们阅读后能在来年的网络咨询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9.
说说心里话     
《编读往来》是根据读者和编者共同的需要开设的一个栏目,是一个反映读者心声、读者与编辑相互交流与互动的栏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架起一座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开通一条与读者联系的高速路。如果您有哪些想要说的“心里话”,或要咨询的问题,就请告诉我们。可以通过书信、电子邮箱,也可以直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期待着与您互动交流。电子信箱:liuj@edumail.com.cn说说心里话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课堂(小学)》2010,(7):124-125
2009年7月12日,网友“认真”在江苏常州中吴网、优龙巷等论坛发帖称:“北塘河三河口段今天又有黄水排放。我们从前年就开始不断向环保局反映,“12369”热线有记录在案。今年3月24日,政风热线开通,我们第一个打进电话反映河道污染,  相似文献   

11.
天津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之一,天津青年志愿者协会近日开通了志愿者报名咨询电话,吸引了大量市民咨询,其中,在校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有近两成的大学生是由家长代劳来咨询的。当工作人员要求这些家长让孩子自己来咨询时,多数家长以孩子上学忙为理由谢绝了。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或“麻烦”,了解孩子内心的呼声,以利于亲子互动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对483名家长、36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还对约100名家长、50名学生、50名教师进行了访谈,此外,就有关问题向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咨询。在对家庭教育最“前线”的实际调查研究中,我们获得了许许多多真实的信息,大量栩栩如生的事例。或许可以说,我们真正触及到了中国家庭教育跳动的“脉搏”,把握住了家长真正关心什么,需要什么。  相似文献   

13.
李丹阳 《下一代》2012,(1):87-90
由于从事教育工作,或家长或朋友经常咨询一些教育问题。课业负担过重怎么办?孩子上课溜号怎么办?孩子行动慢,写作业拖拉怎么办?明明不想补习,孩子学习跟不上怎么办?孩子与家长观点不统一,母子间“战争”升级怎么办?问题背后反映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及困惑。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教育咨询中,家长们经常向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孩子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买什么,但是你给他提点要求,他却不干; 孩子特别“皮”,不听话,你给他讲道理,他也懂,但就是不照着做。  相似文献   

15.
我校中学部,今年有8个班的初中毕业生382人。我们将毕业生操行评语全部与学生和家长见面,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反映较好。学生普遍反映:“今年操行评语写得好,还征求了我们的意见,不是用评语来卡我们。”家长反映:“评语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学校帮助学生总结了三年来的优缺点,明确了努力方向。”班主任一致认为:“这  相似文献   

16.
2003年7月6日,陕西省第一条“雏鹰热线”在团省委少年部开通。陕西省少工委聘请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研究员陈维萍老师为志愿辅导员,义务解答热线咨询。“雏鹰热线”开通以来,咨询者主要  相似文献   

17.
在家庭教育咨询中,家长们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 孩子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买什么,但是你给他提点要求,他却不干; 孩子特别“皮”,不听话,你给他讲道理,他也懂,但就是不照着  相似文献   

18.
我们邻居家有个小男孩叫明明,今年上幼儿园中班。他很顽皮,脸上经常带着红一道紫一道的伤痕。前几天,明明脸上又有伤了,妈妈心疼也心烦地问他是怎么回事,明明说:“林林跟我争玩具,我不给,他就来抓我。”妈妈问:“你打他了?”明明说:“我打了他好几下。”明明的妈妈不好意思向老师反映,就到托幼办来问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便从家长如何教育子女、怎样做个好家长这个角度。和她谈了自己的一点体会和看法。我们认为,作为家长,当孩子  相似文献   

19.
一次咨询中,一位家长哭诉:“我为了孩子几乎牺牲了所有:辞了工作,放弃了爱好,减少交往等,没想到孩子居然成了这样。”泪水中饱含委屈和埋怨。咨询结束,看着这位家长的背影,我想起网上引起热议的张一得事件。张爸爸的情况和这位家长几乎一样。在他们看来,一旦有了孩子,就必须牺牲自己的很多东西,否则就对不住孩子。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赞扬声,有些家长感到茫然:“孩子大了不听话了,我们管不了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管。”近两年来,高中生家长对此类问题的反映尤为突出。基于此,我校以“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家长与高中生沟通不畅的难题。◆寻找沟通不畅的原因我们以“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为主题开展班主任家访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家长与孩子普遍沟通不畅。其主要原因是:70%的孩子不愿听家长唠叨;85%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10%的家长平时与孩子不见面,见面就批评;28%的家长不管孩子进步与否,总是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