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话性是复调小说的本质,也是现代小说所具有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艺术特征,小说通过文本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对话展示了一个多声部的世界,体现了对现实的存在的深刻思考。为此,从对话理论中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人物内心的对话"两个方面出发,对简.里斯的小说《茫茫藻海》的对话性进行分析,以进一步阐述作者的写作目的:颠覆《简.爱》中的殖民话语,解构貌似坚不可摧的传统帝国权威。  相似文献   

2.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写于1987年的小说《荒原蚁丘》被称为"其永恒价值超越乔治.奥威尔的不朽著作《1984》"。对话性是这部小说的一个典型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两个方面,文章用巴赫金复调理论中的对话性来解读文本,表明其研究价值:对话是改变被压迫者的生存状况,是构建和平、秩序的和谐世界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艾丽斯·默多克小说的开放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丽斯·默多党(IrisMurdoch1919-)是英国当代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她在1953年发表处女作《在同下》(UndertheNet)一举成名,在创作意图上明显地受到萨特和贝克特的影响。在60年代,她对法国式存在主义小说的兴趣逐渐减弱,开始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把小说中的人物归纳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善恶模式。默多克在70年代发表了许多重要作品,《黑王子》(TheBlackPrince1973)获詹姆士·泰特·布莱克纪念奖,《神圣的和淫亵的爱惜机器》(TdesacredandProfancelovemachine1974)获惠特布莱德奖,大海、大海)(TheSea,theSea1978)获布…  相似文献   

4.
亨利·詹姆斯的创作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分析《戴茜·米勒》中的对话性和主题的含混性,可以见出亨利·詹姆斯小说中所蕴涵的现代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与巴赫金对话理论、女性主义等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不谋而合;同时文本主题的含混性使他具备转型时期作家所特有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中,麦卡勒斯充分利用了民谣体的叙事特点来展开写作,不仅因为民谣体的重复结构、"概要式"特点和叙述者所体现的"非个人化"特征有助于其对创作主旨展开充分论述,还因为她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要求作者与文本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相似文献   

6.
作为二战后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小说家,艾丽斯·默多克致力于运用艺术想象和文学演绎的方法去展示她的哲学观.其代表作《黑王子》不仅极佳地演绎了作者关于尊重偶然性的思想,同时也为当代小说家的创作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金色笔记》较集中地体现了莱辛在创作理念、叙事结构两个方面的试验性突破。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将文学创作的原始冲动与文本的创新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红、黄、蓝、黑四种色彩的笔记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困惑融入简报式的文字事件之中,探索性地拓展了小说创作的文体形式和结构式样,并于人生永恒经验的不懈探寻中彰显其艺术技巧的成熟性。  相似文献   

8.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叙事结构,进而探索卡尔维诺对小说形式创新所作的努力及其意义。《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卡尔维诺探索小说形式创新的典型文本,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小说创作达到空前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张群 《文教资料》2010,(21):29-31
法国"原样派"领袖菲利普·索莱尔斯超越了"新小说"的创作方式,其创作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更加彻底的反叛,传统文学文本中的组成元素在他的"文本写作"中都不再出现;虽然其后期的创作看似对传统文学有所"回归",但事实上其中仍充满着后现代文本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从两个层面解读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的互文性策略。首先,从文本间的指涉性看,分析福克纳以《圣经》中的耶稣为原型,将小说人物乔的形象与耶稣形象进行对比,进而对悲剧人物展开深刻的人性探索,揭露种族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其次,从文本内的指涉性看,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从结构上看,几个故事平行地进行,形成结构上的大型对话性,即小说的"对位"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的"微型对话",体现在作品中人物对话和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双声语"中。不同叙事者之间以及叙事者的自我意识的对话,形成各种声音、意识的互补和颠覆,进而造成文本结构和意义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建构中,这种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赋予了文本极大的张力和主题向心力。  相似文献   

11.
王小波的小说《红拂夜奔》构造了复杂的叙事结构,将现代知识分子王二的故事与古代知识分子李靖的故事并置,将小说人物王二的故事与王二写作《红拂夜奔》的故事以及作者王小波创作《红拂夜奔》一起放进文本,构建起三个叙事层次,创造出叙述者与被叙述者之间的多重互文性关系,极为复杂地以当代史破坏普通叙事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五号屠场》是一个高度狂欢化的文本,小说在艺术思维、人物形象、结构与语言以及时空体等几方面均体现了鲜明的狂欢化的艺术特征。《五号屠场》充满了对话性,以民间话语颠覆官方权威,并采用了脱冕型结构,体现了狂欢节的自由平等精神和交替变更精神。  相似文献   

13.
解析德里罗小说中的逆"逻格斯"特征在其作品创作结构、小说内部系统及文本语言、作品中人物意识形态上的体现,进而说明完全中心和绝对在场不可能完全反映和解决客观世界的所有矛盾冲突性、不确定性和变化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出发,着重分析了<孤独者>文本话语的对话性特征.在叙述者、主人公各自的话语内部以及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对话性,形成了巴赫金所说的"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而且,在结构的构制上也存在着对话性.这种对话性体现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五四时期话语的多样混杂的状况对鲁迅的影响.从对话性入手,从而能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小说以及小说背后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列举《金色笔记》中所运用到的元小说技巧,具体分析这些技巧是如何解构这部小说"真实性"的,并论证了瓦解文本中的"真实"与"虚幻"二元对立对于小说主题表达的重要意义,进而说明解构策略的运用对于小说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拓了长篇小说的一种新体裁——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多种对话的统一体,在对话环境下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复调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对话性,小说所有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复调特征在陀氏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对话交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思想,并聆听他人声音作出的回答。该文意在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方面揭示小说《卡》的对话性,亦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对小说《重返巴比伦》所蕴含的《圣经》"再生神话"这一原型及"U"型叙事结构进行剖析,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揭示了小说的精巧构思、寓言式的笔调以及作者自身经历在小说构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被雨淋湿的河》是鬼子颇具特色的代表作,呈现了别具一格的叙事特征。文章以西方叙事学理论为基点,分析小说文本在"叙事话语"层上的"时序"、"视角"和"声音"的问题,探讨鬼子独特的叙事策略,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文本所产生的审美效果,以及鬼子"把故事还给读者,把叙述留给自己"的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与绘画同道"的观点,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其国际主题小说《黛西·米勒》的空间叙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他以地志空间画意书写为媒介建构文本描绘空间、以地志空间文化因子驱动的情节设计建构文本纪事结构空间、以路径意象为认知媒介建构文本意义模式隐喻空间.詹姆...  相似文献   

20.
"恶魔式"话语是《杀夫》和《金锁记》在叙事中最显著的特点,两部小说文本的共同特征是:空间地域的恐怖梦魇、人物形象恶魔般的呐喊与反抗。李昂和张爱玲借助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段,宣示了自己女性主义文学的价值观,并试图在"恶魔式"的叙述话语背后,彰显出对女性主义文学中女性命运的再诉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