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知、情、意、行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经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并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内化为道德习惯,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抓住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和手段。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途径和中间环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探讨学生道德情感本身发展的规律,研究情…  相似文献   

2.
小学思想品德一般说来,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统一体,道德认识是产生道德行为的依据;道德情感则可加深道德认识,使道德行为很好地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铁力市教师进修学校周丽敏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道德情感又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道德情感在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很大作用,它是产生道德行为和进行自我监督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可以使人洁身自好,悔过自新,保持善行...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呢?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主要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它是道德行为的先导,也是产生相应道德情感的思想基础。小学生正处在可塑性、可变性较强时期,应不失时机地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教给他们一些初步的道德知识,引导他们分析…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可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引导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情感是加深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志,实现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在完成思想品德课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关键。一、深挖教材内涵,培养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相似文献   

6.
情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者方面看,情感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种因素;从受教育者方面看,道德情感是需要培养的品德成分之一,它对品德结构的其他两个成分(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的方法及其习惯)都有调节的功能。具体来说,情感心理主要有四方面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道德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在整个道德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也是道德认识持久地指导道德行为的基础。然而,目前的道德教育却偏重于道德认知的发展,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养。审美教育对道德情感具有化育作用,将成为道德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除了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外,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程中,不管从那一部分内容看,其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求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公民。也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而适量的、健康的课外活动,正是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综合实践。可以说,课外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可以说是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任菊英在1988年第5期《湖北教育》上撰文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明理”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基本要素。而道德认识既是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据,又是道德行为的先导。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把“明理”视为中心环节。怎样引导学生“明理”呢?  相似文献   

10.
考察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应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方面着眼。在这三个方面中,道德行为又成为衡量思想品德状况的最重要的标志。纵观近年来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我们发现少年儿童的道德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多角色化趋势。从这个问题入手,引发出我们对学校德育观念和方法的思考。一、令人忧虑的问题所谓道德行为多角色化,是指少年儿童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道德水准,或者超越认识水平而表现出与生理、心理状况不相适应的畸形道德发展,而背离正确的德育目标的状态。也就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  相似文献   

11.
道德情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在整个道德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既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也是道德认识持久地指导道德行为的基础.然而,目前的道德教育却偏重于道德认知的发展,忽略了道德情感的培养.审美教育对道德情感具有化育作用,将成为道德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化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构成。道德认识是指对于道德准则、规范和行为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是品德中的基础性结构,离开道德认识,品德的其他问题无从谈起;道德情感是指人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时产生的态度体验,他可以对道德行为产生激励和助长作用,也可以使道德行为受到阻抑或妨碍;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任务,以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的过程。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是人的意志过程或主观能动性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一个人的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他们四者的关系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就会失去方向;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就不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态度,道德行为就会缺乏动力;失去道德意志,就无法调节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知与行也难以取得一致;离开恰当的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也就无从表现: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界认为,思想品德要素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每一要素在其结构中均有其确定的地位和作用,各要素按一定方式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道德需要、道德原则感知、理解、评价现实时产生的一切情绪体验,具有认识鉴别功能,能促使人积极接受道德教育,也可阻碍道德认识。是个体的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知、情。意、行是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其中的情指的是道德情感,是联系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实现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内部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他还认为个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有血有肉的心脏。情通则理达,道德情感可以促进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那么,如何在思想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我体会到,以情有情,以爱换爱,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时,我总认为我已经是老师、大人、长者,学…  相似文献   

15.
增强激情的感染力 促进学生情感内化大兴安岭呼中区教师进修学校程龙华教育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开始,经过道德情感的体验和道德意志的培养,转化为道德行为。再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构成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小学生热爱祖国之情的孕育...  相似文献   

16.
高洪洋 《河北教育》2006,(11):38-39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思想品德的养成,出发点在"知",终极点在"行".学校是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锻造道德意志、养成道德行为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对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形成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思品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忽视了实践性。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青少年进行“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表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主要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因此,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世纪之交,国家新一轮基…  相似文献   

19.
在德育研究文献中,有关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论述有多种,其中大多数人主张“知情意行”说,认为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要素结构而成,这些要素相互矛盾推动着思想品德心理活动的发展。这种观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哲学方法。哲学方法具有抽...  相似文献   

20.
周志军 《云南教育》2003,(13):19-19
知、情、行是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比较重视“知”的理解,“行”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的体验。殊不知,道德情感作为主体在道德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中间环节,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如果没有道德情感的参与,道德概念的认知,道德行为的指导就只能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研究证明,教学注重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