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菲 《兰台世界》2012,(28):57-58
由于黄册制度的长期、广泛推行,有明一代形成了大量的黄册档案.作为明代中央级黄册库的后湖黄册库,保存着明代数以万计的黄册册籍,它们能否被有效的管理,关系着明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因此,尽管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认识程度的不足,但后湖黄册库的档案工作者仍在档案保护和提供利用上花费了很多心思,形成在档案保护和提供利用上相对系统的制度以及在当时看来较为先进的保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后湖黄册库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建立于南京后湖小岛之上的专门用来贮藏全国黄册和鱼鳞图册等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本文重点阐述了后湖黄册库的存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弊端,以期对今日的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古典文献记载中明代后湖黄册档案,在分析明代后湖黄册库成立、管理的基础上,指出黄册档案的人员配置、安全保卫、分类、保存的方法仍然对今天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后湖黄册库是明王朝专门用来贮藏全国赋役档案的中央专用档案库房,堪称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专门档案馆,但当明成祖迁都北京中央职能机构皆随驾北上之时,其却仍保留于原址未动。本文重点论述了其未随明中央政府迁往北京的原因,以期对今日的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晖 《兰台世界》2023,(S1):204-205
<正>“档案是决策、行动、记忆的记录。档案是代代相传的独特且不可替代的遗产。”档案从远古洞穴结绳记事开始,载体从甲骨金石、竹简木牍发展到纸墨文书,机构从周朝的天府;汉朝的石渠、兰台、东观;魏晋的东宫台殿;隋唐的史馆;宋朝的架阁库;明朝的黄册库、后湖黄册库;清代的内阁大库;民国的国史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纵横交错的档案馆网。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朝代、一个政府的档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国计民生”。档案不仅仅是“官府文书”、帝王将相言行的记载,档案中同样囊括了丰富的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生态环境、人文地理、文化习俗等关系人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一)古代档案馆的性质 纵观我国档案史,具有档案馆性质的古代收藏档案的机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周代的天府,将中央各机关地方官府形成的最重要的档案正本收藏其中;汉代用来收藏秦代律令图籍的石渠阁;汉代的东观、兰台:唐代保存各级官员履历、政绩的甲库;宋代及沿用至清代的较完备的各级价格库;明代专门保管赋税役册的后湖黄册库;清代保管皇室宗谱、谱牒、实录、起居注的皇史晟等,特别是宋代以后的档案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所发现的古代衙署图中 ,清晰的架阁库、黄册库等名称 ,说明古人对档案保管的高度重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一般档案馆(室)库房档案大多以全宗为单位排放,一个全宗的档案集中排放在一起。档案馆库房中要预留出相应柜架空间,为新接收该全宗档案时使用。如果库房或柜架预留的空间不足,新入馆的档案不能与先前入馆的同一全宗档案放在一起时,可以暂时单独保存,并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倒架或倒库,将一个全宗的档案集中起来。事实上,库房档案完全按照全宗排放的可能性也不大。有些全宗内包  相似文献   

9.
"库房档案‘倒架’"和"为某类档案预留架位空间"是文章关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其实是档案实体在库房"空间"管理中如何优化、合理配置的问题。通过档案库房管理工作的反复实践后认为:档案实体在库房中的合理上架与排架,可根据档案馆(室)的规模,选择以最小的档案保管空间单位——格、架或库对某一类档案以"小集中"保管的形式进行顺序排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档案"倒架"和"预留架位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档案机构是维系档案工作完整性与连续性不可或缺的载体,在古代中国,帝王及其政权力量对档案等历史记录和文化典籍的高度重视和严密的垄断性封锁,将其作为实施政治统治的重要"武器"秘藏于专门的档案存放场所和管理机构中。档案机构在唐宋以前不仅保存档案,还保管有图书、文物等其他物品,唐宋以后出现的甲库、架阁库、黄册库等则是档案机构的代名词。从中国古代颇具特色的档案机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有助于研究中国档案史。  相似文献   

11.
档案工作自古以来都特别强调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安全利用。从周代的天府、宋代的架阁库到明清的皇史成,无不追求库房建筑的坚固耐久、防水防潮和防火防盗。  相似文献   

12.
黄册档案是关于土地和税收的档案,因此在整个明代都十分重视,不仅建立了专门的库馆,还形成了以从上至下的管理机构和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后湖黄册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档案库。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明王朝。面对元朝末年生产凋敝、户口失实的情况,在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的同时,开始了对全国户口赋役的整顿。洪武三年,“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之后,为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朱元璋又采纳了户部尚书范敏的建议,于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  相似文献   

14.
宋朝的架阁库是以架阁形式保存文书档案的机构,也是宋朝对档案保管装具进行的重大改革.我国古代放置图籍典册常"藏于金匮",将档案封闭于容器内,不便于排列放置,不利于查找利用,而且容量小,不能适应档案日益增长的保管需要.架阁由数格构成,多层放置,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分门别类平面排列,既便于查找和利用,又大大增加了保存档案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档案保管就是指档案的保护和管理,即对已经整理好并且已存入档案库房及档案柜架中的档案进行日常维护.档案保管的基本任务即基本内容:一是使档案的存放和使用始终有序进行;二是保护档案,使档案在存放和使用中不受或少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的损害,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田艳霞 《兰台世界》2008,(12):49-50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受到库外和库内多种污染物的影响,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及对人们和档案的危害,从而采取措施防治污染,提高库房空气质量,利于工作人员健康也利于档案的保存。  相似文献   

17.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受到库外和库内多种污染物的影响,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及对人们和档案的危害.从而采取措施防治污染,提高库房空气质量,利于工作人员健康也利于档案的保存.  相似文献   

18.
高东方 《档案时空》2003,(10):28-29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档案遗产十分丰富。纵观我国档案馆事业的发展史,不论是古代,还是近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档案馆库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官府都十分注意对档案的收藏,并建立了名称各异的档案馆机构,如商代有“窖穴”,周代有“天府”,两汉设有石渠、兰台、东观,隋唐设立史馆、甲库,宋元设有架阁库,明清设有黄册库、皇史、内阁大库等。这些机构都收藏管理大量档案。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档案馆工作都十分重视与支持,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全国各省、地、市、县都相继建立了各…  相似文献   

19.
明代黄册制度的实施形成了大量黄册。不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各级官府都需专设场地保存本级应存黄册,于是大量黄册库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架阁库是自宋代开始以架阁的形式保管文书档案的机构,对我国古代档案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50多年来,档案界的学者对架阁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涉及架阁库自身含义,还包括架阁库的产生与发展、架阁库的建筑、管理制度、官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