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18(4):306-306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由原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及合肥分院整合而成,是中国科学院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等离子体物理与磁约束核聚变,大气光学,纳米科技与材料物理,环境光学与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强磁场科学与技术,离子束生物工程,应用激光技术,低温超导磁体和电力节能应用。机构设置设有20多个实验室,包括中国科学院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通用光学辐射定标与表征技术创新实验室、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纳米材料工程研…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微波等离子体研究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多种物理方程,仿真等离子体瞬态机理。仿真描述等离子体放电过程,获取等离子体在大气压微波激励产生和维持的机制,给出电子密度、电子温度、气体温度的瞬态与空间变化,数值仿真的方法节约成本、缩短研究周期,且能够更清晰的描述放电过程的瞬态物理特性,是研究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非常重要的途径。点评人:华伟,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微波等离子体、微波化学、射频电路。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2,(13):46
正2012年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大会5月26日在北京开幕。这是该世界级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原理事长刘德培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本届大会由国际医学物理与医学工程科学联合会、  相似文献   

4.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大跨度、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领域,涉及生命科学、医学、物理、工程等多个学科。本文基于爱思唯尔Sci Val数据库创建的9.6万个研究主题,结合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分布特征,构建全球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前沿计量指标体系,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前沿主题进行探测与遴选,识别出该领域内的热点、媒体高关注度、新兴研究前沿主题,并对研究前沿主题态势进行实证分析,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研人员、高层科研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宁新宝1941年2月出生於江苏常熟辛庄,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现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数据采集与处理》编委。兼任全国生物医学物理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频心电图学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6.
超强超短激光的出现与迅猛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极端物理条件与全新实验手段。激光脉冲峰值功率达到拍瓦(即PW,1015W,千万亿瓦)、脉冲宽度达到数十飞秒级(即fs,10-15s,千万亿分之一秒)的超强超短激光,被认为是人类已知的最亮光源,能在实验室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超高能量密度、超强电磁场和超快时间尺度综合性极端物理条件,在原子分子物理、化学、材料科学、阿秒科学、等离子体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粒子物理、医学与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是国际科技竞争重大前沿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7月10日宣布,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顺利结束2012年度物理实验,并创下两项世界纪录。在长达四个多月的本轮实验期间,科学家们创造了两项托克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分别是  相似文献   

8.
1引言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是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主,同时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多学科研究机构。我所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激光物理、流体力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计算机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医学物理学科的形成和主要任务 医学物理是以物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研究和解决与医学诊断、治疗以及与人体基础研究有关问题的交叉学科。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医学物理有机地整合了核物理和核技术、无线电电子工程、超声物理、成像技术、医学技术、放射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肿瘤放疗学和核医学等很多学科,是在这些学科广泛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个新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12日从合肥科学岛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中国"人造小太阳"——EAST装置经过4个多月的物理实验,实现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实现高约束、高密度、高比压的完全非感应先进稳态运行模式。这一实验成果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科学岛,成立于1978年9月,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磁约束核聚变工程技术及相关高技术研究和开发,以探索、开发、解决人类无限而清洁的新能源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磁场重联是空间物理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中的重要基本问题之一。近年来的观测结果表明,地球磁层、太阳大气、其他行星磁层、慧星尾以及受控聚变等都存在磁场重联现象。在磁层等离子体系统中,磁场重联对能量的突然释放、能量的转化、粒子的加热和加速,以及在太阳风能量、动量和质量向磁层的传输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学物理学部新当选院士门0人)名明成明潜础植土平志应大学厚贤尚姓马方刘李沈郑贺郭蔡诗东魏宝文龄。。。,,。。年、。。。。。。「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男﹃??︽﹃﹃专业概率论与随机分析天体物理数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固体光谱半导体物理、低维物理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渗流力学、生物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理论核物理和加速器物理单位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四川联合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  相似文献   

14.
正等离子体物理是研究等离子体的形成及其各种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宇宙间的大部分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19世纪以来对于气体放电的研究、20世纪初以来对于高空电离层的研究,推动了等离子体的研究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利用轻核聚变反应解决能源问题,促使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蓬勃发展。至此,等离子体物理学已发展成为物理学的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在这个学科发展中,  相似文献   

15.
能源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大量科学探索证明,无限的聚变能将是人类最理想、最清洁、最安全的新能源。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下称等离子体所)主要从事高温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热核聚变及相关高技术研究,以探索、开发、解决人类洁净的新能源为最终目的。在探索新能源的过程中,等离子体所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验取得重大突破,等离子体放电时间长达63.95秒,为未来聚变反应堆做出了中国聚变界的重要贡献。在聚变能的开发研究中,目前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在建设的国家大科…  相似文献   

16.
超高速光电分幅摄影技术和超高速变像管扫描摄影技术用于记录高速瞬态变化的过程,能够给出被摄目标在动态过程中的一维、二维图像信息,研究目标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国内外将其广泛应用于爆轰波与冲击波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加速器物理、化学与化工、惯性约束聚变(ICF)、高温等离子体和真空放电、高能粒子径迹记录、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械精密制造与加工和高电压等研究领域。目前,国内高端的高速光电分幅摄影设备和高速变像管扫描摄影设备基本被国外垄断,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相关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EAST(原名HT-7U)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是基于上世纪末托卡马克最新成果而设计,瞄准国际核聚变能研发前沿,开展稳态、安全、高效运行的先进托卡马克聚变反应堆基础物理和工程问题实验研究,为我国工程试验堆的设计建造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樊瑜波在"2012年世界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大会"上曾表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规模约4000亿元,并以每年20%速度递增,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产业的飞速发展必定导致专业人才需求的旺盛。本文的主人公,正是一位医疗器械研究领域的探索者——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  相似文献   

19.
天文地理     
正太阳暗条和冕环之间的磁重联过程中的精细结构和详细演化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乐平副研究员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发现磁重联精细结构及其演化,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物理》。磁重联是方向相反的磁力线相互靠近、断开再重新连接的现象。它在无垠宇宙中所有磁化等离子体系统(如日冕、恒星冕等离子体实验室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磁能爆炸式释放转化为其它形式能量的基本物理过程。在天体物理研究中,它常被用来解释多种天文现象(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和伽马暴等),但直接观测磁重联过程极其困难。通过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11,(11):42-43
强激光模拟太阳耀斑中环顶X射线源和重联喷流 磁重联是方向相反的磁力线因互相靠近而发生的重新联结的现象,它是等离子体物理中能量转化的一个基本过程。在天体物理中磁重联模型被广泛的应用于太阳耀斑、恒星形成、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耦合、吸积盘物理以及伽玛爆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