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花美林 《成才之路》2013,(14):57-57
如何提升教学有效性成为教育界、学校、教师近年来所探讨的主要话题。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三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综合体能素质培养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成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一、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是衡量体育教师教学成果的主要考量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来讲,我们必须把提高教学质量当做首要任务,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中学体育教学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老师要提高课堂效率,争取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理论素质都得到可靠的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以看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满足中学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切实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学体育教学的理念,分析了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讨了如何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一、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标准界定体育教学有效性对象有教学目标、教学能力、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课堂管理,这几方面都是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组成因素,其中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最为重要。教学目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所有体育活动的开展,其目的都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如不能明确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将会盲目。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中扮演关键的角色,二者均离不开  相似文献   

4.
从课堂因素和非课堂因素两方面对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从优化、改善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重要影响因素入手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是高中教学的有机构成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意义重大,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评价,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本文中,笔者从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出发,分析了影响高中体育教学评价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学体制、学生心理因素、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所以,中学体育教师要针对体育教学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是体育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教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提高教学效率的本质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通过对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十个方面因素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务实性.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学习的兴趣性、评价的准确性等),并对大量案例进行实践和研究,试图探孛,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教学在盲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施新课程教育以来,对体育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体育教学从过去的重视教学形式向今天的重视教学内容发生着转变。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教学形式大于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出于执行新课程的要求,体育教学开始朝着注重实效性的方向发展,有效性教学的概念被提了出来。本文主要针对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学展开讨论,探讨了有效性教学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以及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运动,体育教学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新课程下体育教学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以及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教师在积极地找寻合适的教学方式,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是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针对当前一些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峰 《辽宁高职学报》2013,(2):59-60,74
高职体育课教学改革近年有很大进展,核心是围绕提高教学实效。教学实践证明,"普修+选项"教学模式对于提高高职体育课教学实效很有帮助。这一模式主要是把高职体育课分为基础体育课和选项体育课两大部分,基础体育课为普修,选项体育课为按兴趣能力分类教学。这一模式既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性,又富有体育学习实效。但是在实施中必须注意抓好普修的基础性,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做好课程设计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2.
实施轻体育教学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轻体育以轻松为主要特征,具有娱悦性、回归性、自由、简单性、社会化等特性。将轻松、愉快、活泼、自由、简单的体育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会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课内促课外,以兴趣引发主动性,把体育融入德育、智育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高校体育真正成为终身体育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学校体育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因此,掌握课堂设计中的目标、内容、主体及教法等问题,使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协调发展,增强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体育事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更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重视教学质量的重要表现,随之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也就成为体育教师必须迎接和面对的重要问题。体育教学是依附于身体活动来实现的特殊教学活动。如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健身和学习效果,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个重要的挑战。体育教学是通过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来实现的,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而又不把体育课堂变成训练课,还需要各位体育教师多动脑。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基本部分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环节,是整节课的核心。通过文献资料、视频、逻辑分析等方法,以高职体育课基本部分队列队形为教学设计内容,分析了队列队形在高职体育课基本部分中运用的意义与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体育课基本部分队列队形的充分合理运用和良好效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总结出高职体育课基本部分的常用队形,为丰富高职体育课基本部分教学内容、增强高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顺利完成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旨在系统了解当代大学生体育兴趣现状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有82%的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兴趣,健身、调节心理与娱乐是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场地器材短缺、体育课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生理体验,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建议增加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改革体育教学,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建设,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17.
对体育说课的概念、说课的技能和说课的评价作用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说课与上课、备课的关系.探讨不同教学经历的体育教师在说课的技能训练上适合采用的说课模式,提出了体育说课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堂的教学组织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对体育课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教学组织进行探讨,提出了组织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思路,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及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谈组织体育课堂的教学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堂的教学组织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对体育课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教学组织进行探讨,提出了组织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思路,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及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E) aims to develop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lifelong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 (PA). Unfortunately, many PE teachers report that motivating students i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PE teacher perception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eptability of thre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based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on students’ PA,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during PE lessons. Thirteen PE teachers from five schools in Western Sydney, Australia,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We carried out semi-structured post-lesson interviews with PE teachers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and acceptability of the thre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whether these were sustainable teaching methods: (1) explaining relevance; (2) providing choice; and (3) complete free choice. Analysis of interview data revealed that teachers believed each strategy successfully enhanced student PA, enjoyment, motivation, and student learning. The findings also showed that our motivational teaching strategies were acceptable when embedded within certain PE contexts. Overall,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PE teach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