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继宋以后,进一步将儒学普及到地方府州县的重要历史阶段。元代西北陕甘两个行中书省的官学、书院教育亦很普及,并具有区域性特点和独特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代江西地方官学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的江西*,人文学荟萃,教育昌盛,文化发达。宋代江西地方官学教育的繁荣是这种盛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拟对宋代江西地方官学略作考述,以求教于大方。一唐末五代,中原战乱,而江西却基本保持着和平与安定。南唐时期由于江西的富庶与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得大批士人纷纷归附,不少地方官学得以保持延续或创建扩大。据统计,隋唐五代有确凿记载的江西地方州县学为11所,且  相似文献   

3.
宋代掀起四次大规模的兴学高潮,地方州县学校遍及全国各地。文章通过对学记的分析,考察了宋代地方州县修建学校的资金来源,发现地方官学筹集资金是一个多渠道的方式:或朝廷和路级官府拨款,或州县官府自筹经费,或民间捐献。不同的州县有不同的筹款方式,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唐代是古代官学教育最为发达的时期。但从"释奠礼"的实行考察,所见似与传统观点略有相左,即唐代地方官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很发达,州县学几同虚设,真正在盛世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可能是广大的私学。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代中学行政职官沿革●上海浦东教育学院李彦荣中国的官学教育在清末学制改革之前,基本上沿袭传统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类。中央的国子监相当于大学性质,地方的府州县学具有中等教育性质,而城乡的社学、义学之类则是小学教育性质。当时,对于大学、小学之划分...  相似文献   

6.
从唐末到明清,中国古代地方官学与科举制长期并存,深受科举考试的影响。科举考试使地方官学培养目标与科举选才直接对接,进而在学校科举合流后,又成为促进地方官学发展和普及的基础与力量。特别是地方官学兼有的培养人才和推广教化功能,对促进地方文教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元代地方学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任职于各级地方行政职能部门,专司儒学管理的行政官员,包括大都及各行省的儒学提举、副提举等;二是在路、府、州县官学中主持教学日常事务学官,《元典章》称之为“教官”,《庙学典礼》亦迳称为“学官”。本文主要讨论后一类学官。 一、学官的设置、定额与职责 元代地方路、府、州、县官学中设置的学官,有教授、学正、学录、教谕。“凡师儒之命于朝廷者,曰教授。”教授是地方官学中最高一级的学官,路、府、上中州官学都以教授为  相似文献   

8.
所谓书院教育是由民间学者创办的,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但当其发展到高峰的时候,往往因受到政府的认可和资助而转化成官学。由于官方的雄厚资源,官学在整理已有文献的集大成方面有着优势,然而官学容易受到政治倾向的影响,在学术上禁忌较多,缺少创新精神,易于陷入僵化,通阅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四位一体"的教育组织,融合了讲学、祭祀、藏书、修书这四种功能。它既非官学,又非纯粹意义上的私学,而是时而融于私学,时而汇合于官学,时而又与它们形成鼎足之势。我国的书院产生于唐代,经过宋元的发展和明清的繁荣,消逝于清末科举改制的浪潮中。在近一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书院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政治乃至经济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官学和私学。  相似文献   

10.
书院以其弘扬儒学传统、讲会论辩、祭祀先贤、收藏典籍等特点,成为中国官学的有效补充。清代苏州书院发展繁荣,官学化特征显著,成为科举制的附庸,为国家和地方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书院的繁荣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苏州科甲盛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封建社会从春秋战国算起,到清朝结束,历时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年代里,我国的高等教育随着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系统,为封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了大量人才。其中,中央官学,也就是汉代太学的正式建立,在我国古代,甚至世界古代高等教育史上都有其重要意义,而董仲舒正是这一制度的首倡者。一、中国古代大学的起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原来掌握在奴隶主手中的官学也日趋没落,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1]的局面。在官学废弛的过程中,典籍扩散,流落到平民手中,于是一种新兴的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经济、政治领域普遍存在文化转型过程中特有的双重结构现象。与此相应,音乐教育也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官学与私学并存。官学与私学这种大传统与小传统,在反馈互动中共同推进古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音乐生活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清代州县财政探析(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实行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通过定期修订《赋役全书》对州县经理的税收和开支实行严格控制,然而清代州县财政的实际运作却与这种制度设计严重背离。有清一代,州县不设职权独立的财政机构,财政事务由州县官一人负全责,依靠私人雇员和奴仆经理税收财务,造成州县财政在实际运作上的家产制。各州县均存在大量法外收支,贪污、中饱、陋规、摊派被合法化、制度化。清代州县财政的家产制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中国秦以后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清前期的河南地方教育是既是全国教育体系的一个缩影,同时又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河南地方教育体系大体上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作为官学的府州县学,二是由政府组织和倡导建立的社学、义学和书院等级教育形式,三是以里甲和私塾教育的辅教育形式,这些教育形式都受到封建科举考试的左右。各级学校不仅灌输了封建思想与伦理道德、培养了一大批官员,同时在发展农村教育、开启民智,以及继承和发展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汉官学教育体制新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的官学并不是到文翁在蜀地兴校办学才出现的,其官学形式也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即只存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学教育体制。当时还存在着以培养史、卜、祝专门人才的官学形式。而且此类官学早在西汉建国伊始就已着手建立。后来则与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官学一起,同生共存,共同服务于西汉政权。这样说来,西汉实际是在实行着两套不同的官学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6.
雍正时期,湖广土家族地区相继完成了“改土归流”。在“改土归流”后,流官们积极地实施教化,培育士绅阶层。士绅阶层的兴起加强了湖广土家族基层社会的控制,“皇权始下于州县”。土家族地区的士绅与州县官积极合作,士绅维护了地方社会的稳定,他们积极地经办公益事业、赈济灾荒。到19世纪中后期,作为州县官和土民的“中介”,土家族地区的士绅权威日重。  相似文献   

17.
姚宏杰 《中国教师》2009,(19):25-27
<正>中国教育源远流长,教师的存在也历时久远。中国古代官学由朝举办、管理,大致可分为中央、地方官学两类,是王朝控制思想、培养人才、实施教育政策的主要场所,在教育上居正统地位。官学教师有些类似现在的公办教师,回  相似文献   

18.
唐代官学制度日臻成熟,官学的类型、层次及组织管理较为完备。官学教材与官学教育体制相适应,并保障官学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两者共同集中反映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的教育特点:由政治集权而带来官学教材的一统,尤其在儒学经学教材方面更为显著;课程设计的共同必修与专业分科选修促使教材的选用更具教育意义;各专科性质官学确定相关专门技术知识的教学内容,导致专业教材地位上升;伴随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官学教材传播海外,影响世界。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唐代官学教材典籍文化、培养人才及思想传承的历史贡献基调。  相似文献   

19.
文翁化俗     
中国古代,到秦朝才有郡县行政区划,而由朝廷下令在郡国创建官学,则是在西汉武帝时期。但是,在汉武帝下令之前,在蜀郡成都就已经建立了一所官学,这是中国古代有郡级官学之始。“文翁化俗”这则掌故,源出《汉书·循吏传》,讲的就是文翁在蜀郡重视文化教育,创设官学,移风易俗的事。文翁,是西汉时庐江郡舒城(今安徽舒城)人,名党,字仲翁(或作翁仲)。他年少好学,后来到京师长安游学,专攻儒家主要经典之一的《春秋》。西汉景帝末年,他被任命为蜀郡太守。  相似文献   

20.
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古代私学在中国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政治变革背景下其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中国私学发展与官学呈互为消长的规律官学不修则私学兴盛,反之,官学系统发达完善则私学相对受抑。这也有着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官学系统发达,说明思想统一、文化单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当然,人们的思想也受到些禁锢;而官学空疏则经常表明社会动荡或政府的控制松懈,人们的思想也相对活跃,这一切对私学的发展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