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教育(上)》2014,(7):159-159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最近把自己20多年前出的《文化苦旅》作了增补和改写,推出了新的版本。而和之前所有的书都不同的是,余秋雨的新作不仅将在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上销售,还将放在微信上销售。余秋雨也因此成为“微信售书”模式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相似文献   

2.
<正>《寻觅中华》作者:余秋雨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对于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大家比较熟悉的或许是《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霜冷长河》,比较少有人提到《寻觅中华》这本书,事实上,《寻觅中华》可以看作余秋雨创作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之一。2008年,余秋雨授权"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以"文化苦旅"命名的丛书,作者在这套书的自序中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自上世纪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由于余秋雨本人对戏剧的深入研究,使得他的散文风格独特,带有戏剧性。本文将结合《观众心理美学》、《戏剧十五讲》等书,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以《文化苦旅》为例浅谈余秋雨散文中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4.
书讯     
《寻觅中华》余秋雨著作家出版社出版定价:38.00元本书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余秋雨文化苦旅全书之一。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著作长期位于全球华文排行榜前列,同时被不  相似文献   

5.
一、文本解读《都江堰》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究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人格构成。因此《都江堰》这篇文章与其说是在写都江堰,不如说是在写李冰,通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07,(7C):43-43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所着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自金作家奖。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和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散文家,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文化苦旅》一面世,便在读者群中造成空前的轰动效应。可以说,《文化苦旅》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散文的一元化创作模式,使散文走向多元化、复调化。更重要的是,余秋雨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融人到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散文系列。本文试图从《道士塔》一文出发,管中窥豹。简要谈谈余秋雨在散文创作手法上的一些革新。  相似文献   

8.
最初接触余秋雨先生的作品,还是几年前的事。中卫市文联与沙坡头旅游公司联合举办游记散文大赛,组织我们去沙坡头采风,顺便逛书店,我特意买了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文化苦旅》等几本书。看后我知道,其中《行者无疆》一书主要写了,"废墟、大海、海浪、历史常常从这里出发;森林、山丘、古堡,历史常常在这里隐藏;热闹、精致、张扬,历史常常在这里转折;苍凉、寂寞、执著,历史常常在这里凝练"。  相似文献   

9.
8月13日晴一直想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昨天,从书店抱来一摞书。归家,便迫不及待地从书堆中抽出《文化苦旅》,嗅着那醉人的墨香,翻开了第一页。听人说,《文化苦旅》,是要带着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去读的。毕竟疑惑,但我看完第一篇,才一抬头,眼眶里已满是泪水。是感动吗?是悲伤吗?是我感受到了余秋雨的文字中对敦煌文献惨遭掠夺所饱含的深深无奈!便觉得,每个人都是这样,心底或多或少地隐藏着一份对文化的凄苦与无奈。  相似文献   

10.
马静 《现代语文》2010,(6):153-15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183;语文》第三册收录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道士塔》,这篇文章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的《秋雨散文》。时隔八年之后,在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1月出版的《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也收录了这篇《道士塔》。细心研读之后,笔者发现,二者存在着些许不同。  相似文献   

11.
廖俐 《柳州师专学报》2014,(2):13-15,21
《文化苦旅》作为中国新时期"旅行式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作,是余秋雨朝圣中国历史文化故地发回的记录。从旅游人类学视角,引用"旅游仪式阈限三段式"理论解析《文化苦旅》中余秋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心存敬畏     
黄明 《山东教育》2005,(1):20-20
最初喜欢上余秋雨,是在《新华文摘》上读到他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后来又读了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大呼过瘾;而后又读了他的《文明的碎片》,逐感到一个新的散文时代来临了。自此我对余秋雨一直心存敬畏,以致对自己涂抹的那些“散文”惶然不忍再读。后来我渐渐理解了,我对余秋雨的敬畏,其实是他用敬畏的心情所描述的那些更令我敬畏的中国文化——那山、那水,  相似文献   

13.
《文化苦旅》以大气磅礴的姿态,开创了我国现当代散文的新范例。与其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一部山水题材的游记散文,不如说作者通过对我国山水的深入探寻,实现了对我国文化的探究。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十年有多重     
余秋雨的第一本畅销书《文化苦旅》是大约十年前在上海首次出版的,至今我还保留着一本那个版本的书。十年前还是中学生的我,是把《文化苦旅》当作语文教科书一样来读的。这本保存了十年的书让我感到十年的重量,我应约给《当代学生》十周年写的这篇文章也让我回味十年的重量。时间就是这样奇怪,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到了十年前的中学生时代。那时候的娱乐活动远没有现在这样丰富,电视节目和现在比起来可以说是少得可怜。电脑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听到过却没看到过的东西,BASIC语言绝对是先进的代名词。一批喜欢写作的中学生常常会壮着胆子投些  相似文献   

15.
张怡红 《现代语文》2007,(2):122-122
余秋雨先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和散文作家。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和《千年一叹》等,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而深刻的反响,台湾文化界和出版界也引起了轰动,其作品发行量之大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6.
初读余秋雨的作品,觉得他的话题太沉重。可是很快,我就被他的执着与坦诚所打动。随即,在学习高中第三册课文时,又和同学们一块重新研读了他的《道士塔》;不久,又在初中新教材上看到了他的《信客》,在高中新教材上看到他的《都江堰》;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时,在复习材料中,毫不费力地就又找到了他的《远征》《永恒的坐标》《石筑的易经》《书海茫茫》《夜雨诗意》等。我惊奇地发现,文化文学界人士已经在引领青少年,让他们通过余秋雨的作品来回视中国的历史,回看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先生作为当代文坛著名学者,他在15年间完成了考察中华文明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考察伊斯兰文明的《千年一叹》以及西方文明的《行者无疆》。从而完成了对人类历史三大文明的关注和思考。他的散文看似随意却内涵深刻,对历史文化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其中《文化苦旅》中的《信客》被选入八年级语文课本,从而提出了一个有关“信”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吕创辉 《现代语文》2007,(1):122-122
节选自余秋雨著名散文集《文化苦旅》的作品《都江堰》是一篇描述形象生动、议论深刻独到、抒情自然深沉的写景记游散文,教学此文,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蕴含于文中的三美,即“引人深思的形象美、意蕴深邃的情感美、丰富多彩的写作技法美”。  相似文献   

19.
余玮 《职业技术》2007,(13):17-29
余秋雨,著名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1946年8月出生于浙江宁波,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教授;出任过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浙江省慈溪市政府文化顾问,慈溪画院名誉院长、全国文艺理论协会秘书长、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等;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主要散文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曾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奖、台湾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白金作家奖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彳亍 《现代语文》2004,(8):18-18
《化苦旅》的出版成为中国90年代最重要的学现象之一。一直有种声音,抱怨中国当代没有好的作品,没有杰出的作家,此时忽然沉寂下来,取而代之的是翻动的书页声,人们兴味盎然地阅读余秋雨的《化苦旅》,并把这份欣喜告诉别人。到了1995年,当《化苦旅》第七次印刷时,它的销量已达到了21万册。一本散发着浓郁化气息的散集的畅销,直到今天也是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