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社会来说,和谐直接表现为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于协调有序状态,社会共同体内部关系融洽,因而和谐社会建设是立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使社会达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个方面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密切相关,这是由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尽管学校教育的益处有时被夸大了,但是不容置疑它仍是维持良好社会和建设一个更好社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学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中学校园文化是指在中学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现阶段我国的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少数人的道德观念混乱、道德理想淡化、道德责任意识淡漠等。为此,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不仅包含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制度和规范,而且还包容了与这些制度和规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为贵”是“礼”的根本精神。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开放的胸怀,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5.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提出的“和为贵”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所在。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乐文化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是表征事物发展状态和关系特征的辩证法范畴。和谐不是否认矛盾、拒绝矛盾、消除矛盾。而是要化解矛盾、协调矛盾、解决矛盾。和谐社会是指社会自身诸要素之间的和谐,指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相关的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的、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必须的、能使自然、社会、人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融洽、彼此适应、相辅相成关系的社会发展状态和关系。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实际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和谐哲学”。“和谐哲学”的核心,在于倡导一种互助、合作、团结、和谐、稳定、有序的价值取向。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要以“和谐哲学”为指导,把和谐作为一种根本和长远的价值目标,在和谐与不和谐两种因素的矛盾运动中,坚定不移地朝着社会更加和谐的方向前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稳定有序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人为本为根本前提,把“五个统筹”落实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关注幸福指数、提升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全民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全体民众的心理和谐。一、提高全民心理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也为提高全民心理素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使命。(一)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  相似文献   

10.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环境资源因素的影响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正在不断上升。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对环境资源因素的考量。一、现状:和谐社会及其环境资源成本的攀升社会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其和谐特征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表现为社会各要素、各成员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社会和谐是通过道德和政治…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一项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复杂系统工程,追求的是社会的全面和谐、整体和谐与长期和谐。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协调好“生态环境一人一经济一社会”互为因果的多维关系,并使之达到最优化。要坚持生态公正与社会公正的辩证统一,以生态公正保证社会公正,以社会公正促进生态公正。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思想建设的内容,另外还是经济建设的目标,既要有思想道德的维系,又要有法律的保障.和谐的社会,是由构成社会的诸要素的和谐得以实现.构成社会各要素中最根本的要素是——人,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素的道德.所以,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人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们做各项工作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建构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它为实现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和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个人幸福与整体协调有机统一的社会。一个社会具有私心和公心这两个要素就能使社会达到和谐状态。将从私心和公心的相互作用及运行机制来论证“两心”是构成和谐社会之根本。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城乡、区域,各方面利益相协调的社会,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体育对促进人与人,个人、群体与社会,人与自然建构社会和谐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内部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对高校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方向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一些与和谐校园建设不相符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学校发展、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去除这些不和谐因素有许多途径,本文试图将"以人为本"作为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的基础,将"科学发展"作为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的核心,探索党建工作的创新做法.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协调统一的社会状态。其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就是要使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社会融洽相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李业 《华章》2012,(21)
科学发展的最理想状态是“和谐”.和谐化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学科特征,和谐社会则是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表征.化学中的和谐思想从多方面促进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在西方社会学那里是以“社会秩序”、“社会团结”、“社会均衡” 和“社会整合”等概念出现的,这些根本本身就有“稳定”、“协调”和“和谐”的含意。纵观西方社会学近200年的发展历程,不同学派都从不同视角直接或间接地论述了“社会和谐” 问题。借鉴西方社会学中的“和谐社会”理论,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性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框架,另一方面为成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指明了更宽广的发展路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对加快推进我国四个文明建设、各种社会组织建设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