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X屏"类词语本是名词性词语,但随着这类词语的广泛使用,其中的"黑屏""白屏""蓝屏""花屏"还发展出了一些动词性的用法.本文从动词的特性和动态单音节颜色形容词的角度出发,对"黑屏""白屏""蓝屏""花屏"的动词性用法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从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和认知语言学中"转喻"的角度分析了其动词性用法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手脚动作义语素为线索,对《全球华语词典》中的动素和动素词语进行穷尽性的统计和分析,试图从音节、语义、构词方式等方面揭示出各地华语中动素词语的共性和倾向性,并从非通用词语凸显的动素中概括出各社区行为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动词系统中的“坐动”、“散动”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氏文通》的“坐动”,指充当了谓语的动词;“散动”,指充当了主语、宾语、表语、介词的宾语、定语的动词。二者的划分标准是动词在句法结构中的功能。这种划分揭示了汉语动词既可以充当谓语,又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句法成分这一特点。因而《马氏文通》“坐动”、“散动”的提出对研究汉语动词及动词性短语的多功能性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时间基准是确定一个时间词语所指时间的量度或在时间流中的位置的基本标准。时间基准按性质可以分为天象基准、人为基准、经验基准、事件基准和当前基准;按关系可以分为共点基准和互为基准。每个时间词语都有基准,理解基准是理解时间词语意义的关键,“上(下)、前(后)”与T组合而成的时间词语之间的种种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可以从基准角度得到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在初中还是高中教学时,偶尔涉及到要求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词性,找出句子的主干再理解句意。这时,学生很容易找出表行动的动词(一般是句子的谓语),对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表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多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认知功能模式分析了英语中运送事件及其变式,并对运送动词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重新分类.揭示了运送事件中运送动词的概念语义与其变式之间有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可以指导运送动词的归类,而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同义词的研究和词语的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7.
贺黎 《考试周刊》2014,(56):32-33
根据"意识"和"意识到"的使用频率及具体事例分析得出:"意识"用作动词时,必须与"到"字连用。由此考虑,是否可以将"意识到"作为一个词收入词库。吕叔湘先生认为"意识到"是一个动趋式的动词,朱德熙先生和冯胜利先生分别从法学和现代韵律学上论证了将[动+介+宾]结构分析成[[动+介]+宾]的合理性。最后,根据朱冯二人的观点得出"意识到"也应该是动补结构的动词,应该将"意识到"作为一个词语纳入词库。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如果将一篇精彩的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文中丰富多彩的词语就好比树上青翠欲滴的绿叶。有了词语的“绿叶”.这棵大树才展现出更蓬勃的生命力,同样,只有与树枝、树干、树根紧密相连,词语的“绿叶”才能更加光彩照人。因此。品味赏析记叙文中词语可以从挖掘内涵和寻找美点两个方面着手:挖掘内涵——准确把握“叶”与“枝、干、根”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即联系文章的主旨、人物、作者、上下文等,把握词语的语境意,深层含义。特殊含义等。寻找美点——捕捉“绿叶”的光彩,即从修辞、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的运用。词语的感情色彩。语境等角度来剖析“绿叶”的美丽。  相似文献   

9.
基于宏事件的视角,汉语的成事及其相关词语充当了编码“状态变化”的形式实体。这样不仅可以在语义上统括各类“成事”,还有利于揭示成事和动词的内在联系并解析成事标志和“了”的隐现,以及成事句的句法特征。总体上,成事和相关词语可以编码“致使”“非致使”和“自变”三类事件。其中,除了表示意外情况,成事相对于动词具有“顺向/逆向”和“超额/欠额”四种实现类型,而动词则相对于成事呈现出语义的递增系列。此外,在使役交替和论元实现上,成事句的种种表现也隐含着深刻的语义动因,与其编码的事件是内在联系的。  相似文献   

10.
"V-R"构成的动结式结构表完成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它往往和动态助词"了"连用共同表达完成的语法意义,但"V-R"构成的动结式结构表完成和"一般动作动词+了"表完成在语义上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从语义上区分R为动作动词的动结式在带宾语的情况下表完成和"一般动作动词+了"表完成的不同,揭示补语为动作动词的动结式结构表完成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英语情感动词是英语动词中的重要类别。它特点明显 ,功能突出 ,运用广泛 ,自成一体。现就其语义特点及句法逆向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语序是汉语功能很强的语法手段,它在语用中促成了动词形容词僭越句子主宾语和名词性短语中心语位置这一典型现象。语序与语义特征及个别句式历时材料的有机结合是诠释这一现象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标动词既可把握知识点的认知水平,又可选用教学绩效的评价方式.运用共词分析法对《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中“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描述所用动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标由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到注重技术文化渗透;目标表达具体明确,有利于教学绩效测评;目标设置立足学生认知发展,层次结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重动句的语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句法结构是语篇结构语法化的结果。重动句来自“背景—目的”语篇结构。VP1引入背景事件 ,VP2说明语用目的 ,是小句的焦点。重动句的语用价值在于引入VP1,而不是同时引入动词V的宾语与补语。“背景—目的”关系在汉语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没VP之前"中VP所属的不同动词事件类型的角度入手,探究了"没VP之前"和"VP之前"能否互换的条件和限制。指出当VP由动作动词充当时,可换用为肯定式,当VP由状态动词和表结果义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时,不宜换为肯定式,两种格式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的语用义。同时指出,在"没VP之前"中,"没"不仅不是多余成分,而且是语用焦点,"之前"所表示的"时间顺序义"的语义特征虚化,"条件情况"义凸显,"之前"的语义正在发生语法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言语交际中的情态助动词can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分析在不同语境条件下的模糊限制功能:使言语更礼貌;提高言语的表达效果;提高言语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最迟在晚唐时期,述宾短语“依旧”发生了词汇化,固化为动词,意义是“跟原来一样”。“依旧”词汇化的动因是韵律制约、“组块”心理、高频使用等。动词“依旧”在连动结构“依旧VP”中又发生了语法化。在“依旧VP”中“依旧”动作义弱化,[+不变性]语义特征凸显,语义重心后移,连动关系重新分析为状中关系,逐渐演变为一个表时间义副词。  相似文献   

18.
伍明春 《培训与研究》2006,23(9):1-3,17
在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鼓吹下,早期新诗的写作一度蔚为大观。当写作者群体达到一定规模,就产生了对于范本、榜样的需求。“师者”角色的出现,正是对这一需求的响应。“师者”的角色,先后由最早的那批“新诗人”(以胡适为代表)和“新诗”作品(以“新诗集”为代表)扮演。“新诗”作为一种写作的传授与学习,是早期新诗寻求合法性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处所”短语在句中可作状语、补语和定语,占据五种句法位:主语前、谓语动词前(无主语)、主语后谓语动词前、谓语动词后以及定语中心语前。对韩国学生来说,几种句法位中以谓语动词后的句法位最难,其使用规则也影响学生对其他句法位的习得,应加强“在+处所”短语后置于谓语动词的规则教学。另外,几乎所有句法位都存在方位词的误代、误加和遗漏,“在”的遗漏及与其他相关介词的误代;主语前和主语后动词前两种句法位存在较多错序:定语中心语前“的”的遗漏较严重。这些在对韩汉语教学中都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语料库文本分析法系统考察了中国专业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情态动词类联接的使用偏好。研究发现,我国专业英语学习者作文中情态动词类联接存在严重的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并存现象,即责任、义务情态类联接过多使用而认知情态类联接过少使用,且在"有灵主语+VM"这一责任情态类联接中过多使用人称代词作为情态动词的主语。究其原因,可能与语法教学中一贯强调语法形式的准确性而不是语用意义上的恰当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