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臧国全  刘田  李哲 《情报科学》2018,36(1):5-10
【目的/意义】可呈现性风险识别的有效方式是建立数字保存可呈现性风险的检测方法。【方法/过程】第一, 基于保存系统的核心职责,界定可呈现性含义;第二,基于可呈现性表现形式,析出可呈现性风险类型;第三,基于 可呈现性风险类型设计可呈现性风险型元数据;第四,基于可呈现性风险型元数据,从零维度、单维度、二维度和三 维度的角度设计可呈现性风险检测方法;第五,依托CNKI采集数字对象样本和元数据样本,针对每种类型的检测 设计检测算法并进行实验。【结果/结论】可呈现性风险检测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得到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CNKI产生一定程度的可呈现性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厘清成员馆与中心馆的利益博弈关系,构建成员馆风险防范机制对提升数字资源共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探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心馆与成员馆的利益博弈关系,引入激励因子设计奖惩函数,建立中心馆委托下的成员馆风险防范模型。[结果/结论]结合模型分析结论,利用MATLAB实验平台进行仿真分析,模拟激励因子、预期收益目标、随机因子等因素变量对成员馆努力行为和各主体收益的交互影响,从中求解出最优激励因子。成员馆风险防范机制可有效协调中心馆与成员馆的利益博弈关系,最大化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收益。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强化国家安全情报能力,推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升,构建基于多模态大数据的国家安全风险态势感知模型。[研究方法]该文对国家安全风险态势感知进行阐释,并分析多模态大数据驱动下的国家安全风险态势感知运作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态势感知模型并解析其内涵。[研究结论]该模型集国家安全风险态势察觉、态势理解、态势预测及态势投射为一体,其构建可为强化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供参考,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算法风险治理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主体感知视角识别算法风险结构及关联,能够为算法风险的防范治理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感知风险理论,结合902份深度访谈和微博评论混合数据,扎根构建社交平台用户感知算法风险结构模型,并对其关联性展开贝叶斯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结论]感知算法风险涵盖算法自身技术风险和算法外延社会风险两个维度8类风险,其中,算法操纵风险是感知算法风险的核心维度,算法共谋风险和算法黑箱风险、算法致瘾风险的关联关系最紧密;信息质量缺陷和行为操纵是关键节点,算法操纵风险以行为操纵为主;社交平台算法应用中存在“算法悖论”现象,即用户算法认知与算法态度间存在背离。该研究完善了现有算法风险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寇杰  李明德  乔亨 《情报杂志》2024,(1):142-151+126
[研究目的]面向复杂舆论场景提取信息内容风险点,构建风险诊断概念模型,为现实工作提供方法参考和工具借鉴。[研究方法]综合SCL、JHA、SWOT及28位风险专家调查列举的统计数据,挖掘复杂舆论场景中的五大信息内容风险点。借助Delphi Method确定风险诊断指标框架后,运用AHP-DEMATEL加权中心度Mi和初始权重Wi1并作归一化处理而形成诊断方程,结合风险分级标准构建风险诊断I-E-S模型,最后通过案例仿真检验模型性能。[研究结论]风险源和风险处置绩效对诊断指数的影响最大,受众情感反应与行为反应次之,传播力最小。错误内容占比、二次违法违规用户量、重大负面舆情量、线下失范行为量在20个末项操作化指标中的作用明显。多样本仿真检验发现,I-E-S模型诊断结果与用户风险感知契合度超过82.2%,模型实用性和精准性可初步满足风控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对碳数据安全治理进行研究,阐明其面临的安全风险。利用区块链赋能碳数据安全治理,实现碳数据的链上治理,有利于奠定和完善“双碳”战略数字底座和数字体系。[研究方法]首先,阐释碳数据的概念体系和面临的自身安全风险和利用安全风险;其次,探讨区块链参与碳数据安全治理的内在理论逻辑;最后,基于规范分析方法建构碳数据安全治理的法律规制体系。[研究结论]针对碳数据面临的自身安全风险和利用安全风险,区块链的应用有助于构建碳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整体可从宏观维度的规制理念、规制体系和具体路径以及微观维度的具体规则设置两个层面构建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识别ChatGPT-AIGC用户风险感知维度属性,为数字智能时代有效实现风险治理、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价值参考。[方法/过程]结合已有风险感知维度研究成果,通过面对面访谈和线上访谈收集数据,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思路对访谈文本进行三级编码,构建ChatGPT-AIGC用户风险感知影响机理APCO模型。[结果/结论]结果发现个人风险感知能力影响用户产生不同的风险感知维度,而用户风险感知维度属性又进一步对使用意愿产生影响。基于此,从技术研发、信息监管、法律监督三方面提出风险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数据权侵权问题一直是数据交易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数据交易过程中侵权风险进行识别,有利于相关利益主体从源头提高数据交易风险管理水平,提升数据交易效率。[方法/过程]文章引入WBS-RBS框架对数据交易过程的数据权侵权风险进行识别,根据数据交易全过程构建WBS模型,根据数据权的类型构建RBS模型,分析数据交易全过程各个环节存在的数据权侵权风险。[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数据人格权的侵权风险主要发生交易前,而数据财产权的侵权风险贯穿整个交易全过程。为提高风险识别效率,文章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数据交易活动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谢媛  李本乾 《现代情报》2023,(6):158-165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风险信息涉及要素较多,为了提高网络舆情风险信息感知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了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风险信息感知模型。[方法/过程]建立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信息流风险指标集,赋予评价指标权重,对权重离散化处理,构成相似系数矩阵。通过舆情主体建模、舆情信息模型建立与网民情感模型建立3个部分分析网络舆情传播核心要素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计算传播概率,确定用户传播信息的涉入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感知风险信息风险高低。采用决策树对舆情风险预警,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风险信息感知。[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应用后的事件舆情情感演化情况分析准确性较高,各个事件的转发数量和恶意评论数量感知准确度较高,预警效果更好,有效提高了突发环境事件网络舆情风险信息感知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孟玺 《现代情报》2023,(4):39-50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完善我国虚假信息治理的知识体系,为健全虚假信息的社会矫正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Planned Behavior Theory),引入数字素养和风险感知两个变量构建了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模型,分析数字素养、风险感知、识别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影响机理。以371份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数字素养、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虚假信息识别意向,主观规范和识别态度对识别意向影响不显著;感知行为控制不仅直接影响识别态度,且在数字素养和识别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数字素养不仅直接影响识别意向,且通过风险感知和感知行为控制间接影响识别意向,是驱动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旨在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集团采购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文献阅读、面对面采访、问卷调查等方法,给出集团采购的定义与类型,分析了其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优点与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参建议。[结果/结论]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及实践,从数字资源集团采购组织协调方式、费用分摊模式、资源评估、永久保存、协议文本标准、文献传递政策、国家采购方法等7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集团采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论文查重和查新功能是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之一,对学术界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各高校图书馆的检测系统大多针对文字进行检测,而图像方面的检测鉴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致使论文中对图像篡改的学术造假日益增多。因此,研究图像造假检测具有重大的意义。[方法/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鉴别论文中图像造假行为的模型,对图像数据检测平台框架进行设计。[结果/结论]通过实验证实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能够为数字图书馆图像篡改检测提供借鉴,提升信息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万国  黄颖  周利 《现代情报》2015,35(10):3-6
根据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的访问途径,指出了当前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在"可用性"和"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的信息安全潜在风险。介绍了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及我国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对比分析后总结出国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的4点可借鉴之处,即政策推动、资金保障、政府机构主导和注重交流合作,并指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在解决学术资源信息安全潜在风险方面的不足。提出利用云计算建立国家层面的国外数字学术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议,以解决现存的信息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4.
邹凯  侯岚  蒋知义  高凯 《现代情报》2019,39(10):15-23
[目的/意义]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影响因素三维结构框架并进行识别,有助于提高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应对能力。[方法/过程]结合智慧城市管理实际,在环境、逻辑、组织3个维度的基础上构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影响因素三维结构框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影响因素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结论]根据各影响因素指数及其排名,结合因果关系图,识别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薇薇  朱杰 《现代情报》2019,39(8):103-110
[目的/意义]内容质量对于在线知识社区至关重要,研究贡献者身份对用户内容质量感知的影响关系,可有效提升社区价值并为社区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在线社区用户身份交流理论和内容质量感知的双过程理论,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并基于实验素材选取、用户调查和统计分析,探索其影响机理。[结果/结论]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贡献者身份的专业认证程度对用户感知内容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贡献者专业身份标识等级对内容质量感知有显著影响,平均标识等级越高,用户感知内容质量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从风险源视角出发,构建视频类知识付费内容著作权侵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分析用户生成视频信息的传播与反馈路径,识别主要利益相关者及风险源,并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指标间的依存关系,构建ANP结构模型,运用超级决策软件计算出指标权重。[结果/结论]构建了包括"管理、法律、市场、技术、价值"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其中,管理者最需要关注的是管理风险,其次是价值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研究希望为推动视频类知识付费内容著作权风险的量化评估和著作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发达地区的新趋势,正确认识其本质要素,剖析其价值与不足,对于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我国东部M市的实地调查资料,对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剖析。[结论/结果]社会治理数字化是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借助数字技术,整合治理资源,实现功能替代,调整治理权力,从而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效益。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破解数字化治理的普适性难题;打破数字技术万能的幻象;避免数字化治理内卷化的误区;防范数字化治理的潜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开放式创新社区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外部用户分享的知识并从中筛选出具有价值的创意。但用户往往缺乏分享的动机和意愿,这将导致社区运营的失败。因此有必要研究开放式创新社区用户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研究模型,并以国内典型的开放式创新社区——MIUI论坛为对象,在线抓取数据并采用统计软件Stata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创新自我效能、结果期望、社会认同和社区影响对用户知识分享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经验对创新自我效能有负向调节作用,对结果期望有正向调节作用,对社会认同和社区影响有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旨在探讨影响农村居民图书产品网络购买意愿因素,为相关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S-O-R模型为基础,引入受教育水平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三阶段模型,基于我国七个省份480位农村居民的一手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法探究感知风险的不同维度与农村消费者图书产品网络购买意愿的关系。[结果/结论]感知风险中的财务风险、隐私风险、产品风险、时间风险对农村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风险影响不显著。信任是财务、隐私、产品、时间风险与农村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关系的中介变量。受教育水平在部分影响关系中起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