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卢巧旻  邵波 《情报探索》2012,(12):57-60
介绍了E-Research的概念及核心支持技术,尝试构建企业竞争情报虚拟作战室平台,并分析作战室平台的架构、内容及功能,以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从情报学学科本位出发,以智慧政府重大突发事件决策应对实际需求为目标导向,构建面向重大突发事件的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系统,能够为情报决策赋能,提升智慧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质效。[方法/过程]以大情报观下情报决策相关概念为基础,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流程与情报工作内容为线索,构建面向重大突发事件的智慧政府情报决策系统,进而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运行效果。[结果/结论]提出了数据知识双驱动的情报决策系统架构,刻画了其情报决策逻辑与机理,提出了情报主导引领决策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已成为阻碍公安大数据战略实施的重要障碍。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剖析当前我国公安情报共享价值形成机理与利益冲突协调机制,能够为合理协调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过程] 从主体共创价值视角,研究公安情报共享中的价值共创关系及价值实现过程,以价值共创全过程为视角认为投入、风险和收益构成了公安情报共享中的利益冲突诱因,将利益冲突诱因类型分为原发性诱因、突发性诱因、继发性诱因,并进一步探讨公安情报价值共创的共创筹备阶段、共创价值累积阶段、共创价值惠及阶段的利益冲突形成机制。[结果/结论] 综合运用规划和互动方式从投入保障、风险管理、收益协调3个方面构建公安情报共享价值共创利益冲突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将数据故事化思想应用到政民互动数据中公众诉求的分析方面,为政务部门从海量政民互动数据中高效洞察诉求信息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方法/过程]首先,在剖析政务工作者对诉求信息认知需求的基础上,引入三幕式结构构建公众诉求信息的故事化描述框架,包括集成概览、聚合重构、总结叙事三个环节;其次,从元素组织视角、语义探测视角、价值传递视角搭建公众诉求故事化描述的技术框架;最后,采集苏州市人民政府的政民互动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并呈现诉求故事化描述的原型页面。[结果/结论]提出的故事化描述思路及方法具有可行性,不仅拓展了数据故事化的应用场景,也为政务数据的洞察与认知提供了实践方案,有利于发挥数据的决策赋能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金虎 《情报杂志》2021,(1):1-11,18
[目的/意义]梳理美国情报史上情报与决策关系的演变,纠正有关情报与决策关系的不正确认识。[方法/过程]通过文本细读方法,梳理谢尔曼·肯特、罗伯特·盖茨、威尔莫尔·肯达尔等人对情报与决策关系的看法。[结果/结论]应建立密切的情报与决策关系,避免情报政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面对复杂的国家安全新形势,需要情报学界拓展与国家安全情报相关的问题领域,发展能够为国家安全情报工作提供指导的情报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对情报方法研究的影响有助于情报学界把握学科建设的内容与方向。[研究设计/方法] 使用文献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探讨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情报方法研究的相关问题。[结论/发现] 论证了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情报方法研究的必要性,梳理出适用于国家安全治理的常用情报方法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情报方法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当情报体系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尤其是直接面向管理决策时,面临新的挑战。[方法/过程]文章从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出发,采用理论移植的方法将结构化理论、活动理论和意义建构理论融合应用于情报体系分析,使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的研究方法得以结合,尝试建构"行动者-组织环境-社会环境"多重互构的情报体系分析框架。[结果/结论]研究揭示了情报技术及其使用者与情报使用者的差异和联系,解释了情报活动的基本单元结构、情报体系的组成要素、规则分工和相互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引入暗数据概念,对情报学现有观念、理论等做出新的诠释。[方法/过程]首先,梳理文献,辨析概念,提出广义的暗数据概念;然后,从暗数据视角对情报的本质、情报活动的目的和情报的社会功能等做出新的阐释。[结果/结论]暗数据是指潜藏在人们的认知之外,且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数据。从暗数据视角反思情报学,可获得一些新的认识:确定性不是情报的本质特征,不确定性才是情报的根本属性;情报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及基于规律的预测,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物的不确定性;情报的社会功能不宜定位于服务决策或成为决策的参谋,而是辅助或影响决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梳理了美国冷战以来的情报政策流变,分析了情报工作保密与透明的实践,可以补充完善国内对美国情报政策的研究,为我国的情报政策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冷战以来美国四位总统的情报政策,采用历史分析法与科学归纳法,以情报工作透明与保密的实践为视角,深入分析情报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总结美国情报政策的一般规律。[结果/结论]好的情报政策是顺应国家安全需要的政策选择;情报工作透明的价值显著,需在情报政策中予以考虑;把握透明与保密的互动关系,可以实现情报界更好发展;我国的情报工作可以以透明度为切入点,争取实现情报工作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随着公安部于2019年建立了情报指挥中心,各地方公安机关也纷纷设立,公安机关针对科学指挥决策的研究有助于社会安全类事件的处置并减少公共安全的伤亡。该研究从信息的“来源、流通与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旨在从“情报流”视角探讨公安指挥决策情报需求指标体系。[研究方法]该研究采用文献方法确立初始的公安指挥决策情报需求指标体系后,又用Delphi方法修正和完善了指标体系。[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公安指挥决策情报需求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可确定为基于客观事实要素的情报维度、警力资源要素的指挥维度和处置能力要素的行动维度以及对应3个一级指标下的10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为公安机关科学有效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学术界同仁对公安指挥决策的后续研究贡献了靶标。  相似文献   

11.
布倩楠  杨勇  滕茜  许鑫 《资源科学》2015,37(1):184-192
本文以上海市20个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点)为研究对象,以游客和上海政府旅游部门在有关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游记和要闻动态为研究样本,利用计算机平台统计景区(点)在样本中的出现次数,研究其在游客感知和政策重点中的冷热均衡状况及差异,并通过景区(点)在研究样本中的共现次数分析不同景区(点)间的联动效应及在不同类型样本中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游客感知和政府旅游部门要闻动态中都具有冷热不均衡性,热门景区(点)在不同样本类型中呈现较大差异,而非热门景区(点)则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政府旅游部门政策中的联动性与其在游客感知中体现的实际联动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在热门景区(点)中表现更为明显。进一步,本文在分析其联动差异及政府旅游部门政策措施关注和游客实际偏好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宋丽丽  康鹏 《现代情报》2018,38(5):152-157
[目的/意义]创建综合网络中心性指标,对客观掌握网络节点的地位,制定、调整虚拟企业联盟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点,将企业联盟视为复杂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中心性属性特征,选取度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为基本指标,并采用TOPSIS方法进行多属性决策,对虚拟企业联盟成员进行网络中心性研究。[结果/结论]克服了单一指标的局限性,为考察虚拟企业联盟网络节点的地位提供新方法,并对虚拟企业联盟提供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丽佳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09,40(1):170-177
[目的/意义] 系统地揭示虚拟社区系统功能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帮助相关研究人员准确把握该领域值得关注的潜在研究方向。[方法/过程] 在对国内外虚拟社区系统功能设计相关文献进行评述之后,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 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社区的形成系统功能设计、交互系统功能设计、资源管理相关系统功能设计、个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以及系统功能对用户使用意愿的影响等方面,存在"系统功能设计多注重系统实现,而较少基于用户使用体验"等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虚拟社区系统功能对用户使用效果、使用满意度的影响等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明 《情报杂志》2021,(1):19-24
[目的/意义]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情报保障能力要素间的作用机制决定着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情报保障能力的生成模式。探索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情报保障能力要素间的演化规律,可在深层次上认知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决策与情报保障工作以及情报保障能力诸要素间的互动机理,对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过程]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的基本方法,在对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情报保障能力要素的基本演化规律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情报保障的决策需求、情报需求、情报任务间的互动机理展开研究。[结果/结论]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情报保障主体面对的是“双向透明”的工作环境,情报是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决策与情报部门深层“对话”的介质,情报手段是生成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情报保障能力的关键,时空条件是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情报保障能力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针对在线旅游平台,提出一种挖掘游记主题标签,以代表性游记以及其中相关内容进行旅游信息推荐的新策略。[方法/过程]在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LDA主题模型,形成游记文本主题标签的基础上,通过游记代表度算法,筛选出针对相应标签的高描述度与高忠诚度游记进行旅游信息推荐,以客观表达文本聚类结果以及主题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并以蚂蜂窝旅游网中的"杭州游记"为例,加以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这种方式能挖掘出旅游者在历史旅游经历中真实的旅游热点及重点信息需求,针对高相似度游记的识别与聚类具有良好效果,对旅游信息细粒度推荐具有指导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秦琴  何晓兰 《情报探索》2020,(4):120-125
[目的/意义]旨在为提高虚拟社区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通过关键词搜索获取近五年的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结合内容分析对国际上虚拟社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热点内容进行梳理,并进行总结和展望。[结果/结论]该主题领域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虚拟社区内容挖掘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危机信息交流行为、融合了虚拟社区的系统理论框架构建与系统平台开发研究是目前学者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雷冰 《科教文汇》2012,(3):29-30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内容,该课程涉及图像处理、声音处理、视频处理、三维动画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能够为人们提供以具有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在内的综合性视听信息,形成交互式的、可操作性的信息系统。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多媒体信息处理人才的需求,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教改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在多媒体人才市场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探索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教改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杨瑞仙  张广轶 《现代情报》2021,40(10):52-61
[目的/意义] 本文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过程和机理进行深入探讨,为该主题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的内涵与特征、过程、机理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推断知识交流效率的表现形式,引入经济学中的效率测度方法识别知识交流效率评价指标。[结果/结论] 构建以知识交流组成要素、交流动因、交流机制、交流效果为核心的内部机理模型,社区成员在知识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发帖、评论、浏览以及再评论等数量是学术虚拟社区知识交流效率量化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讨大学生群体获取数字音乐信息的现状,总结其使用数字音乐信息的规律。[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在校大学生获取数字音乐信息的主要途径,结合信息行为理论分析其使用特征。[结果/结论]大学生选择和使用数字音乐信息获取途径将网络平台作为首选,并且受专业和马太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熠  耿冰倩  张翼 《现代情报》2019,39(8):73-83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用户体验视角的学术虚拟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既有利于提升学术虚拟社区的知识服务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其影响力与竞争力,对于学术虚拟社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以D-S证据理论为基础,运用D-S证据合成方法,构建用户体验视角下学术虚拟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结论]最终得到包含8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学术虚拟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可靠性权重为0.2568,易用性权重为0.0625,规范性权重为0.0407,互动性权重为0.0888,关怀性权重为0.1176,丰富性权重为0.0322,有用性权重为0.1784,时效性权重为0.2230。最后以小木虫为例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