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杨思洛  董嘉慧 《现代情报》2021,40(11):167-177
[目的/意义] 研究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知识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智慧图书馆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CSSC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智慧图书馆研究的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方法,通过研究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路径、核心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对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进行分析,梳理智慧图书馆的知识脉络、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趋势。[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智慧图书馆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智慧服务策略探索以及在智慧图书馆的具体实践。未来的研究将围绕技术的融合、智慧服务效能提升、以及智慧图书馆的具体实践3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韩啸  郭雨晖  汤志伟 《现代情报》2018,38(5):164-171
[目的/意义]为了回应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困境,需要对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研究成果展开一次全面评估与反思,以推动未来研究发展,为实践提供可行方案。[方法/过程]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分析法,首次对国内2007-2017年间公开发表的423篇文献进行了编码和梳理,提炼出了由使用者、信息公开方式、环境因素、使用类型、技术标准、效应和评估共7个部分组成的国内政府信息公开研究主题框架;归纳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现有的理论、模型与不足,回应了国内研究的分歧。[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虽然文献数量增长较快,但存在实证方法运用不足、研究内容重复化、理论建设滞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均衡主题发展、总结中国经验等建议,并立足"供给——需求"视角,建构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3.
张婧  吴金红 《现代情报》2018,38(5):125-130
[目的/意义]通过梳理历年来国内Data Curation研究主题和内容,总结分析相关研究的特征和不足,探讨未来研究中值得重点关注和拓展的领域。[方法/过程]以CNKI数据期刊、会议库,万方学术论文库为来源,检索2017年3月13日之前收录的学术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根据DC的生命流程和管理规律探析值得重点关注和拓展的研究领域。[结果/结论]国内Data Curation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数据策管基础理论现象、数据策管方法工具技术、数据策管的机构知识库、数据策管人员的教育与培养、图情机构开展数据策管服务;尽管Data Curation研究呈纵深发展,但仍存在数据策管的规范化,数据策管政策、法规和标准,以及数据策管安全、人才、质量、绩效管理等值得重点关注和拓展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李静  徐路路 《现代情报》2019,39(4):23-33
[目的/意义]细粒度分析学科领域热点主题发展脉络并对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研究。[方法/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热点趋势预测方法与分析框架,以基因工程领域为例利用主题概率模型识别WOS核心集中论文摘要数据研究热点主题并进行主题演化关联构建,然后选取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及LSTM模型等3种典型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分析,最后利用RE指标和精准度指标评价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效果并对基因工程领域在医药卫生、农业食品等方面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实验表明基于LSTM模型对热点主题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准确度最高,支持向量机预测效果次之,BP神经网络预测效果较差且预测稳定性不足,同时结合专家咨询和文献调研表明本文方法可快速识别基因领域研究主题及发展趋势,可为我国学科领域大势研判和架构调整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欣颖  徐恺英 《情报科学》2022,40(6):185-193
【目的/意义】通过对近 5年我国信息行为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掌握国内研究前沿及发展方向。 【方法/过程】运用文献分析和CiteSpace软件,对近5年我国信息行为研究动态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 论】总结出医疗健康情境、生活情境、工作情境及社交媒体情境四个情境下的研究热点;归纳出扩充及细化研究群 体、注重研究理论与模型、注重研究方法、关注医疗健康领域及关注社交媒体的应用 5个未来研究趋势。【创新/局 限】未来将对国外信息行为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与国内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微信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对象,构建受众信任研究模型,用以分析影响微信信息流广告受众信任的相关因素。[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法共搜集196份有效问卷,利用SPASS17.0和AMOS17.0软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为相关假设提供数据支持。[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精准性、感知风险和主观规范对受众信任有显著影响,且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愿,信任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愿,而感知有用性对信任的影响不显著。[局限]样本的代表性有待提高,模型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浪潮和数据密集型计算时代下,Data Curation对科技信息机构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探索DC语境下科技信息机构服务创新的思维模型对科技信息机构实现顺时变革、战略转型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科技信息机构DC服务相关研究,以服务创新的Bilderbeek模型和科技信息机构的主要DC职能为基础,分析DC语境下的科技信息机构服务创新,并构建面向DC的科技信息机构服务创新四维模型。[结果/结论]构建了面向DC的科技信息机构服务创新四维模型,以期为科技信息机构全面把握DC语境下的服务创新内容维度,开发DC新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昌建纳 《现代情报》2008,28(3):173-177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文献研究论文从数量、年代分布、研究主题、作者及登载报刊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整理这一阶段民族文献研究的概况和特点,并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凯利  李进华 《情报科学》2018,36(6):105-112
【过程/方法】本文以 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信息源,以“信息行为”为主题检索 2008-2012和 2013-2017 两阶段的相关文献。基于共词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利用 Mindmapper绘制主题演变图,比较分析近十年我国信息 行为研究主题的持续、弱化及转移。通过绘制两阶段的战略坐标图,探讨信息行为研究主题的成熟度及发展情 况。【结果/结论】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信息行为领域的持续研究主题集中在图书馆服务、学科服务、信息组 织、信息检索、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信息素养教育、虚拟社区及信息用户研究等方面,并在近五年出现新的研究主 题。【目的/意义】本文以定量分析的方法梳理近十年来我国信息行为研究主题演化情况,以期为本领域的研究人员 提供参考和帮助,为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黄传慧 《情报探索》2023,(3):121-127
[目的/意义]旨在梳理我国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状况,把握信息搜索行为研究进展,以期为用户信息搜索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以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为研究手段,对我国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演进过程、作者、关键词等进行聚类分析,揭示信息搜索行为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对象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研究内容上,学者们在已有图书情报理论与模型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的视角和手段,来丰富和完善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由单一研究方法逐渐向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对健康管理及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已成为我国医疗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对信息交互行为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于该方向的后续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方法/过程] 利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行为的组成要素及交互过程进行分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智慧医疗情境下用户信息交互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探索性探究。[结果/结论] 智慧医疗情境下信息交互的整个过程会受到来自用户、信息、媒介、技术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稳定、有序的社会网络结构支撑下,信息交互行为才得以发挥其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2.
黄传慧 《情报探索》2021,(1):129-134
[目的/意义]旨在揭示国外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内容、特点及趋势,以期为我国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86篇文献采用综合、归纳、对比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从相关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知识脉络研究进行梳理,按老年人、成年人、青年人分别对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研究进行述评。[结果/结论]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的启示包括:①国外研究对象主体更加多元化;②国外信息搜索行为研究内容比较接地气;③研究方法不必过度“数学化”和“模型化”;④学术语言要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中国话语权视域下的评价科学研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满足新时代中国制度、中国道路和中国理论、科技发展、管理与决策、评价理论和实践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和网络调查法,对国内外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结果/结论]厘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现状,发现研究中存在3点不足之处,提出了推进中国话语权的评价科学研究4点策略,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方法/过程]本研究对科学知识生产规律、科研数据发表行为惯例、学术不端防控研究现状、科研数据造假判定的实践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宏观分析。[结果/结论]提出了基于科研数据造假判定信息约束分析、分类计量与风险模型构建的实用情报策略,从而以风险评估方式提示科研数据造假的可能性,文章还探讨了其技术实现的可能路径。[目的/意义]研究结果对完善科研诚信信息采集、计量情报工程体系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当今信息时代,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对于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和促进安全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安全行为干预与安全素养促进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运用类比法,融合安全教育和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概念与内涵。基于此,从理论层面出发,构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的元模型、研究范式与框架。[结果/结论]安全信息素养作为安全行为干预及安全素养促进的关键点,教育是实现这一关键点的有效手段。既可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亦可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提供清晰严谨的研究框架,有利于引导安全信息素养的深入研究,并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李雪枫  黄尧 《现代情报》2018,38(9):132-138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开启了一种新型的商业化自媒体信息服务模式,国家对自媒体信息服务产业的管理也由宽松逐步进入制度规范时期。[方法/过程]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对我国自媒体信息服务立法演化历程进行分期,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立法背景与演化路径、对立法内容进行分析与总体评价。[结果/结论]随着自媒体信息服务法律法规的精确化、制度化,我国自媒体信息服务进入有序、健康的良性发展阶段,自媒体信息服务法律制度建设也将进入不断完善时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全新的社会情境、信息场景与技术环境成为再次推动情报学学科变革的力量。从困惑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是情报学学科演进的现实需要与时代使命,也亟待对情报学学科前沿的探索并以此指引情报理论与实践的方向。[方法/过程]通过一种改进的样本期刊选择方法,遴选10种国际优秀综合性情报学核心期刊,共获得2 196篇2016-2018年期间样本期刊所发表的研究文献,以标准化年均被引频次为指标选取得到201篇高被引文献,进而通过以文献计量学与质化分析为基础的方法探寻情报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结果/结论]从研究话题、研究情境、研究方法3个方面对情报学前沿研究领域进行总结与讨论,为新时期我国情报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引性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孙雨生  雷晓芳 《现代情报》2009,40(2):160-167
[目的/意义] 从可视化表征、可视化机制、可视化资源组织3方面揭示国内可视化搜索引擎研究进展。[方法/过程] 文章用内容分析法归纳了185篇文献内容,从可视化表征、可视化机制、可视化资源组织3方面阐述了国内可视化搜索引擎研究进展。[结果/结论] 可视化表征主要研究表征对象及形式、表征方法;可视化机制主要研究特征提取、数据分析、可视化映射和视图变换;可视化资源组织主要研究信息采集和数据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型的信息消费群体,其在线信息行为成为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了解其信息需求并提供精准信息服务的关键。农民工的信息搜索行为研究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新问题。[方法/过程]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混合实验方法,分析了农民工在线信息搜索需求特征、搜索信息来源特征、搜索结果特征、搜索行为结果特征。[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工用户在线信息搜索需求层次逐步提升,但在线信息搜索来源单一,在线信息评估能力较低,在线信息获取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与共享是科研数据管理(RDM)系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在采集与共 享环节上一直受到用户共享意愿、数据的随机性、可塑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本文试图将知识融合理论融入采 集与共享机制,进而从技术角度构建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与共享方案,以充分促进用户行为数据的有效利用,提高 用户共享意愿。【方法/过程】首先,我们梳理了RDM研究的发展脉络,然后将“知识融合”概念引入用户行为数据 分析与利用过程中,重点分析面向科研工作者的行为数据共享机制。最后,以移动数据采集与共享为例,设计APP 应用模块,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实证证明,引入了知识融合概念的行为数据采集与共享机制,对提高数据采 集效率、提升用户实际共享意愿具有理论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