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陇婵 《视听界》2015,(1):14-15
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播被称为"国脸","国脸"身上的任何细微改变都会牵动社会的神经。人们发现,央视女主播的造型和着装越来越时尚,最惹眼的莫过于欧阳夏丹染发和着牛仔装亮相,还有虽不是《新闻联播》主播却一直活跃于央视时政新闻一线的董倩,也在新闻节目中以深V服饰搭配白色珍珠耳环出镜,被一些媒评解读为"开明"、"亲民"、"接地气",就这些词儿而言,简直享受的是领导人"待遇"。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出台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为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指明了改革的方向,特别是央视《新闻联播》改版成功,这种"党政喉舌民生传达,亲和媒介民众话语,公共领域群众参与"的时政新闻民生化报道新模式,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被认为更加接地气,收视率同比2012年提升了两成以上。这些都说明了电视时政新闻重要的改革方向是民生化。本文将对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上不及政策法规,下不到实际民情”,这是当前一些市级新闻单位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较为困惑的问题。如何做好地方性时政报道,这也是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媒体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结合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徐迅 《声屏世界》2014,(5):51-51
从"三贴近"到"走转改"再到"走群众路线",新闻媒体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采制出一篇篇形式活泼、内容充实的新闻。那么,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应该怎么样走群众路线才算是科学合理?一般说起来,时政新闻走群众路线要比社会民生新闻难,而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走群众路线比央视和省级卫视时政新闻更难。这是因为,其一,时政新闻与社会民生新闻定位不同,前者注重新闻宣传教育,后者注重新闻互动沟通。  相似文献   

5.
陈盛开 《今传媒》2013,(4):93-95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乃至全球收视人群最多的新闻类节目,它的一举一动都具有“风向标”意义.自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央视《新闻联播》在逐步改版,尤其是2013年之后,改版力度更大,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和活力,一改过去较为严肃、拘谨、呆板的形象,被称之为《新闻联播》的“变脸”.目前,中央出台八项规定要求改进工作作风,而央视《新闻联播》的成功改版为地方台《新闻联播》的改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联播"是汇集多方新闻资源,报道国内外或本地区重大消息的综合性电视新闻节目。央视《新闻联播》是"联播"类新闻节目的标杆,各省级卫视、各市县主频道也均开设有本土的"新闻联播"类节目。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新闻联播"类栏目因其权威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鲜明特征而成为舆论宣传工作的主窗口和主阵地,是各级电视机构践行"新闻立台"理念的重要抓手。条目编排是制作"新闻联播"类节目的最后一环,也  相似文献   

7.
牟毅 《新闻实践》2009,(4):73-74
目前,国内各级电视台都有对应的时政新闻栏目,上有央视<新闻联播>,省一级有各省的"卫视新闻联播",城市台则有本土的时政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各级电视台的时政类新闻栏目种类繁多,在央视有《新闻联播》;在省级台有《卫视新闻联播》;在市县级电视台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时政新闻栏目,但是大部分县级时政新闻都是在央视《新闻联播》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形式,地方时政内容占有主要位置,其报道内容主要包含重大党务、政务活动,在党委、政府出台的新政策、新举措前提下进行的新闻宣传,其形式大部分都是以报道会议和领导人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在节目的编排上,也多以领导位次排序作为依据的。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地方舆论宣传的主要形式,鲜明的宣传色彩以及严格的制作规范和程序成为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样的话,时政新闻就形成了公式化、程式化、概念化的老套子,看起来缺乏新鲜感和吸引力。本文针对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改革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央视新闻是中国电视新闻的“国家队”、“排头兵”。2013,央视《新闻联播》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在时政新闻的报道上作了新的尝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各个电视台必播的新闻节目,反映了国家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央视《新闻联播》也在逐渐发生改版,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改变了过去千篇一律的呆板形象,焕然一新,更加具有亲和力,被称为央视新闻"变脸"。央视新闻"变脸"成功的改变了传统的《央视新闻》的形象,增加了收视效率。  相似文献   

11.
胡永辉 《新闻窗》2014,(1):55-55
时政报道是各级电视台《新闻联播》类栏目最重要的新闻品种,也是区别于其他栏目的一个显著特征,但同时,时政报道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却往往是单调、枯燥。其实,单调和枯燥不是时政新闻本身具有的属性,它其实是一个新闻富矿,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印象主要是我们制播理念和制播技巧没能与时俱进造成的。改进和加强时政新闻报道,提高报道质量和水平,是主动适应党委、政府对媒体宣传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新闻联播》类节目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继央视开办《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多档深度报道栏目开办以来,各地电视台的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剖析和评述,弥补了传统电视新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做有深度、高的节目,央视和省级电视台优势明显,很多地方电视台同行都感慨,基层电视台深度报道很难做深。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谈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栏目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文军 《新闻窗》2013,(6):17-18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量不同题材的电视节目在不停地创新,提高艺术水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与之相反,从央视到地方台的《新闻联播》某些报道方法几十年一成不变。诚然,时政新闻需要严肃性,权威性,但是节目形式的单一,内容的呆板渐渐使其和众多观众产生了距离。时政类电视节目应该如何做下去,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22):22-25
<正>作为中央电视台历史上第一位特约新闻评论员,杨禹当前备受国内外关注。几年来,央视多数重大时政直播中均由杨禹担纲新闻评论,出镜栏目包括《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环球视线》《共同关注》《焦点访谈》《中国新闻》《今日关注》等。10月26日,记者在成都对他进行了专访,就新闻评论、记者成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央视与自媒体不是"上风"和"下风"的关系记者:考察你的从业历程,2009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点。这一年,你  相似文献   

15.
当观众对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产生收视疲劳时,以走基层接地气为载体的报道方式,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有亲和力的百姓视角、具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新闻类型。2013年10月26日—28日,央视以《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两代人的超级杂交油菜梦》为题,连续报道了湖南临澧农民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俩艰苦从事杂交油菜品种选育30多年的感人故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11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中国梦·我的梦——湖南:父子两代的"超  相似文献   

16.
滥觞于2002年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随后迅即波及全国地方电视台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近八年,业已成为各地方电视台赢取观众的金字招牌和吸引广告投放的拳头产品。然而自诞生始,民生新闻也为其刻意去时政化的新闻语态付出了巨大代价。  相似文献   

17.
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常摆脱不了"领导活动长"、"主题报道空"的困境。在央视、省级卫视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下,近年来,地方台时政新闻的收视普遍下滑。本文从电视新闻审美追求这个角度,谈电视新闻的品质提升、感染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目前媒体多样化、信息传递多渠道的形势下,传统时政新闻因其存在节目内容、表现手法单一等问题,致使观众大量流失。因此时政新闻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工作实际,以《驻马店新闻联播》为例,从深入挖掘题材、做出新闻深度、保证传统优势以及节目形式的创新等多个方面浅谈地方电视台如何把时政新闻节目做出彩,从而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19.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1,(10):64
《新闻联播》片头将增加3D效果"新闻联播体"将有显著变化日前,中央电视台在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售沟通会上透露,《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两大新闻类重头节目都将在明年呈现出新面目。他们还透露说,2015年央视将跻身世界电视20强。"新闻联播体"一度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央视此次在沟通会上表示,《新闻联播》将以2012年  相似文献   

20.
6月7日的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当天高考的新闻,街头画面中出现了一年前的过期资料画面,被广大观众和网友质疑为"高考假画面"。下午,《新闻联播》在央视网贴出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