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春兰 《传媒》2006,(11):53-55
当北方大地已经倍感深秋的寒意之时,上海却以她的温暖和热情迎来了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21届年会。10月26日至27日.来自全国100多家晚报的“掌门人”齐聚上海.围绕“新媒体挑战下的晚报改革与创新”和“媒体与品牌战略”两个主题.从办报思路到走向市场以及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胡万俊  罗川 《新闻导刊》2005,(5):I0001-I0001
金秋十月,鲜花盛开。10月21-23日,由重庆晚报承办的中国晚报协会第20届年会隆重举行。全国130余家晚报总编、副总编与会,就宏观经济调控下晚报如何谋求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带动了全国报业的兴旺发达,其中晚报异军突起格外引人注目。2001年8月12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16届年会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召开,据统计当时中国晚报协会的会员单位已达到141家。加上未入会的,总数达到170多家,其中地市晚报占90%以上,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地市晚报现象”。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正本报讯(记者左志新)11月15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29届年会在合肥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晚协主办、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来自全国150余家晚报的260多位总编、社长参加了大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北京晚报》总编辑任欢迎致开幕辞。开幕式上,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甄奎致欢迎辞,并就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荆州晚报》如一株新苗.在中国报业市场化的大潮巾应运而生。十年来.作为荆州640万人民这张唯一的礼会经济生活类综合性晚报.始终与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心相印,宁字传情,成为无数读者最忠实最信赖的朋友,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进器”。  相似文献   

6.
张革 《新闻三昧》2004,(4):24-25
晚报当前面临什么样的新形势?办好办活晚报有何新招数?笔于2003年11月参加了中国晚报工作协会第十八届年会之后,对此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薛轶 《新闻知识》2001,(7):38-38
近几年来,国内不少晚报改为上午出版发行。对这种“晚报早出”的现象,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不揣浅陋,聊表一点看法。晚报,顾名思义,就是较日报晚些时候出版的报纸,也就是每日下午出版发行,供人们晚间阅读的报纸。当然,它与日报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但时间性,无疑是界定两者性质的根本标志。自然,晚报“早”出,晚报不晚,晚报也就不成其晚报了。当然,问题也不是如此简单,起码在我们中国。记得,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既然“晚报早出”这种现象已经在国内发行并存在多年,也得到不少人的认可,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社会新闻对于晚报来说是主流新闻的“富矿”,晚报需要社会新闻,社会新闻需要晚报,但社会新闻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值得细心研究,大力提倡.不断提高。在本期“泸州晚报杯征文”栏中首推的《地方晚报如何把握社会新闻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文,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9.
《天中晚报》是一张创刊于2000年的地市级晚报,创刊仅七年,就在2002年、2004年、2006年连续三年蝉联河南省十佳报纸,其广告、发行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地增长。本文试对《天中晚报》的管理体制、新闻思想和经营思路作一浅析,对中国地市晚报选择发展路径与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市报人》2006,(9):F0002-F0002
由国家新闻出版部署报刊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8月5日在北京结束。年会公布了“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宁波晚报连续三年蝉联20强。今年20强中,省会城市报纸占19家,非省会报约仅宁波晚报一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邵枫 《记者摇篮》2004,(10):13-14
目前。全国晚报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群雄四起的战国时代,呈现出新的格局:一方面。是许多省会城市原来从省级党报派生出来的晚报影响日隆,实力渐强。越来越显现出垄断之势;另一面则是不少市级晚报由于各种原因。市场萎缩.举步维艰。有人据此对市级晚报的前景表示悲观.认为“胜者通吃”是市场规律。也有论者举出美国报业市场的例子以为佐  相似文献   

12.
李晓林 《新闻记者》2001,(11):62-63
最新出版的《中国晚报学》 ,第一次把中国晚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努力挖掘其“学”的底蕴 ,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晚报的发展轨迹以及其独特的办报思想、办报观点和办报业务。该书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编纂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一、前所未有的专著《中国晚报学》的出版 ,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学的内容 ,开辟了新闻学的新领域———晚报学 ,而这几乎是前人未做过的事。其最重要的意义 ,在于填补了晚报学研究的空白。从目前的新闻学研究情况看 ,新闻学对日报、广播、电视甚至网络的研究相对丰富 ,而对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作出很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批生活类的报纸伴随着报业的发展应运而生.尤其是一批地市级党报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更好地贴近生活和读者.实现“三贴近”的原则,不断提高报纸的竞争力.纷纷办起晚报或都市报。这无疑给党报的发展带来了一片新的天地.注入了强大活力。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在近年新创办的地市级晚报中,由于它一诞生就处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尤其是在一些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方办晚报更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其生存发展的条件更为不利,致使不少起步中的晚报在越来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完全没有实现创办之初所设计的目标。有的艰难前行.有的勉强维持,有的甚至要靠党报养着。因此.如何提高地市级晚报的影响力是这些报纸走出困境.实现尽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14.
晚报正日益丧失那些曾使它兴旺繁荣的因素.最糟糕的是一些原本认为是晚报“天生”的优势斗转星移竟成为劣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长沙晚报2003年2月16日上的言论《中国人过中国节》,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言论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走进晚报的日子,是一个个策划串起的日子.是发行活动月期间,每个周末走街串户上门订报的日子。组织实施韩红郭峰大型演唱会,策划落实农运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特刊,策划实施第36届全国樟树药交会特刊,策划落实全市首届集体婚礼,……这,就是我走进晚报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孟庆鸿 《新闻记者》2002,3(1):54-57
我在2001年第9期《新闻记者》上读到白子超先生的《中国当代新闻史的缺憾》(以下简称《缺憾》)一文 ,文章指出了近20年中国当代新闻史撰写中的一些缺失。在缺少争鸣与探讨的新闻界 ,这样的文章很少读到 ,我仔细拜读 ,收益颇多 ,但对于文中的观点并不完全同意 ,下面逐一论述。晚报的客观历史地位《缺憾》一文主要是以晚报作为个案剖析中国当代新闻史研究中的不足的 ,认为在当代新闻史的研究中对晚报的研究不够 ,在著述时应增加相应篇幅。我也认为对晚报的研究应予重视 ,但重视到什么程度 ,则有异议。在建国以来形成的新闻体制中 ,新…  相似文献   

18.
顾龙 《新闻记者》2004,(10):5-8
中国晚报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中,是发展还是衰亡? 这个话题是从"晚报是早出还是晚出"引起的。因为全国目前有147家晚报,改为出早报的已有100多家。从"晚报晚出"的比例来看,中国晚报似乎在走下坡路。 但是,真理只有一个:晚报就是傍晚出版发行的报纸。请注意一个事实:在中国十来个主要的大都市里,晚报至今仍是下午发行,而且都是所在城市发行量名列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报业的快速发展,地市晚报在省级晚报、都市报、行业报的挤压下,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日子越过越艰难。为此,笔者所在的地市级晚报《天中晚报》及时调整办报思路,于2006年1月创办了一份以新闻文摘为主打内容的、精致的、雅俗共赏的、男女都爱读的文摘类周刊——《天中晚报·天下文摘》。创刊伊始,《天中晚报·天下文摘》就积极实施文摘类周刊“新闻化”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主流媒体:地市晚报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晚报协会会员单位有152家,其中地市晚报占2/3强。从数量上看,地市晚报在中国晚报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地市晚报经历过发展的阵痛之后,迎来了新的机遇期。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造新主流媒体形象,是地市晚报在新世纪的发展取向,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当然,这一概念目前尚无权威、完整的描述,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探讨,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不断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