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震 《新闻通讯》2014,(7):58-59
2014年4月21日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全国"两会",本届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到要倡导"全民阅读",政府部门要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家庭幸福、个人有所作为的基础性文化工作、教育工作来抓。2014年4月,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3年增长0.38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未成年人在2013年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相似文献   

3.
记者从在成都举行的2010年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了解到,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图书4.5本,远远低于周边的日本、韩国,仅为日本国民年阅读量的1/9。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民阅读量偏低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图书阅读效率的策略,在总结当前提高图书阅读效率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阅读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知识图谱为基础,以语音等技术为手段的阅读效率提升策略,并在阅读前材料选择、阅读时信息加工和阅读后知识利用三个阶段分别提出了若干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5.
《传媒》2006,(5):73-73
4月21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初步成果: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而网络阅读率则大幅增长;我国国民杂志阅读率逐步上升,文化娱乐类、家居生活类和文学艺术类成为阅读率最高的前三类杂志;国民对图书价格接受能力在不断提高;文学类图书是读者接受程度最高的图书类别,目前市场最缺乏的图书是环境科学类,而近期读者计划购买的图书比例最高的是文化教育类;我国超过60%的居民知道“版权”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鉴于中国国民阅读率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现实,近年来,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全民阅读,以期改变国民读书少的现状,进而推动民族素质之提高。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2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连续7年保持提升,但仍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为鼓励阅读,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年度好书,启动了"书香之家"推荐活动,旨在引导阅读,向社会提供更多优质读物。同时,《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7.
李新祥  王晓 《出版广角》2014,(14):28-30
正阅读精神需要在阅读实践中体现,前提就是要在操作层面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塑造阅读风尚。全民阅读在许多国家被当作"总统工程",当作一项国家战略。日前出炉的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2013年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相较于成年国民2013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77本,我国青少年阅读的状况似乎要好一些。那么我国青少年阅读的状况是否真的很乐观呢?实际情况恐怕并  相似文献   

8.
正新华网北京4月21日电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1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本,比上年增长0.38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9.
推进我国全民阅读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我国全民阅读正在经历一个从局部慢热到逐渐升温进而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过程。我国全民阅读活动虽然趋热,但全民阅读的规模和效果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国出版科研所1999年起每两年进行一次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5年降为48.7%,较1999年降低了11.7%。  相似文献   

10.
《新闻记者》2015,(5):74-74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前不久公布了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终于止住连续下滑趋势,2007年至2008年图书阅读率增长了0.1%.这是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自1999年以来首次停止下滑,开始回升(新华社天津2009年9月4日电). 在一个所谓的读图不读书的时代,阅读率回升当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实践》2008,(8):47-47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日前公布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报纸为阅读率最高的文字媒体,图书阅读率止住连续下滑趋势,新媒体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是为了解全国国民阅读倾向发展趋势与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图书馆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台港澳图书的阅览及采选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历史、现状、未来三个维度对台港澳图书的采选与利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当今读者阅读的发展趋势,认为新时期台港澳图书采选,应以切实满足社会对台港澳图书的需求为目标.以推进全民阅读为方向,按图书的利用与阅读率来引导台港澳图书种类、数量的采选。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4月21日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也就意味着眼下大众的"读书时间"正逐渐  相似文献   

15.
正经典阅读的意义,本不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的问题。但因当今市场经济横行,过度的物质追求不断收窄人的精神空间,阅读的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样为人认知。镜头一: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上升,综合阅读率下降;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均有下降,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上升;我国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时长有所增加。新兴  相似文献   

16.
正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莫大冲击,很多出版社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对于以出版科技图书为主的科技出版社,科技类纸质图书的生存困难重重,也一样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笔者从事科技类图书出版13年有余,现就当前形势下科技类图书的出版谈一些看法。一、科技类图书具有其特殊性虽然出版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但据2012年结束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显示,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53.9%,比往年的阅读率增加1.6%,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5  相似文献   

17.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14,(4):1-1
正4月21日,国土资源部官网表示,将在2016年全面实施统一不动产登记制度。国土部的时间表是,2014年建立统一登记的基础性制度,2015年推进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过渡,2018年前,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投入运行,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基本形成。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4月21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上年增长0.38本,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  相似文献   

18.
学界多以社会历史发展背景和出版生产力特征为标准对出版史进行分期,其实,图书出版的最终目的在于阅读,国民阅读状况才最应该是图书出版分期的标准。本文综合以上三种标准并以图书出版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进行划分,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图书出版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1989年,1989年-1994年,1994年-2000年,2000年至今。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3):F0002-F0002
正2014年4月2月至4月4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主办、中国现代教育装备网和湖南大学图书馆承办的"大学生阅读推广与校园文化建设"培训班在湖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报告厅开讲。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2所高校的240余名代表参加了培训班。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第10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全民阅读率仅为54.9%,比1999年的60.4%下降了5.5个百分点。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图书5.77本(人均图书消费1.75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德国只有8 000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分级阅读对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如何指导父母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图书为切入点,介绍了分级阅读的基本概念和国外分级阅读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图书分级阅读对孩子们阅读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