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为在学科融合视角下开展"做思共生"的科学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能。鉴于此,教学时,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学科融合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找准学科融合的基点,然后开展"做思共生"科学教学的实践,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3):43-44
<正>"整合"是课改中的一种新思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各学科都要力求与相关学科的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在数学课中,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创设情境,或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这是课改中的一种新理念、新尝试。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教学中,突破学科章节限制,把相关知识、相关学科与相关现象综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课要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社会课与语文课、思品课、劳动课的任务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其教学内容联系密切,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达到教学目的。首先要弄清楚社会课的教学任务。社会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学科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学科教学论”与课程论、教学论并列,同属于教育学的三级学科。“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建设,要从自身学科内容的优化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两方面入手。“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制定规划,分层培养;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形成集体优势;对“学科教学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相似文献   

5.
要使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对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加以研究。小学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密切。这是因为:①语文与其他学科在教学目标上具有共同性;②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③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教学内容上涉及各科知识。因此,语文课引进点数学知识好处多。  相似文献   

6.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三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教学内容要紧密地与工程建设实践相联系,反映最新的学科成就。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实践教育和开放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要求:"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境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促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因此,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具有内蕴的思想素材,对学生进行思  相似文献   

8.
教育源于生活,又促进生活的发展,最终要回归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无尽的教育资源,教学应以生活为中心,广辟渠道,拓展学科丰富的生活育人资源,沟通书本知识与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成长,使教学具有"生命的色彩",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在教学中可以借助重组教材、开放课堂、做中学等方法,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生活化,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南京市2008-2011年教学类一等奖的案例与叙事共计739篇文章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其一,优秀教师教学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学生学习的行为指导、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经验、教学内容紧扣学科性质三个方面;其二,教师还需深入研究怎样使教学内容联系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语文学科对于教学如何紧扣学科性质的问题探讨较多,其他学科教师要对此问题给予更多关注,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尚需拓宽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正STS是"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写。高中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把物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STS教育理念作了一些尝试。STS教学中的"三适"原则适度渗透,激发兴趣。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校本特色等适度选择渗透内容。选择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对学生有吸引力的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GPS全球定位系统、频闪照相、传感器、有科技含量的玩具等。适应实际,立足发展。STS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实际生活相适应,要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力求将学科特点与现代科技相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目标对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要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式,规划出一个面向全体受教育者,而深化教育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我们以此原则来确定物理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而使物理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联系越来越紧.  相似文献   

12.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语文来源于生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让语文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育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指归,在教学中,把教学做结合起来,深度融合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样,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不能"失联"。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学内容要生活化;过程要生活化;目标要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数学教学要注意"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联系"的"三重联系",还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四基"与"四能",相比实验稿课标,着重强调了数学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以及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在"三重联系"的观点下,在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四基"与"四能",主要可以着眼于以下三点: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获得基本思想;探索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探知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培养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的影响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完善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巧妙利用生活元素.课堂教学从学习知识技能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活教育情境,引导其在"做"中学,在"做"中提升,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左旭华 《考试周刊》2008,(15):147-148
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17.
高迪 《文教资料》2014,(4):172-173
为了突出古代汉语学科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的特色,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调整。在课堂上增加课前练习、课前演讲等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强调古代汉语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好的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潘柱作 《家长》2023,(20):37-39
<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落实,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也成了诸多教师所探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积极明确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各项指示,更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更符合小学生实际认知的教学方法。而生活化教学法,其以生活作为依托,不仅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学习与认知,而且能够加强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更进一步保障道德与法治育人作用的发挥。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知识源于生活,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生活永远是教学工作无法绕开的关键点,早在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其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又鼓励师生“做中教、做中学”。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学必须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数学,教学生怎样学数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数学,进而努力学好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教学内容,加强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实践,力求"教学做"三者合一,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从书本上学,同时也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不仅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曾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