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标题是《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写于1840年下半年至1841年3月。《博士论文》是马克思的第一部公开的哲学作品,它是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历史起点。论文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尚在胚胎形式中的哲学世界观。认真读解这个胚胎形式中的作品,对于我们系统的、历史的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形成,把握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哲学思想中那些最为独特的个性特点,无疑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论文主题的二重指向与真实意图1.深层主题当我们透过论文的…  相似文献   

2.
自由的实现是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理论诉求.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首先通过比较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得出,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学说确立了自我意识的独立和自由.马克思认为现实的自由是"在定在中的自由",并且看到了哲学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必须干预现实生活,要求实现"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从而实现自由,达到自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所谓自然哲学就是用自然界变化原理与规律来解释人生及社会现象。《列子》在看待事物变化、人生变易及社会现象问题上,都表现出这种自然哲学思想。列子认为事物的生息变化是顺其自然的,不是有意识作用的结果,更不是人为的。列子把人置于大自然之中。列子对社会现象能以自然因素给予解释。列子奉自然规律为神圣的宇宙法则,世间万物藉它而造化生息。大自然化育一切的光辉思想是列子留给子孙后代的丰厚自然哲学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魏娟 《时代教育》2013,(11):207-208
本文从本原问题、运动观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三方面论述了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德谟克里特学派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从中看到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丰富的思想和无限的生命力,推动着西方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与科技哲学的研究已经愈来愈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对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及其特点的研究,包括哲学家和著作中的自然观、哲学范畴中的自然哲学内涵、自然哲学中的生态观等方面;二是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哲学思想的研究,包括科学家、科学著作的自然哲学思想以及古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三是对中国古代哲学与科技关系的研究,包括哲学与科技发展的相互作用、哲学家和哲学著作对科技的研究、儒家文化对古代科技的影响等方面。已出现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观点,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偏重于个案研究,整体性研究不足;二是局限于分门别类的资料梳理,理论分析研究不足;三是简单判断有余,深入思考不足。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其自然哲学思想是我国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提出了“气”、“化”、“道”三个哲学范畴,并初步提出了辩证法观点。他的哲学的性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先秦时期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学家。其自然哲学思想是我国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提出了“气”,“化”,“道、三个哲学范畴,并初步提出了辩证法观点,他的哲学的性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散见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等著作中一些论述,分析讨论了李约瑟对朱熹自然哲学的核心范畴、社会影响、学术及历史意义诸方面的独特研究视角,并说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今人发掘古代自然哲学资源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代自然哲学是近代科学的前身。在人类自觉地运用经验对有关自然知识进行检验或自觉运用这些自然知识之前,科学只是以潜在的形式包容在自然哲学中.因而不同的自然哲学土壤会孕育生长出不同的形态的科学。由于中西方古代自然哲学基质的不同,决定了文艺复兴后近代科学只能诞生在西方而没有诞生在中国。其一,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贫乏使近代科学的孕育和诞生缺乏必需的基质,而古希腊繁荣的自然哲学为近代科学的孕育和诞生提供了肥活的土壤;其二,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无人合一”思想意味着取消了科学,而古希腊自然哲学“主客二分”的传统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其三,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仅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从而堵塞了通往近代科学的道路.而古希腊自然哲学寻求现象背后原因的努力成了促进近代科学诞生的巨大推动力;其四.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与近代科学所需的思维方式背道而驰,而古希腊自然哲学注重逻辑的传统为近代科学的创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不对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转换.而试图在《易经》、道家、阴阳家、墨家、儒家之类思想中挖掘出与西方文化基因一脉相承的现代科学理论.只是缘木求鱼之举。  相似文献   

10.
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兴起的自然哲学,提出以自然作为论证的对象,即要求从自然本身去理解自然运动及其必然性。16世纪意大利自然哲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一世纪库萨的尼古拉。以后特勒肖和乔尔丹·布鲁诺他们关于必然与自由的理论,对行将诞生的、近代西欧必然与自由的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概念得益于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思想的启发。但是哈贝马斯对交往行为的界定及其论述与马克思对交往问题的论述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尽管如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概念为我们进一步阐释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给我们以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全部人类学哲学理论赖以出发的存在论基础,是从人的自然存在到人的社会存在,人的社会存在在本质上是人类的生存关系的存在。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存在论基础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实践,而是人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中通过人的历史运动而实现的社会存在。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在他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上奠定的人类学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人性问题的论述是按三分法分析的,即人是有生理、社会属性和理智本性。而人的理智特性即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则是人性的最突出表现。马克思关于人性的哲学对现代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识是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灵魂,寄寓着马克思的自由、平等精神和正义观念;其正义观念富含古代和近代的精神,又具有自身的特色——现实性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对辩证法的新贡献,必须从他批判地改造 黑格尔惟心辩证法入手得到理解。但是,决不能简单地认为马克思的工作,仅仅在于把黑格尔绝对精神之象化和扬弃对象化的活动,转换成自然界、物质自在的运动,而在于他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活动,转换成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生产、劳动),这种活动构成自然之向人生成或自然之“人化”的基础。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中,辩证运动的主体既不是“绝对精神”,也不是同人无关的自然,而是向人生成的自然或通过自身感性活动由自然出生的人。只有这样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才能真正找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结合点,才能真正超出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同时实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应该从关键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梳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探求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手段-目的分析"网络方法识别影响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5个关键影响因素。基于以上结论,探讨从关键影响因素入手展开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及控制,以有效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为我国高端人才培养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博士论文是博士生在学期间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是博士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是“跨入学术殿堂的入场券”。写好文科博士论文的关键在于把握博士论文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包括一定的学术创新、较高的学术水平、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标准的格式规范。  相似文献   

18.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支撑整个马克思哲学的坚实理论基础。《巴黎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孕育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丰富的理论生长点和“有机土壤”。由此,在历史视阈中分析和考察实践概念的生成,揭示科学实践观的萌芽,同时指出它所带有的思辨性质和人本主义烙印,对研究马克思的实践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文评审是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为了使评审结果能真实地反映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必须首先保证论文评审指标体系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信度和效度分析是验证指标体系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文章利用北京师范大学五年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全数据量化结果,对评审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广泛采用的评审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真实地反映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d doctoral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nondisclosure with their dissertation chairs. Using a 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 design, we analyzed two individual interviews of 10 doctoral students. We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three themes: (a) the professional dynamics in the relationship, (b) the interpersonal and cultural dynamics in the relationship, and (c) prioritization of completing the dissertation. Implications for doctoral students and dissertation chai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