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警民直通车一上海"发布微博称: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某。林某仅因为生活琐事而心存不满,竟用剧毒化合物毒死同学,这样的冷面铁心令人唏嘘。但穿透事情背后,我们不难发现,生命教育是个不得不重视的话题。生命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语文学科是落实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  相似文献   

2.
王力可 《教育》2012,(11):30
相比起教育学生感知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从而学会规避和应对危险,教育者似乎更青睐于"圈养"学生以躲避责任,即使高等学府概莫能外。问题是,大学生必然最终步入社会,他们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无法预知的各类问题?生命教育课程缺失众所周知的"太湖事故"发生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财大等高校随即叫停了学生集体出游。令人遗憾的是,本应贯穿学校教育始终的生命教育在国内付之阙如。生命  相似文献   

3.
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倡导的"生命化教育"提到了"生命在场"这样一个概念。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中,张文质老师又用诗意的话语,发出"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呼唤,他所倡导的"以生命成全每一个健全的生命"的教育理念令多少老师黯然,却又着实使他们感动。回顾从教多年的经历,面对"生命在场"这一使命,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真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职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高职体育学科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有:在健康课中进行生命认知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在课堂中进行生存技能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应对紧急危险能力: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培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5.
生物科学本身就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的学科,在其中进行生命教育有着很多的优势。在具体的生物科学的学习中,教师要适时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理解生命从诞生到消亡的自然规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和伤害。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体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体育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有: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生存技能教育,提高学生应对紧急危险能力;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生命价值教育,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生命化教学理念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化教学的内涵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树立应有的"生命意识";遵循生命的基本特征,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尊重生命发展的自主性,彰显生命的个性与创造性;促进师生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不断实现.实践中要正确地对待"知识",重视个体生命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处理好教育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全面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8):148-149
"三生教育"主要包括了"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安全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生活习惯教育,等等。不但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生物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体会生命的伟大与神奇,从而树立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观念。另外,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可以了解许多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对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正确生活观的树立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陈宇 《文教资料》2008,(25):155-157
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和资讯迅猛发展的e时代,与之相适的现代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缺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表现在学生心灵的枯竭,思维的定势,人生态度的世俗化,以及行为方式的畸形导致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各种自我伤害及伤害他人事件频频发生,所以实施新课程,生命教育刻不客缓.生命教育是一个非常广阔而又丰富的人类命题,中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超越生命中的困难,提高生存能力;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生命化教育"是我们学校一贯推行的教育理念。我认为,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生命,而且要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随着伴随个人课题——研究在教学中践行"生命化教育"的学习、读书、反思,我对"生命化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在音乐教学中也在努力地践行着"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理应是在教育过程中,满怀对生命的敬畏,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生命化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  相似文献   

11.
闫虎 《江西教育》2022,(15):24-25
人不是教育的工具,而是教育的目的.关注生命、激扬生命、创造生命,是生命教育的迫切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与现实价值,在"双减"背景下,我们应精心打造道德与法治课堂,通过生命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生命的过程。生命教育是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倡导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以及超越生命,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的教育。笔者所在学校以导师制为切入点,在历史教学中深入开掘学生的生命潜力。一、挖掘历史课程资源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方面肩负着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生存价值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为"生命教育"是一种饱含着人性、人情、人道的教育,这种教育只有在民主、平等、合作的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从2008年起在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三生教育",受到了国内国际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2009年5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论坛",这标志着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和教育模式的诞生。"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如今高中语文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工具性教育"偏离了生命的原点,陷入了功利之中。我们走出现代教育的"异化",回归教育的本真,把"生命"还给教育。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设适宜的情境能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多角度的体验生命教育。在关注生活注重践行中,让学生内化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李发荣 《教书育人》2012,(21):116-118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出现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活力。因而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更需要在精神层面上向他们传递一种生活理想,让他们关怀生命,关注生活,强化生存意识。"三生教育"课程的开设正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实践。所谓"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即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1]  相似文献   

17.
生命化外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因此本文将讨论教师如何运用教师智慧创造和谐课堂,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本文将首先讨论教师智慧的生成路径,"行动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探讨教师如何运用对话实现知识化教育向生命化教育的转化,并在课堂上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场",讨论课堂中三种生命主体(教师生命、学生生命、知识生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体育与健身"学科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应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力量素质、协调性、灵敏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在不断弱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上海二期课改背景下,"体育与健身"学科迫切需要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说,生命教育既是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我们生物教育渗透在具体教学活动的一点一滴当中.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点滴做法与诸位共享一二,不甚成熟,还望大家多多指正.一、依托教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杰·唐纳·华特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即生命"的观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活动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论是赏识教育,还是研究性学习活动、自主合作课堂模式、生本课堂教学策略,都无一不在彰显着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生命化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启蒙和奠基意义,能够贯穿人的一生。我对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含义及其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如何进行生命化教育,对生命化教育的实际应用做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可见,教育之"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