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报道野钟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9种及亚种,讨论了柴灰锦蛇指名亚种、黑眉锦蛇、八线游蛇、颈斑蛇和斜鳞蛇的形态变异及竹叶青指名亚种半阴茎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结合水利工程地质的课程特点,将"翻转课堂"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从线上资源建设、教学活动组织和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入手,设计了水利工程地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对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关键环节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为水利工程地质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水体、土壤、地质地貌、空气、动物和植物、自然景观等方面受到污染和破坏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移液管一般为单球式(如图所示的BC段)。移取试液时,首先需要把洗耳球置于BC管的B口处。挤压洗耳球,排出球内的适量空气,把下端C口伸入待吸液面下1~2cm,然后慢慢地放松挤压洗耳球的手指,试液就进入BC管内。当试液的液面上升至超过管的刻度线时,迅速移去洗耳球,同时立刻用右手食指堵住B口,再小心地转动移液管,依靠从B口渗入的微量空气使管内液面慢慢下降。当管内液面降到刻度线时,再用力堵住B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主要集中地,它是伴随气候旱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化等,其结果造成土地肥力下降,使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曹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防治迫在眉捷,为此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生态意识;坚持治沙与脱贫相结合;做好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批治理;做好防治动态监测;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改善西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6.
竹子的妙用     
江南的山区,毛竹、小山竹几乎到处可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开展自然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利用竹子进行分组和单独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实验效果。下面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一、做“土电话”实验 用直径为6cm的毛竹,锯成两截两端无节长12cm的竹筒,将筒的一端用薄膜蒙上口,用细线捆牢,在薄膜中间钻一小孔,穿过一根棉线,线的一端头拴一根火柴,防止线被拉出。两人各拿一个竹筒,把线拉直,一个对着筒口讲话,另一个将筒口  相似文献   

7.
锚碇围岩稳定性及破坏模式研究是确定系统极限承载力的基础。基于现场地质资料的数值仿真计算与现场缩尺模型试验对比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研究思路。通过FLAC3D计算发现,在设计荷载下,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在锚体空腔和结构拐角处常出现应力集中和大变形区,系统整体未形成连贯的破坏区,出现的局部破损区主要集中在锚体后部右上角等5个部位。超载数值试验发现,破坏并不是简单的沿锚体和岩体的边界发生滑移,而是带动周边岩体发生倒塞型的整体拉剪复合破坏。现场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应对易破坏区进行重点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石化第一口鱼骨型水平分支井CB26BP1的应用实例,详细分析利用LWD随钻地质参数测量技术开发鱼骨型水平分支井的方式方法,对鱼骨型分支水平井下一步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孤岛油田中二南部Ng63层稠油油层经历了常规冷采到蒸汽吞吐开发阶段,针对稠油油藏非均质性较强,直井生产效果差,开展了稠油热采水平井开发技术。从地质条件、水平井井区地下存水分析、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水平井适应性研究,提出了目标区三口不同长度热采水平井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10.
汽车前轴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破坏,因此在设计汽车前轴时需要进行疲劳性能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前轴的寿命。本文分别遵循对数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两种情况讨论了如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到了P-S-N曲线的数学表达式。文章最后利用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对前轴进行了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新建矿井大量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到各种地质条件、各种开采条件下的实际瓦斯涌出量;结合瓦斯基本理论,根据瓦斯原始含量、矿井开拓方式、煤层赋存及煤质、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等条件,运用分源法对该新建矿3号煤层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为该矿的通风设计,瓦斯抽放设计与瓦斯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煤炭地下开采诱发地质结构破坏和地表形变,导致土体沉降和地裂缝的产生,进一步造成土壤砂粒含量增加,孔隙度增加,保水能力下降,土壤养分流失,微生物种群受扰动,土壤酶活性受影响,最终导致土壤肥力质量降低。以采煤沉陷的机理及土壤结构变化规律为切入点,综述煤炭开采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煤炭井工开采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机制,这些结果对于加快矿区沉陷土壤质量的恢复、土地复垦技术的研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质实习是地矿类专业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而地质实习基地建设是实习得以开展的前提。通过考察,对区内的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貌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在六盘水可以建成地质认识实习基地,满足地矿类专业地质认识实习、煤矿地质实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数据挖掘拥有悠久的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探索性数据分析(Tukey, 1977),且目前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可推广的方法.本文将讨论教育数据挖掘研究与实践中逐渐兴起的一些工具,以及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数据挖掘和数据科学研究者所使用的相关工具,近40种教育领域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常用工具,包括数据处理与特征工程工具、算法分析工具、可视化效果工具,以及EDM和LA的特殊应用,如贝叶斯知识跟踪工具、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过程与序列挖掘、PSLC服务站等.本文将为初次接触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帮助他们找到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文中采用单元法测定了15109综放面各个测点的瓦斯浓度,找出了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和各瓦斯来源涌出比例、石港矿综放面瓦斯治理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工作面瓦斯涌出源多及邻近煤岩层瓦斯涌出量大。明确了初采期瓦斯治理应以邻近层瓦斯治理为主,并增加邻近层瓦斯抽采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加权移动平均法的铁矿石到岸价格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预测铁矿石到岸价格的涨跌趋势及波动幅度,基于传统加权移动平均法在预测上的不足,引入趋势及趋势校正值的概念,提出一改进加权移动平均模型.以海关统计数据2009年1月—2014年5月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该模型分别对价格平稳期及价格波动期的到岸价进行短期预测,并预测2014年6月至12月的平均到岸价格.预测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加权移动平均法在价格平稳期内且观察期间足够小时,预测值基本与实际值吻合.模型对短期内的价格变化趋势可以有效预测,但长期价格预测容易出现偏差,需要根据实际数据调整趋势值,以获得更准确的趋势判断.  相似文献   

17.
居于目前对数据挖掘的研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应对策略:1.应用的探索;2.可伸缩的数据挖掘方法;3.数据挖掘与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和web数据库系统的集成;4.数据挖掘语言的标准化;5.可视化数据挖掘;6.复杂数据类型挖掘的新方法;7.web挖掘;8.数据挖掘中的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港口既有的建设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对集装箱码头的泊位分配进行研究.采用神经网络和聚类分析两种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相关数据,得到相应的数据挖掘模型.先通过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分析各因素对泊位分配的影响程度,确定出主要因素;然后通过聚类分析中的两步聚类算法进行分析;最终制定集装箱码头泊位分配策略.该方法可为提高集装箱码头生产效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绿色矿业"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绿色矿业"发展具有主旨统一性和实践多样性、国家主导性和企业渐进性,需要完善的理论指导、体系构建和政策支持."绿色矿业"的运行体系是由相关主体(绿色政府、绿色企业、绿色社会、绿色市场)及其功能共同形成的网络结构,各主体多元化、多维度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绿色矿业"的有序发展,最终实现"矿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成果共享"的目标.我国发展"绿色矿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不同的发展模式既有目标的同一性,又有方式的差异性.当前,我国"绿色矿业"发展还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发展格局不协调、协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行业协会及社会的协调支撑作用,并构建和优化"绿色矿业链"和"绿色矿业区域板块网络",推动"绿色矿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泥页岩有机质和矿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淮南煤田煤系地层泥页岩组成特征及吸附性能.结果如下.1)研究区泥页岩TOC含量为0.13%~8.58%,平均含量为1.98%;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少量Ⅱb型;Ro值为0.61%~1.48%,平均值0.93%;矿物主要为粘土矿物和石英,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矿物为主.2)TOC含量增加,吸附量增大;Ro值增加,单位TOC的最大吸附量增加;粘土矿物吸附性与其类型有关系.3)脆性和脆-韧性变形的泥页岩等温吸附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