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即教学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看待。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  相似文献   

2.
轻松愉悦的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习。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师扮演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主人,人文的课堂打造正成为语文老师的追求。如何营造人文  相似文献   

3.
王烨 《课外阅读》2011,(1):125-125
创设和谐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首先,课堂设计要让学生学习感到“入情”、和谐自然,切忌学生被“学习”;其次,课堂设计要让学生学习感到“入理”、教学有效;最后,要创设和谐情境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活动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其能学想学,切忌有学生被冷落。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情境。做到入情入理情理相融,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姝 《宁夏教育》2006,(9):39-40
创设和谐课堂是新课标下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和谐课堂”是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即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和蔼的表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创设出的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感知、富有人情化的课堂环境,从而达到师生之间沟通无碍、轻松活泼的和谐的互动交流场景。和谐课堂下既能充分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能达到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目标。构建和谐课堂要求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善于创设自由心理场,要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充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不可缺失。要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培养人文精神,就要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熏陶,夯实语文的基础地位,让课堂充满人文精神,同时,在其他课程教学中也要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呼唤绿色生态课堂,只有把语文课堂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这几个生态要素有机地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才会是生态的课堂。 一、尊重学生,关注生存意义 语文课堂生态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让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情感,尊重学生创造欲,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应让学生享受浓浓的人文关怀,保护和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情感潜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和谐发展和个性的自然发展.现就课堂的人文关怀谈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8.
闫自锋 《考试周刊》2012,(61):93-94
新课程强调要创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阅读课堂,让英语阅读课堂活起来。那种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英语教学活动,已成为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因此,教师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轻松愉快、和谐互动的教学情境。和谐互动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为乐学创造条件,从而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一、融和谐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舒适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其时刻充满信心,让课堂充满乐趣。可见,英语阅读课堂的和谐气氛是何其重要。那么,如何营造英语阅读课堂的和谐气氛,构建和谐的英语阅读课堂呢?  相似文献   

9.
黒晓琴 《考试周刊》2014,(65):44-44
<正>语文是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氛围,让学生生动、和谐地发展。人文环境是浸透着人性和人情的文化环境,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但它又不局限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合理、有机、巧妙地整合,让学生"沉浸"其中,在人文素养的培育方面强化体验学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学生虽然善于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但缺少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缺乏自主提出问题的精神。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呢?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教师就要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效的语文课堂应从体悟情感出发。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真实、涵泳真情、倾诉真意,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追求真情真意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一、自由的人文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奏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只有在一个没有压抑、充分自由的氛围中,他的思维才最为活跃,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创建自由的人文氛围呢?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丁建平 《吉林教育》2007,(11):47-47
一、在课程整合中寻求和谐通过整合,可以让我们的数学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竭力在"文"和"理"的碰撞中,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实现课堂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平台。古人云:合者,和睦也;谐者,协调之意。“和谐”是一种美,“和谐”能产生美。作为教师应致力于“创建和谐的课堂”,在和谐语文课堂中,与学生一同寻觅文本事实的“真”,人文情怀的“善”和语言形式的“美”,让学生生命之花异彩纷呈,灿烂夺目。  相似文献   

15.
周洪林 《考试周刊》2012,(80):68-68
和谐课堂,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及人文和谐,课堂和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应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必须体现出人文关怀。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该诗意浓浓,感悟真切,情感真挚,应该给予儿童精神层面的提升,让儿童在这绚丽多彩的乐园中,潜在的悟性轻轻唤醒,原始的诗情慢慢滋长,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一、和谐的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话语权和谐的课堂要给学生"说话"的自由,要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要培养学生"说话"的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例一:苏教版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片断师: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这片森林给你留下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强调数学教育不仪仅是要传授概念、方法、结论,更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凸显数学学科的人文价值,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习得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席成金 《广西教育》2012,(37):40-40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意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既要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让他们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又要重视深入挖掘课文内容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老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为了让课堂活起来,让爱充满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枯燥的课堂学习中去品味自然科学,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师生在和谐的课堂中,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中,才有更多的人得到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呢?本人以地理课为例作以下分析:一、建立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关系教师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把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健康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