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是美的载体.人类历史就是人类在憧憬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交替中发展的.由历史课的特点所决定,浩翰的历史知识中包含着无数的美育素材,值得我们借以用来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生活的记录,充满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瑰宝。历史本身就是一个美的宝库。历史教育过程应该是发现美、鉴赏美的过程,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纵观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历程,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科学美无不在历史中流光异彩。历史学科的美育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历史的美,发挥其内在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历史本身就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追求美并创造美的历史,这种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人类改天换地、巧夺天工的历史,是真善美与假丑恶斗争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人类走过的历史,时时处处洋溢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数学作为人类智慧最原始的创造,刚一产生就与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美的要素.它的美充满了整个世界.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以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美,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的美学发展史上,古希腊不愧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从整体上看,它格外注重美与善、美与真的统一,追求自由和谐的美的理想,可以说这是后世许多重要美学思想的源头,而与古希腊时代基本处于同一历史阶段的中国先秦时期,也把中和之美作为古代美的创造与欣赏的一个追求目标和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活动。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美的创造之外,还要通过美育,实现自身的美化。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哲学家、美学家,虽然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美的追求却从没有停止过。美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真、善、美  相似文献   

8.
中学历史学科揭示的是人类能动地求生存、求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是人类能动地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应该得到一定审美教育的培养,使他们的审美观在历史的殿堂中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观自然风物,看社会万象,美无处不在,美对人类如此重要,我们不仅感受美、追求美,而且创造美、思索美,从而将美的精神传承下去。爱美是人的天性,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马克思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由此可见,学校的劳技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充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华夏先民的三大审美追求:一,追求形式美与抽象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石器打造中产生形式美的追求,而后又将此种追求与从写实美发展而来的对抽象美的追求相融合.二,追求写实美与神秘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产生对写实美的追求,而后这种写实艺术又被宗教巫术所利用,因而形成对写实美与神秘美相融合的新的审美追求.如人兽合一、人鸟合一的神之形象的创造.三,追求审美与实际功用的结合.原始人没有单纯的审美追求,所有的审美追求都是与实际功用的追求结合在一起的,如华夏先民的文身,既是为了保护自身,也是为了美的装饰.  相似文献   

11.
正美是什么?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得意".美学界众说纷纭,但无论哪种说法,美的本质是不变的,它是人的一种心理愉悦感受.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在不断地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同时也在欣赏美.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美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利用各种方式与途径让学生能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尽情地领略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长他们的创造能力进一步追求数学美。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活动审美评价尺度的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教育活动审美评价尺度的确认●檀传宝教育活动作为人类文化延续、再生和创造的一种重要的实践,始终存在着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精神冲动。然而自发的趋美冲动,与自觉地确认、运用审美尺度去考察和指导教育活动并非一回事。由前者到后者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的辩证运动。既...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感知、美的鉴赏、美的创造,培养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任何美的事物都能激发人的感情,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如何在历史学科中实施审美教育,这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我国国情,在当前农村办学条件下,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就必须努力创设教学过程美、追求教学手段美、锤炼教学语言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学和审美教育水乳交融,自然渗透,达到课堂教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名言:“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追溯历史,当劳动使人和猿相辑别的时候,人类就开始了对美的执着追求,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每一个历史脚印,都放射出那个时代的美的光辉。 今天,我们的祖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改革的浪潮向着旧的观念迅猛冲击,长期形成的僵化的审美观念逐渐解体,一个带有新的时代特征的绚丽多彩的美的宫殿正在崛起,而青年正是这一新工程构建队伍中的主力军。 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意识,陶冶审美情趣,创造美的生活,是时代对青年的要求。社会期待青年有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更有一颗容纳美神长驻的心灵,刻意追求,潜心创造,为社会的日益文明和进步,也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做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美"有着广泛的涵义.数学概念的简洁性、统一性;数学命题的概括性、典型性;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谐性;数学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以及数学创造中的新颖性、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而数学方法及其思维上的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又是审美情感支配下对数学美的追求.通过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我们能创设出比传统教学更赋启发性的教学情境,由多媒体创造出生动具体的情景,可以集中显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态的色彩美、和语言表达的韵律美;能把学习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中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有着惊人的差异,许多学生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数学成绩不理想,数学课堂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等。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数学的美,对数学美的领悟不足、鉴赏不充分。"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华罗庚语)。数学作为人类智慧最原始的创造,刚一产生就与美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美的要素。它的美充满了整个世界。总之,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与其它学科一样也存在着美,数学美主要表现在其简单、和谐、对称、秩序以及奇异等诸方面.美学创造心理学认为:美的意识能诱发创造直觉.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数学美是科学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科学美中,数学美理所当然地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德育重自治,智育重自学,体育重自强,美育重自悟。”数学作为一种化,它是美的,但是数学美比较抽象。挖掘潜在的数学美,并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可以启迪美的心灵,激发美的追求,获取美的源泉,拓展美的创造。现笔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