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节数学课上,授课教师在短短5分钟里,随口问了38个问题,学生们相应地回答了38次。我们简单的计算一下:每个问题从提出到回答完毕,平均耗时不到8秒钟!教师提出问题需要时间,学生回答问题也需要时间。那么,每个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又是多少呢?课堂的时间是宝贵的,多而滥的提问,不但浪费时间,降低效率,而且频繁的刺激会让学生感到强度大,课堂气氛紧张。这位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的目的、层次和候答等方面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课堂了。  相似文献   

2.
陈欣 《考试周刊》2013,(7):166-168
本文运用教师访谈、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某个老师的某个班进行了个案调查,集中讨论该第二语言课堂全班教学师生话语时间比例问题,得出结论:该老师的课堂全班教学活动中,教师讲话的时间大大多于学生发言的时间,需要进行师生话语时间比例调整,否则影响学生第二语言的习得效果。本文对该课堂全班教学的时间比例调整提出了建议:首先要转变师生的传统教学观念,让他们认识到语言学习课堂学生发言的重要性;以正确的提问来平衡师生话语比例;鼓励学生多主动回答教师问题,多向教师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讲课时还要力求生动有趣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对话教学成为新授课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为揭示当前师生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对湖北省H市某高中英语教师L进行新授课课堂观察。通过对该教师英语课堂师生话语时间比例、问题设置类型和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反馈、教师提问方式和学生回答方式等维度的分析,结果表明: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权仍占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回答缺乏评价;课堂提问方式及回答方式单一。  相似文献   

4.
王芝清 《成才之路》2014,(30):101-101
正据统计,一节课中约有8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受到启发回答并反馈、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的一个过程。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重视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才能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一、提出的问题要有科学性启发性有关教育专家研究发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有30%到80%的学生能够参与回答,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能回答,  相似文献   

5.
刘景春 《现代语文》2009,(6):155-155
最近读到了一篇作者为傅海洋的文章,名为《“满堂灌”缘何成了“满堂问”?》。在此文中,作者提到在一次随堂听课中,他细心地做了一个统计,一位任课教师在40分钟里竟然向学生提了110个问题!无独有偶,最近在一本教育杂志中,也看到类似的案例:一位教师在短短的5分钟时间里,随口问了学生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做了38次回答!作者傅海洋还就此做了一个统计:“如此算来,在40分钟的课堂里,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完毕,平均每一问题只能享有20秒的时间。”读到此处,笔者想到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提问这一教学常用教法。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孟波镇中学一份校本课程课堂实录的个案文本显示,傣族学生不回答教师所提问题有三种情况:不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不会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原因主要有:傣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导致他们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傣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出现了偏差,导致他们不愿意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是母语系统向汉语系统转换复杂导致傣族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因此加强校本课程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中的作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正一、课堂提问的现状目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简单、机械,以至出现课堂教学中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程序来进行,学生回答问题只能照本宣读,按照教师的思维去说,故而在提问方式上存在着浅、散、窄、缺乏目的性等情况。纵观现在的课堂,很多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不积极,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给科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课  相似文献   

8.
刘丹 《辽宁教育》2006,(9):36-37
一、改革课堂问答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希望学生提问,害怕学生所提的问题自己事先没有准备好,回答不出来,验面上过不去;或者担心学生的提问影响自己的教学计划,往往不让学生多提问。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头讲到尾;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稍稍发生偏差,教师就立即给学生以间接或直接的暗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按老师的提问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范围和空间非常小,就更不用说创新了。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策略有:增强提问的趣味性和时代感;提问目标明确,指向性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差异性问题;巧妙把握提问时机;鼓励学生发问;提能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的问题;提问后给予学生足够的等待回答的时间和耐心。此外,教师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在课堂上提出高质量的有效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提出问题代表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待问题解决之时便可使学生对相关问题或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更进一步。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以提高教学质量。对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技巧及回答学生问题方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读书是为了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品味语言;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读书的目的,检查学生读书的效果。课堂上一些教师往往这样操作:让学生阅读指定的课文或课文中指定的段落后,再提出许多问题。这种操作方式乍看起来大致符合教学常规,但略一思索,弊端就显而易见了:其一,学生在读书中对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充分的思考准备,回答问题时,捉襟见肘,甚至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追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高中阶段学科教学必须实现的短期目标,也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有价值的内容,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文笔者针对这个话题进行探讨.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教师可以与学生加强互动和交流,现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是基于特定教学目标下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的提问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领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原则:首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探索时间.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要具有充分的探索空间,如果问题涉及的内容较浅、容易回答,学生不需思考太多就能够回答出来,这不仅不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是任何中学教学活动中必需的一种教学形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教育平台K12上常常有交流:教师课堂教学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常态课中回答问题并不积极、讨论气氛并不热烈,教师往往启发有加,但学生却无意回答,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低效、滞后;学生往往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不简单得不屑回答,或者很难无法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形成了简单问题不回答、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指出,我们需要"安静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数学课堂需要适当的"静"。一、静思,让课堂充满智慧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马上就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得十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  相似文献   

15.
<正>一、"草稿本"在英语课堂上运用的缘起由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情所致,每个班级的人数相对较多。教师在课堂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每个教师都很熟悉这样的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进行思考的,顶多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到的学生。怎样才能在提问的时候,让所有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使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掌握情况都能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上听课,经常会看到课堂上教师提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回答都头头是道,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学效果很好。我不禁思考:学生都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为什么还要重复提出呢?问题总要由教师来提出吗?  相似文献   

17.
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中国老师为外国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整个课堂学生没有提出什么疑问,教学流程简洁紧凑.  相似文献   

18.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小学生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究竟是什么使本应童言无忌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变成了一群沉默的羔羊?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认,造成这种现象,教师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慢慢思考了吗?你的提问学生乐于回答了吗?你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予以激励了吗?你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吗?  相似文献   

19.
金慧颖 《学子》2012,(10):63-63
"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等待时间是0.9秒。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地思考并构思答案的,因而课堂上常见的情景是,教师提出一些简单、封闭性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只凭回忆就匆匆回答。从...  相似文献   

20.
吴跃蓉 《黑河教育》2011,(11):20-20
高效的课堂中,教师会不时停止讲解,课堂上经常有周期性的简短沉默,这样的时间被称为"等待时间"。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在提出问题之后,叫学生回答问题之前;2.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作出评论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