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个大"福"字,以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吉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的人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以表示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2.
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个大“福”字,以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吉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的人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以表示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3.
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个大“福”字,以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吉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的人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以表示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4.
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12月17日,冬日的阳光洒向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一袭暖轿奔向重华宫,从轿里下来了当朝国君--嘉庆帝.几天前他曾来到这里,泼墨挥毫写下了几个大大的"福"字,今天来此地是想再写几个大"福"字.身为一国之君的嘉庆帝,何以有这般闲心来此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福"字呢?原来这是清宫大内的一个过年礼俗.  相似文献   

5.
辞旧迎新,迎春接福.张贴"福"字是我国人民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但是,你知道春节张贴"福"字的来历吗?  相似文献   

6.
阅读报刊,发现在介绍人物、发布公告等新闻报道中,常常涉及到介绍该人物曾经拥有过的头衔或职务.为了与现任职务的人们有所区别,编辑、作者常在其头衔前面加个"原"字.但笔者发现,这个"原"字所加的位置大不相同,需要予以规范. 一、关于"原"字的使用现状 报刊媒体在"原"字的使用问题上,是比较混乱的.有的把它放在单位名称职务的最前面,有的放在职务名称的最后面,有的则放在单位与职务名称之间.个别新闻单位甚至在一段话中,"原"字所处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过去的一年经常听到编辑们抱怨:忙死了,累得要命,很烦. 忙,累,是事实.以笔者接触过的编辑而言,有人一年要编几十、上百本书,几百万、上千万字.为了走向市场,还要求他们搞市场调研、成本核算、利润评估,搞新书宣传、图书促销、甚至搞利润承包、绩效挂钩.  相似文献   

8.
新闻关键是一个"新"字.一份报刊,有没有能力、能不能经常地及时地为人们提供新的信息,决定着报刊在读者心目中的生命力.尤其是月刊,出版周期长,则更要求新,以弥补本身的劣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大约在十六七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认为应该对结构助词"的""地""得"三字,实行精兵简政,凡需要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地处,全都用"的"字,停止"地""得"二字作为结构助词的使用职能.然而没有发出,后来就丢失了.想法依旧存在,而且不时叠动,这里旧话重提.  相似文献   

10.
福与五福     
正过年期间,城镇乡村千家万户门上都贴上了大大的"福"字;年画、窗花、中国结等春节饰物上,也都或红彤彤或金闪闪的"福"字;年货市场的"福"字,更是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古往今来,福是中华民族各式人等共同的憧憬与追求。福者,祯祥、顺利、幸运是也。一部《辞海》中,关于"福"的词语多不胜数,如:口福,谓享受美食;眼福,谓看到喜爱的东西;福音,谓喜讯、好的消息;艳福,谓与美女喜结良缘;福地,谓幸  相似文献   

11.
1985年5月,素以消息灵通著称<华盛顿明星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一条爆炸性新闻:本报以重金从中国大陆购得"江青日记"手迹数本,经多方专家鉴定,确属真迹无疑.现发表该日记一页真迹照片,共计376字.  相似文献   

12.
这事儿如果不是弄到网上,估计还要"挂"着,不知道挂到猴年马月.因为网友的一篇博文,在号称全国唯一一个以"龙"字命名的地级市--福建龙岩市,最近曝出了个"最牛公务员":9年没有上班的江进祥,工资照领不误……初听似乎这公务员是挺牛的,一定有什么天大的背景靠山,在那里挂名吃空饷.  相似文献   

13.
说来惭愧,与文字结缘,以"码字"(作家王朔的说词,文雅的说法叫作"笔耕")为志趣,已数十年矣,然而,有时自己仍是"白字先生"一个,更糟糕的是,往往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还执"白"不悟,懵然不觉,自以为是.今次以本人的"念白"(念白字之谓,非戏曲中的念白)教训,公之诸君,以为共诫.  相似文献   

14.
"出版"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因此对作为出版之重要环节的"编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通常人们是这样来解释编辑概念的,即"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的工作".这个释义的关键在于"选择"二字.它意味着在图书出版中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编辑工作者,被赋予了"选择权".  相似文献   

15.
孟久成 《传媒》2000,(6):31-32
作家换笔已成为时尚.惯于形象思维的作家,玩起高科技来,一点儿也不逊色.我周围有些作家,WIN98、WORD、WPS这些软件全能玩转,打字速度也不慢,用微机创作没有任何障碍,作家与微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但我接触的大部分作家对程序的管理不尽人意.一看其"桌面"就惨了,一字以蔽之--乱;再打开开始菜单,进入程序,还是一个乱字;继续看其存储的个人文件,仍然换不出另外一个字来形容.  相似文献   

16.
一 10年光阴,新闻评论一路奔波,今日似乎走到十字街头,四处观望,何处可去?与四五年前媒体不约而同地把评论作为新的"阅读率增长点"、进而催生了新闻评论繁荣的局面相比较,笔者却认为,现在人们对新闻评论的兴趣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过年都喜欢在自家门窗上贴上吉利画和字,我小时看见人们在门窗上贴“福”字都是正着贴的,现在时兴倒着贴。我向人请教他们为什么倒着贴,答曰:“现在人家都这样贴,意思是福到了。”我挺纳闷,那不明明是把“福”像倒脏水一样倒掉了,或是把“福”打倒了吗?这不等于说一个好朋友到你家来,正着走不行,非要倒过来头朝下、脚朝上,用两只手走路才能进你的家门吗?这可能吗?这样,你虽心想吉利,实际却是大不吉利呀!这件事很小,但是它却反映了我们有的人在思维上的误区。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我们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糊里糊涂听从一些歪理去做一些…  相似文献   

18.
"好逑"考辨     
本文针对当前很多人对<诗经·关雎>中"好逑"二字的误读与曲解现象,从音、义等角度对二字详加考察,以纠正对于文学经典的误读.  相似文献   

19.
江传研 《现代传播》2007,(5):141-142
2007年5月26日至27日,由南京大学和江苏传媒艺术研究会主办的"福纳现象"与"新文人电视剧"高端研讨会在南京凤凰台饭店举行.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中央电视台、省广电局、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南京广播电视总台、江苏传媒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蒙<中国图书评论>杂志青眼,约我写一个随笔专栏,并商我以书房"斋名"名之.我很惭愧,书读了几十年,文写了几十年,但却始终未敢为书房起个名字.一来过去寒舍逼仄,不曾有一个正经的书房,只是在儿子的起居室里摆上一桌两橱而已;二来也嫌"斋"字太大太正式,不敢僭越消受,因而作罢.看来这回是找着一个口实了,僭越就僭越一回,更何况熬至"人到中年"了,终于盼来了望眼欲穿的书房,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乐得乘机奢侈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