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推广之后,对教师的学养要求有所提高。本文作者所进行的改革尝试。是一种高层次的文言阅读教学。它昭示了一条教研新路——高中语文教师要多读点古书,做点学问.适当增加教学中的学术含量,以给学生更多更好的学养之浸润。  相似文献   

2.
史德胜 《现代语文》2006,(6):101-101
为什么一堂好课多次观摩却学不来?为什么同一篇课文,甚至用同一个教案来授课,却很难出彩?原因何在?因为一节课的成败更多的取决于教师的学养而不是课堂技巧。我们平时往往只注重技巧的学习和模仿而忽略了自身学养的提高。所以学来的仅仅是形似而神离,看似热闹实际低效的授课形式。可见,教师的学养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是教师走向成功课堂的核心因素。具备了充分的学养就会处理好教学中的系列问题,做到讲课充实而有序,精彩而高效。  相似文献   

3.
许松华 《师道》2011,(10):15-16
要想取得好成绩,有时并不需要教师有多大学问,只要他们做“铁面监工”就行了。在学校里.你会发现有些教师学养并不高,但他的学生成绩却比学养高的教师教的学生强……说得难听点,他更善于榨出学生的最后一滴汗水。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被选入中学教材的篇目不下十篇,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妙的艺术性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受到教材编辑者的偏爱。但奇怪的是绝大多数中学生提及鲁迅作品,往往是一言以蔽之:“麻烦,搞不太懂。”教学中读也读了,背也背了,讲也讲了,学生的印象依旧很淡漠,实用价值则更是廖廖。究其原因,一则鲁迅其人其文具有异质性,学生的阅历、见识、知识储备,与鲁迅作品在认知结构上有断层,再则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极大缺陷。关于前者,只有呼吁有关专家在选择范文时多考虑受众的实际情况;至于后者,即具体到每一篇文章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有花心思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可谓“一代之杂家”,杂家乃其本色,杂学乃其当行,其杂学的知识背景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杂文创作。其杂文的观念、杂文文体的多样化、及其杂文区别于他人杂文质素的“个人性”,都与其丰赡的杂学学养紧密相关。杂学的志趣决定了鲁迅的文化气质,使得鲁迅成为有史以来杂文领域内创造这种文体的大宗师。  相似文献   

6.
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将第二届年会的主题定为“历史教师的学养与素养”,意涵是多方面的。其一,突出了学会的专业主旨——历史学科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少不了学养的历练和素养的提高;其二,主题——语破的——将学会的主体者(历史教师)和学会的任务(专业发展),由学养和素养一以贯之,此于学会夯实基础之时尤其重要。据此,有深究历史学科教师学养和素养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台静农《中国文学史》
  台静农《中国文学史》,乃未完稿,系根据他生前手稿整理出版。迫于高压,此书终于金元两朝。当年台湾白色恐怖,台先生不敢引鲁迅一语,但字里行间皆有鲁迅,论先秦、魏晋多承自先生。不过,台湾有台静农亦台湾一幸,他主持台大中文系多年,培养了大批优秀弟子。我有幸曾聆听其中两位演讲,无论人德、学养,皆令人钦服。一位是林文月,翻译《源氏物语》,谈及先生,几欲泪下。一位已忘却姓名,香港某大学教授,讲唐诗中的颜色词,极好。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古典情怀”在现代性的解读;承传与择取;自出新裁、别立新宗等几个方面特别鲜明地表现出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具有深厚的学养,开阔的视野,对于创作是何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学养就是学习和修养,具体地说即通过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上的修养。它反映着中华文化精神与精髓,是一个大学语文教师必备的要素.大学语文教师的品评是与学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语文教师是兼具专业技能和综合性知识修养的学人,应具备学养型的素质,崇尚学人型的精神生活,读书以滋学养,提高文化学养,经常参加学术研究活动.以此积极培育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10.
李全生 《教书育人》2023,(33):29-33
红色文化有全国性红色文化和地方红色文化之分,地方红色文化是有不同于全国性红色文化的特点和作用。为了更好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必要具备一定的地方红色文化学养。由于教育、地域、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地方红色文化学养有所欠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地方红色文化学养的途径主要有:以个人自学为主,发挥相关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单位创造机会、提供平台,对相关地方人物进行访谈式学习,开展地方红色文化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1.
鲁迅,可谓"一代之杂家",杂家乃其本色,杂学乃其当行,其杂学的知识背景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杂文创作。其杂文的观念、杂文文体的多样化、及其杂文区别于他人杂文质素的"个人性",都与其丰赡的杂学学养紧密相关。杂学的志趣决定了鲁迅的文化气质,使得鲁迅成为有史以来杂文领域内创造这种文体的大宗师。  相似文献   

12.
评价教师是教育领导层和教研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评价标准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职称和发展,而且对地区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也起着导向作用。怎样使教师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教师,不仅是教育管理部门所关心的问题,教师自身也有强烈的要求。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需求的评价教师的科学体系,学科教研人员应该研究本学科的一些特殊要求,为教师指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提供评价的业务标准。笔者多年来忝为市级历史教研员,在实践中对此问题有一些思考,写出来请同仁指正。一、中学历史教师的学养评价问题教师的学养基本决定了学…  相似文献   

13.
呼唤风格     
风格即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简”。——人文教育的本质是精神之学,教育者首先必须是善于思考的人。教师是思想者,才具备教育者的素质,教师具有怀疑与批判精神,才能胜任语文教育。没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论的“史学”是特指历史教师的学养。掌握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学科知识,积累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是一名优秀历史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被选入中学教材的篇目不下十篇,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妙的艺术性半个多世纪来一直受到教材编辑者的偏爱。但奇怪的是绝大多数中学生提及鲁迅作品,往往是一言以蔽之:“麻烦,搞不太懂。”教学中读也读了,背也背了,讲也讲了,学生的印象依旧很淡漠,实用价值则更是廖廖。究其原因,一则鲁迅其人其文具有异质性,学生的阅历、见识、知识储备,与鲁迅作品在认知结构上有断层,再则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极大缺陷。关于前者,只有呼吁有关专家在选择范文时多考虑受众的实际情况;至于后者,即具体到每一篇文章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有花心思提高教学效果的…  相似文献   

16.
一、重学历而轻学养 随着绝大部分教师的学历达标,一些沿海地区或中心城市的教师开始谋求更高的学历:小学教师获取本科学历,中学教师获取硕士甚至博士学历;一些学校也出台了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职攻渎高学位。学历的提升,对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是:在重视提高学历的时候,对学养的提升却被忽视、淡漠了。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殊性。严以立德是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以德治学是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对教育有一颗赤诚之心和一份淡泊宁静之情,拥有良好的学养和敬业精神,拥有爱心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18.
构建基础教育的基础工程浙江绍兴鲁迅中学韩国元振兴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鲁迅中学针对师资队伍中年轻人多、职称低的特点,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构建鲁中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着眼素质,立足岗位,面向整体,以引、帮、放等多种做法,培养了一支思想健康、业务过硬...  相似文献   

19.
一、类比失误,教室成了“名人馆”有位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颇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是,当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有了他们自己的新见解、新思想时,该教师就竭尽表扬之能事,甚至把学生不恰当地比作“高尔基”“鲁迅”“巴金”……教室里在座的学生仿佛人人都成了大作家。在一堂市级公开课里,有位教师在听到学生较为精辟的观点后,大发褒奖之词,甚至还不恰当地称该学生为“鲁迅第一”,仿佛真的鲁迅也比不上该同学,只能屈居第二了。这种将学生与名人作比的课堂教学用语,让所有的听课教师都感到十分不自然。二、褒奖不当,矫揉…  相似文献   

20.
吕言侠 《江西教育》2010,(12):19-19
2010年秋季开学后,在多种新版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多篇经典作品又被删减。一时间,各种议论热火朝天,赞成与反对争议不休。在一片喧嚷声中,身为语文教师该如何正视?课本中是否要删减鲁迅作品,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鲁迅的作品在教材中还是有较大的比重,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一现象。本期几位作者的观点,对教师如何面对这一删减现象以及如何处理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地位或许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不管教材内容如何变动,应该坚信的是,鲁迅的精神及其影响将是永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