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女子高校得到了较快发展,学校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和办学层次日益多样化.然而,女子高校如何走特色发展之路,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摆在女子高校面前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初步提出了女子高校"五位一体"特色办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其理论依据与基本内涵,并就如何构建和实施女子高校"五位一体"特色办学模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女子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对中外女子高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进行比较研究,将有益于我国女子高校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汲取新的营养,获得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女校特色是女子高校生存和发展之本。是女校教育价值独特性的根本体现。立足女子高校教育使命,既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又立足女子高等教育的特殊要求,积淀形成和突出女子高等学校特色,积极进行女性教育特色的实践探索,闯出女子高校教育特色之路,推动女子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大力培养具有“四自”精神的女性优秀人才,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和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子高校发展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美国多样化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之一的女子高校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女子高校对于培养女性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女子高校的历史起源、发展阶段、教育特色等方面探讨了女子高校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女性高等教育研究者借助社会性别的视角,对女性特色的认知和追求形成了不同的目标指向,提出了女子高校的办学特色.然而这种盲目以适应市场需要为特色的办学形式造成了女校特色的雷同和迷失,对特色的认知应具体到不同的办学理念、办学形式、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朱敏 《华章》2011,(19)
本文基于对民国教育的认识,分析了民国时期女子高校人才培养的形式.文中重点谈到了初期以教会女子大学为主,女性教学特色突出,因材施教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希望通过对民国教育的思考给相关人员一些启示,在这方面深入探索和研究,为我国当今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用崭新的观念看待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趋向.回顾民国时期女子高校人才培养的情况,我们应该了解到女性实现高等教育是何等的不易,这也激励着新时代的女性更加发奋图强.  相似文献   

7.
在吴贻芳任校长的23年中,金陵女子大学逐渐发展成为颇具办学特色的女子高校.其办学特色主要包括:“培养健全人格、造福社会”的办学观;“全面发展,博专兼顾”的人才培养观;“刚性与弹性并重”的教学管理观;“尊重差异、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观等.这些办学特色和思想对当今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子大学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一本将女子高校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范畴,进行比较深入、系统地探讨与研究的著作。文章从编者的使命感,研究对象的独特性;研究方法的多视角切入;以及著作揭示的性别研究,特色办学的理论与实践困惑三个角度对该著作予以评价,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特色是女子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湖南女子大学为研究个案,以高等教育多样化为背景,分析女子大学走特色之路的必然性,探讨女子大学走特色之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女子大学实施特色办学的发展战略是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对女性性别特征和女性成才规律的尊重,最终是为了促进女性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女子大学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国内外女子大学走向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女子大学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必然选择,更是高等教育多样化背景下女子大学发展的根本出路.女子大学的特色办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树立特色办学的理念是先导,找准学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点,选择特色办学的路径是重点,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卫生类高职院校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对恋爱现状,爱情观、婚姻观以及性观念等方面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卫生类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婚恋砚状况,为指导其树立正确婚恋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经历了"从压抑到觉醒、从模糊到明确、从抽象到具体"的曲折历程。在女性价值的抗争中,它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并在反思中重塑了自我表征,彰显了边缘叙事之特质,同时,在消解性别二元对立的探索中,通过切身体验获得了理论思考与创作经验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特质构成意识的具有是教师职业意识成熟的标识与表现。教学特质的具有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标志与根本。大学语文学习是为所有学科的自觉学习奠定基础的学习,大学语文教学永远可为学习者铺设通向文化自觉的坦途,基于此,大学语文教师必须进行教学特质的创新和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回顾高校语文课程百年发展历程,探析影响高校语文课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新世纪高校语文课程建设的思路:首先要回归语文学科教育的独立本位,尽可能避免非语文教育因素的干扰;其次,加大高校语文学科建设的力度,包括加强高校语文教育学科的研究、加强高校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一门修养课,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起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现在大部分大学生的情商水平偏低。大学语文课堂进行情商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情绪的情商水平、自我激励的情商水平、承受挫折情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应该着眼于学生自觉的语言学习意识、文化反思与文化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应该“有趣”、“实用”和“刺激”;大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大师意识和教育者的使命感,应该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营造一种对话型、互动性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透过中西文化融合现象,呼唤中国人文教育的迫切性;并从自身教学实践,探索适合高职高专特 色的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地快速蓬勃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积极进步,紧跟时代步伐,在教育新课标改革制度,进一步明确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大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意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明显的目标。面对"大学语文"的教学研究,更加注重的是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学交融,培养人文素质精神,营造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效果。但是当今绝大部分高校语文教育存在着问题,让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面对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一弊端,本文着重阐述了大学语文教育困惑的主题,并由此提出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走出困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审美教育,对于理想人格的塑造,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加强审计美教育,尤其是关注重大学语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