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以“间接战略”为视角评析中关关系的走向:认为直接的武力对抗是双方竭力避免的。美国以其强大的国家实力会在各个方面遏制中国这是可以预见的,而中美双方,强大与反强大,统一与反统一,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将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2.
"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中国将面临15年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因此WTO成员方当局有权否认中国出口企业经济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的。非市场经济条件待遇将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反倾销诉讼,会严重干扰作为中美关系基石的正常双边经贸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应加强与美国政府、商界的沟通、磋商和售息交流,在国际规则、双边协议和共同利益基础上协商解决有关贸易争端;调整国家的投资和贸易战略,加快国内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改革政府管理方式和企业体制,加强经济工作的透明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减少贸易摩擦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大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11"事件对我国国家安全有多方面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战略选择问题.本文着眼于中国的安全战略定位、应对国际多边安全合作挑战以及制度创新的安全意义等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国家战略问题是国家发展学说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其制订是否达到最佳程度、其执行是否达到最佳状态,将会直接、全面、深刻地影响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速度甚至生存问题。因此,建立完备的国家战略理论体系是跨世纪的需要,是时代对国际政治学者的召唤。一、关于国家战略对“国家战略”概念的理解,一般均引用《美国军事用语综合辞典》上的定义:“国家战略是指,在和平与战争时期,一国发展和运用其政治经济和心理及武装力量;以保证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这一定义反映出了国家战略手段和“国家目标”两个方面,但对国家战略手段的…  相似文献   

5.
90 年代末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而复杂。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国际环境对国内经济社会的影响加深。本文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环境为主线,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入手,着重研究国际经济的走向,“十五”期间国家可能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取向将会给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对安徽制定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治与经济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知识经济的降临,势必给人类政治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到各国国内政治的发展过程,而且还会引起国际政治的一系列新变化。在知识经济朝代,政治全球化将成为现实,民族国家的功能将会转换,国家间竞争的内容将会改变,不同文明间的融合将成为可能。总之,知识经济将带来一个全新的国际政治图景。  相似文献   

7.
从颜色革命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入手,分析其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与后果。探讨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搞颜色革命的动机与手段,认为颜色革命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有力武器。美国将可能利用颜色革命来推行全球霸权战略,这将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将给中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间的分工日益细化。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将产品制造委托给更为专业化、生产成本更低、更利于降低运输和物流费用的国家和地区企业进行,出现了授权贴牌(OEM)生产方式。然而,我国OEM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产品需求弹性小,价格却越来越低,进而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出现出口贫困增长,因此我国企业在加入“OEM”全球制造行列时,还需要确立发展战略,辟出一条创立名牌与OFM结合的双赢捷径。  相似文献   

9.
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1事件深深刺痛了美国非传统安全这根神经,语言问题被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作为对9.11事件的深刻反省,2006年美国提出了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语言”战略。这实际上是关于美国国家安全的语言战略,由美国教育部、国防部、国务院以及情报主任办公室负责实施。美国的“关键语言”战略有具体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一战略实施4年来,美国培训了大量关键语言的外语人才。美国的“关键语言”战略一方面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和挑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重要启示,有助于建立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  相似文献   

10.
论建立国家教育安全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沙兰镇小学洪灾事件,造成105名小学生死亡;2005年6月16日安徽泗县疫苗事件,造成304名学生产生不良反应,甚至1名6岁学生死亡。相隔不到十天,就发生两起严重的教育安全事件,发人深省一本文无意对此二事件发生的原委进行描述和评析,只是从法律专业的视角,以此二事件为切入点,对构建我国国家教育安全法,将教育安全整体纳入法制轨道,实现教育安全的法制化,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国际形象对外交政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构建国家形象是一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对各自的国际形象表现出了更加热切的关注,努力推销自己的“美好形象”,消除“带有误点的形象”。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了美国的国际形象与其外交政策的相互关系,以期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构建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北约新战略和日美安保体制新定义是冷战后东西方安全格局中的重大事件;北约新战略只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以建立以美国称霸世界为目标的单极世界战略的一部分;修改后的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美国欧亚地缘战略连环套体系中的一环,是美国主导下的在亚洲的“北约”:两对本地区乃至全球的国际关系都将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先发制人"是美国反恐战的新战略,它的要害是"在恐怖活动尚未出现或初露端倪时,就使用武力扼杀它."美国对伊战争的主要理由是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生化武器",对美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消除隐患,所以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予以推毁.但战争结果却出人意外,美军荡平伊拉克全境搜索历时经年,迄今却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分析美国"先发制人"战略出台的前因后果表明,这种战略既无法理基础,又无事实根据可以依托,是典型的恃强凌弱的强权表现.它对世界安全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毛泽东国际战略和邓小平国际战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毛泽东、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于国际战略.方使我国的外交及国际地位不断改善和提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国际战略思想对我们正确处理今后的国际事务和国内事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国际战略家。在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趋势下,探讨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中心问题的国际背景下,邓小平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当代中国制定了一套完整而科学的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6.
英美金融霸权转移的原因,学者们有不同的诠释。如果运用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一历史进程是英国(霸主)和美国(挑战者之一)从大萧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在以金融为主要领域的"战场"上对不同的可选政策进行预期成本—预期收益的计算后,双方理性选择的结果。这种格局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变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绝对的霸主地位,这源于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美元霸权的实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对美国霸权和战后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伴随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发展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曾出现过蜜月期,其主要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发展动力是两国各自所需:美国应对苏联扩张并排挤英国需要伊朗的合作,而伊朗为了摆脱苏联的压制和提升国际地位也需要美国支持。为了取悦西方,伊朗政权进行了西化改革,这致使伊朗国内政治力量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起来,最终导致19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和人质危机的出现。美伊关系遂陷入敌对。80年代,伊朗实施革命输出政策,美国利用伊拉克遏制伊朗,两国关系继续恶化。90年代,美国对伊朗和伊拉克同时进行遏制,并制定了针对伊朗的新的制裁法案,尽管两国均时而不时地表达善意,但两国的利益冲突始终严重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祖国统一原本是海峡两岸中国人民的内部事务,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势力的干涉,台湾问题日益复杂化,冷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必然引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尤其是东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台关系不仅没有因冷战的结束而下降,反而不断得到提升,成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晴雨表”。美国之所以在冷战后不断加大对台湾问题的介入力度,根本原因之一是台湾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在冷战后美国对华关系中有着深刻的地缘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冷战以来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的敌视和猜忌使美国政府认定,中国拥有核武器会对其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利益构成巨大威胁。对美国政府解密外交档案的研究表明,尽管美国对中国发展核能力的对策制定一直受冷战格局和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羁绊,但最终仍完成了从敌视到承认的政策转变,体现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在核政策上不得不转而采取较为现实和灵活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