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与责任失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真实现状,各种法律关系的不明晰导致高等教育的失序。高等教育秩序的构建,可借助新的治理理论"法权理论",依赖于新的章程"衡平法则",重申高校与政府以及其他各类主体的权责边界。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应以法权为中心,重点关注权利和权力等法现象,探寻法权主体的良性互动,在共同参与的理念下构建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通过制度和程序控制权力,并通过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等方式,保障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人为本和法治理念的深化,学生权利意识的增强,特别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实行,我国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正逐步从特别权力关系向行政契约关系转化,实现了从"强制"到"同意"的转变。行政契约引入了契约和自主因素,既承认学校享有一定的行政特权和管理地位,也强调学生的权利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传统商法以商人为核心构建的法律制度存在忽略企业的法律地位以及使得劳资矛盾丛生的弊端.现代商法以企业为核心构建法律制度克服了传统商法以商人为主体所导致的理论缺陷,巩固了商事法的独立法域地位,影响了民商事立法中关于治理结构、调整内容、权利构造、公法化程度、责任制度等方面的具体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4.
试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种理论:公法上的特别权力关系论和教育法上的教育契约关系论.我国当前教育实践领域,无视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侵犯学生权利的事件,究其原因,更多的是受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支配所致.因此,有必要从改革学校制度入手,改变现存的学校(教师)与学生地位不对等状况.其中关键两点是:一、确立学生的权利主体地位,建立尊重学生权益的学校制度;二、扩大父母参与的权利,建立开放的学校体系.这是新世纪实施"素质教育"和坚持"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产物,是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缩减产业发展、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的间隙,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教育组织模式.根据有关制度设计,现代产业学院将逐步推行至各类高等教育院校.笔者在调研江浙100多个产业学院的基础上,发现目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还存在主体法律地位不明、组织法制空缺、学生权利保障不足、教师法律地位模糊等法律风险.对此,需要通过增强产业学院独立性、建立独立理事会制度、完善学生权利保障、保障产业教师权利等方式,防范产业学院建设的法律风险,进一步健全产业学院建设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法制的结构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法制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内容较为丰富、效力层次分明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以高校为中心,高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构成了高等教育法制的内容结构,以<高等教育法>为中心,构成高等教育法制的效力结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已成为高等教育法制变迁的基本方向;针对现行法律结构体系的缺陷,完善内容结构、协调效力结构,成为高等教育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契约精神是法制文明的重要内核,其所内含的独立主体、意思自治、平等地位、互惠合作、自我责任等价值,对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重构法律主体、扩大制度供给、锤炼法制品质、丰富法制内涵、提高实施效益,以契约精神为向导,在主体重构、制度生成、效力评判和监督执行等方面努力,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8.
教育行政方式涉及以谁为主体以及通过何种方式、管理哪些教育事务的问题。研究发现,传统的教育行政方式呈现出以政府为单一主体,自上而下地对教育的全要素、过程实施管理的特征。教育现代化发展呼唤教育行政方式的革新,而强调多元共治就是教育行政方式转变的方向和主要特征。影响教育行政方式转变的因素有三:层层发包致使教育行政履职目标偏移;条块不协作制约教育行政能力;教育参与归属与认同感低限制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行政方式,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需要从理念树立、规则制定、组织培育和制度保障四个方面扩大多元主体在基层教育行政中的协商合作力度,保障其与参与教育治理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高校在实行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法律关系主体权利意识淡薄,权利地位被漠视的现象十分突出。实施依法治校,核心是确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权利主体地位。要不断排除观念的、制度的、师生法治素质等方面的障碍,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师生法治素质,加快推进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它能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其次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再造政治运行过程;再次是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理性,推动政治关系和谐.与之相应,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政治发展也存在至少三个漏洞:在结构上,可能被借用为政府扩张的动因;在过程上,可能被稀释为无果而终的对话;在政策上,异质为"强势集团"为自身争取政策利益的"白手套".要发挥协商民主理论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做到:盘活体制内的政治存量,提高政治主体协商职能,培育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协商"结构增长";通过"赋理协商"和"赋权协商",实现利益有效表达与利益综合的有效衔接;开放媒体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协商制度程序.现实情况下,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浸润协商理念比单纯地追求协商实践形式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对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评估具有应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确立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法律地位,规范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制度体系,引导、激励大学生行使参与管理和评估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法律夫妻一体的逻辑下,婚姻关系中的妻子始终处于夫权之下。但以独立人格、权利平等为核心的西方近代法律理念输入中国之后,民初最高审判机关大理院在当时民事基本法仍然延续传统的法律背景下,在涉及人身及财产的诸多司法判解中,通过赋予女性一些有限的权利,来表达对妻子独立法律地位的支持。大理院的这种努力构成中国女性法律近代转型的主要内容,女性的法律地位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传统力量仍然根深蒂固的现实情况下,大理院的法律理念不可能得到始终如一的坚持。  相似文献   

13.
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除了企业自身积极参与以及其他社会条件支持外,还需法律予以确认。这种确认既是对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认可,也是一种倡导和规范。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给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以法律保障,凸显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与义务,促使德国职业教育得以健康发展。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历史、实际效果以及法律的及时巩固与更新有因果关联。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与现实以及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体地位的确认,对中国职业教育法律的改革与完善以及职业教育实践发展具有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高等教育活动是高等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行动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如何规范高等教育的管理迫在眉睫。因立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强制性、规范性、普遍性等,故通过立法能够使高等教育规范化,维护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明确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从而维持高等教育活动的秩序。因为法律的规范和调整从而形成了利益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认知和关系中权责的厘清直接关系着高校的  相似文献   

15.
卢鑫 《教育与职业》2007,(30):23-25
我国传统理念下的民办高等教育运行体制,多倾向于以政府为单一管理主体、以自上而下的控制为单一管理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公共行政领域中的治理理论,则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其倡导的多元治理、协商对话、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等核心价值,能够使我国的民办教育体制在政府、市场机制、高校自身及社会中介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参与下和谐、有序地运行,最终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法制的历史发展,历经日据时期、国民政府戒严时期和解严后时期三个阶段的变革,逐渐形成了以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在社会转型时期,台湾的高等教育通过大学法的修订启动改革,以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司法审查和大法官解释等法律实践活动逐渐推进高等教育法制的发展。这对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发展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红伟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3):7-15,31,122
以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四个方面概括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为分析框架,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高等教育评估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管理表现出明显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特征。就管理理念而言强调管制;就管理主体而言突出政府的主体地位;在管理方式上强调上下级的等级管理;在管理重点上,强调执行,而忽视对结果的元思考和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8.
乔松 《教育与职业》2006,(27):47-48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生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要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树立依法治校的法律理念和意识是前提,建立以学生为权利主体的管理制度是关键,并且要注重学生民主参与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学研究式教学的课堂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练习"这种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结构往往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前准备-协商会话-教师总结"的研究式教学课堂结构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真正落实了研究式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姚荣 《江苏高教》2021,(7):38-49
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形式,高等教育认证的法律规制,已经成为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的两大法系高等教育法律研究与实务的前沿议题.在德国,高等教育认证被纳入公法规制的框架与体系之中.作为基本权利的干预方式,高等教育认证是否对学术自由基本权利构成侵害,是否违反法律保留原则与比例原则等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构成德国高等教育认证合宪性与合法性审查的焦点议题.在美国,认证机构具有私人协会的法律地位.长期以来,法院以适度限制的眼光对待认证机构.然而,随着作用于联邦政府、认证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关系的法律的动态演变,适用于认证机构的"私标签"正变得越来越过时,认证机构作为"政府行为者"这一新兴概念引起了宪法方面的讨论.尽管,德国与美国高等教育认证的法律规制,存在着截然不同的逻辑起点和传统.但是,二者均旨在促进学术自由与公共利益的整合,也都强调对高等教育认证中所特有的公权力进行限制.对于中国而言,以专业认证为代表的高等教育认证具有鲜明的"公行政"色彩.应通过高等教育认证的公法规制,倒逼高等教育认证体系的变革与调适,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走向法治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