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对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进行了分析评论,指出这部作品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在历史变动与人生际遇中,在生存危机与精神磨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陆情结”。这“大陆情结”的具体内容是亲情、友情、怀土恋乡之情以及这里面所饱含的今昔之感、故国之思,也有某些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的扭曲和畸变。另外,也分析了这部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异类”是白先勇小说中一类重要的人物形象。在《台北人》《纽约客》《孽子》三部作品中,白先勇分别从政治、文化、道德角度出发,塑造了流离台北的大陆客、挣扎在文化认同危机漩涡中的海外华人,以及受到社会家庭双重抛弃的同性恋者三类“异类”形象。“异类”形象的诞生既与作家个人经历有关,也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但作者所呼吁的以“超越时代的永恒人性”来解决“异类”问题因脱离特定时空背景而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郭良惠是一位著名的带有戏剧性的、多产的台湾女作家。她和她的作品为大陆读者所熟识。她笔下的台北女人,具有地道的台北女人的气质和特点;不同的台北女人的典型形象,构成了郭良惠创作的独特的艺术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马丽霞 《新疆教育》2012,(10):74-74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出色地表现了超级“硬汉”桑提亚哥坚毅顽强的精神,在他身上,具有超越的人格力量,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桑提亚哥的形象具有象征的哲理意义,他不再代表他个人,他的行为也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象征了永恒的人类精神存在,他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有着永远不败的精神力量。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的强者,这是作者赞赏的生活信念,即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现的坚不可摧的“硬汉子”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河左岸》是钟文音于2003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台湾经济飞速发展的六、七十年代,以一个从台南到台北打工的黄姓人家的家庭聚散为主线,以小女孩黄永真的视角,展现了一群从农村到城市、从右岸到左岸的"新移民"的悲欢离合。本文首先介绍了这部小说写作背景,然后解释了作家为何会有这种"原乡情结",并以原乡情结为切入点,通过与传统乡土小说作家笔下的原乡比较,得出当代作家笔下原乡的不同;又通过与大陆70后作家群的一些作品比较,试图探讨他们的作品是否可以因为"原乡情结"而称之为"新乡土小说"。  相似文献   

6.
格非是一个十分讲究小说的文本结构与叙事艺术的作家,在他的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里,这一点也体现得十分明显。在这部作品中,格非更加关注如何将小说的结构与所表达的思想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对《欲望的旗帜》这部作品的结构与思想内涵的分析,试图揭示这部作品“及物”的结构特点与“不及物”的人物状态特点以及上述特点所勾勒的当下人们的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英国最具创新精神的作家之一,D·H劳伦斯的作品深刻地展现了对人类复杂内心世界和精神困扰的哲学思考。他的《儿子与情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表面所涉及的"俄狄浦斯情结"和两性关系的背后,展现的是劳伦斯对人的精神与肉体、理智与情感、个性独立与依赖他人等二元关系的深刻的、辩证的思考。从这部小说可以看出,劳伦斯追求灵与肉的融合、理智与情感的并重、个性独立与尊重他人并行的理想生存状态。他认为这样才可以实现一种内心宁静的愉悦和宽容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文章用生态批评文艺理论分析“大自然”这一形象在美国小说家J.D.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中的体现。并借用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塞林格将主人公霍耳顿刻画为他的精神肖像,通过剖析霍耳顿在现代社会生态失衡,精神危机的大环境下苦苦追求纯净真实、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揭示出塞林格的生态情结。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是一部可以进行多层次分析的小说。这部作品浓缩了海明威对爱、恨、信念、人的尊严及命运的看法。海明威自己也说过:“这是一部我一生为之努力的作品,读起来通俗简单,看着很短,然而却囊括了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部空间。这是我在目前能写出的最好的散文。”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陌生化”手法的出色运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白先勇代表作的短篇集《台北人》,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现实感。同时,由于白先勇身份的特殊,与其他作品相比,这部短篇集所流露出的感伤意蕴也尤为浓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考察当代作家张承志的两个母题──自然与“额吉”(母亲)。自然,即张作中的中亚三块大陆,已从一般背景直接上升为作品本体,成为“神示”。而作为底层之象征的“额吉”形象又直接同一于民族精神的实体,成为最高人生范式。张作最终成就为一则关于大陆与人的寓言。  相似文献   

12.
《鸟·兽·花》是一部集中展示大量动植物形象的独特诗集。在这部诗集里,劳伦斯通过整体性的象喻世界的建立,分别从“人与自然”、“人与文明”、“人与自我”这三个维度探索人的生存,从而发出人的复归与建立宇宙和谐秩序的双重祈唤。赋予自然以本质上的人格化和体系性思想的宏大幽远,使这部作品成为20世纪诗坛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3.
袁雅琦 《文教资料》2012,(33):69-71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一批大陆文人远赴港台、游学欧美,在大洋彼岸用作品诠释了他们心中的乡愁。白先勇的《台北人》和《纽约客》借时空感与死亡意象向我们诠释了深沉的乡愁,是没落的贵族对于大陆的一份思念,也是对于逝去的历史的一种反思与责任。而同样作为“最后的贵族”的张爱玲,其作品中老上海的背景设置,在物欲繁华的勾勒中将淡淡的乡愁染上了繁华尽处的衰颓。相比白、张作品中去国望乡的家国之思,七十年代的三毛远走天涯,流浪只为寻找前世的乡愁。这是一种新时代的乡愁.更侧重于个体的心的皈依。从望乡到朝圣,一代华文作家借乡愁的阐释,完成了个体精神层面的转向,带有思辨色彩.也是时代的投影。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象征意蕴分析》主要介绍了《老人与海》这部独具特色的作品中的众多象征意义,分析《老人与海》把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和通篇作品的象征寓意性融为一体表达的深邃内涵。分析了小说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的象征性,主人公桑提亚哥得到众多人的关注,同时他也是象征意义的代表。桑提亚哥这一形象体现出了勇敢、坚毅、意志力等精神。另外也不乏其他众多物象的象征意义分析。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受到十年的冷遇与攻击之后,为了力挽江河日下的声誉推出的“一辈子所能写出的最好的作品”。这部小说。带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桑提亚哥硬汉形象以及他的“打不败”精神,永远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为出发点,分析《堂吉诃德》这部经典作品中堂吉诃德这一经典形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进而分析这两种精神在堂吉诃德身上的二元性结合,也正是这种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二元性结合,使得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成为经典的喜剧中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丁玲的作品中渗透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以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在这部作品中,她用日记体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莎菲这个独立、坚强而且叛逆的女性形象.作品留下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独立、个性、自由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迹.莎菲身上的一些品质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丁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沉沦》里创造的"零余者"形象与五四退潮后的青年的精神状态相呼应,使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造成了一股"郁达夫热",也被现在的文学爱好者所倾慕,大多数评论者研究的都是其中的忧郁青年形象和作品中流露的弱国子民的强烈情结。笔者在阅读时,却被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所打动,郁达夫在《沉沦》中的景物描写占有不少篇幅,并大多由景物牵动小说情节和小说主人公情绪的发展,因此对于景物研究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的诸多作品贯穿了“以死为美,以死为乐”的“死亡情结”。尝试从佛教禅宗的角度对这一情结进行解读,力图揭示他关于死亡描写背后深层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醒世姻缘传》是清代百回本世情小说,以“两世姻缘,因果报应”为线索,塑造了薛素姐虐待丈夫、忤逆公婆的“悍妇”形象,颠覆了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家庭道德伦理体系。细读文本,通过女性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对男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理解。通过分析薛素姐与其家庭成员的关系全面的把握其“悍妇”形象,并深入挖掘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