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笑笑堂     
别多嘴了苏乞儿中暑晕倒,路人围拢过来,议论纷纷。“这个人真可怜,给他杯威士忌吧。”一位老太太说。“还是把他抬到荫凉的地方,让他歇歇吧。”好几个人说。“让他喝点威士忌保管就没事了。”老太太坚持己见。“应该送他到医院去才对。”另外有人提出异议。“给他点威士忌,没错!”老太太还是这句话。苏乞儿突然翻身坐起,大喊道:“你们别多嘴了!怎么不听老太太的话呢?”······························--隰隰隰点不着梁召卫曾多次声称要戒烟,但总是不见成效,他一边抱怨,一边点着烟卷,不停地抽。朋友王佳伟对他…  相似文献   

2.
Kyle  Russell  阿司 《英语沙龙》2014,(7):79-81
作为硅谷的传奇人物,伊隆·马斯克的光环足以“亮瞎”人眼:他在电动汽车行业衰败时创造出全世界最好的电动汽车;他成功地将私人火箭送上太空,被外界称为“成功改变世界的钢铁侠”。就是伊隆·马斯克身上这种试图“改变世界”的“野心”,使他被媒体誉为“乔布斯继承人”。  相似文献   

3.
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锡特内波特,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留给读者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独树一帜的艺术手法——“欧·亨利手法”。什么是“欧·亨利手法”呢?  相似文献   

4.
树上的男爵     
一天下午,柯希莫在一棵核桃树上读书。一个衣冠不整的大胡子男人气喘吁吁地沿着小路从山上跑下来。他赤手空拳,两名举着明晃晃大刀的警察追在他身后,大声喊道:“截住他!他是贾恩-德依·布鲁基,我们终于找到了他!”(柯希莫放下绳子,把贾恩拉上树,并引开警察。)柯希莫回到核桃树上,接着读《吉尔·布拉斯》。贾恩·德依·布鲁基一直抱着树干,在那一头粗硬而发红的杂草似的头发和胡子之间的脸白疹疹的;头上沾满了枯树叶、毛栗子和松针。他惊恐地骨碌碌转着绿幽幽的眼睛打量柯希莫。“他们走了吗?”他拿定主意问起来。“是,是。”柯希莫说道,态度很亲切,“您就是强盗贾恩·德依·布鲁基吗?”  相似文献   

5.
刘飞 《四川教育》2013,(5):13-15
谁是雷夫·艾斯奎斯?他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他是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英国不列颠勋章的获得者,他是“全美最佳教师”,他也被称为“天才与圣徒”。但他更愿意被人看作是洛杉矶霍伯特小学五年级一位普通的教师……这就是雷夫·艾斯奎斯。30年的坚守,成就了他的优秀,也见证了他对教育的热诚。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想】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欧·亨利式的结尾”表现出来的崇高主题成为课堂恒久的结论式的解读。正如阿尔芬索·史密斯在为欧·亨利写的传记中所描述的:“那些盛誉欧·亨利作品的人,都特别强调他的写作技巧,尤其是他的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以此作为他对短篇小说所做出的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顽皮娃娃》2010,(1):6-7
啊噢!依古·比古睡唔西·迪西的床上。先帮他涂上颜色,然后悄悄告诉他:“唔西·迪西来啦!”汤姆布利柏,嘿嘿 大声喊:“只有唔西·迪西才能睡在唔西·迪西的床上!”  相似文献   

8.
李翠华 《教师》2008,(4):80-81
记得T·S·艾略特说过,诗歌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称为《诗》。在孔子的眼中,《诗》是具有多种社会意义和教育作用的教材。他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并称他的教育工作是“兴于《诗》”(论语·泰伯)。他说过一段话:“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关于“兴”的内涵,尽管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孔安国解释为“引譬连类”,宋代学者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  相似文献   

9.
《诗经·卫风·氓》中的“氓”应为“自他归往之民”,即外来移民;《诗经·小雅,采薇》中“不遑启居,牙严犹之故”中的“启居”,其义应为作息,即过正常生活。徐本《大学语文》文选中的两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杰克·斯帕罗船长(约翰尼·戴普饰)还没来得及从他的海盗船“黑珍珠”号享受到任何乐趣,便发现自己欠了传奇的“戴维·琼斯” (比尔·奈伊饰)一笔血债——他可是鬼船“漂泊的荷兰人”的船长。除非他可以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否则就会被诅咒死后永  相似文献   

11.
这一天,在我校实习的小陈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时,突然生气地对我说:“李老师,吴明明同学太不像话了,他的这篇作文全是从《段·篇·章》书上抄来的。”我接过来一对照,果然是抄袭的。小陈老师问:“李老师,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我想听听他的意见,便反问道:“你说该怎么办?”他说:“下课后我就去找他,不仅要他承认错误,严肃地批评,还要责令他重写。  相似文献   

12.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①,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②,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  相似文献   

13.
巴勃岁·毕加索逝世后,不少书中说他专横、爱财、自私,甚至把他描写成“魔鬼”、“虐待狂”,有些话还是出自他的子女之口。  相似文献   

14.
“棉里藏针”藏不住——“棉·绵”辨 有同学造句时写道:“他处理问题能力很强,他的特点是棉里藏针。”其中的“棉里藏针”是“绵里藏针”之误。  相似文献   

15.
韩娟娟 《英语广场》2023,(21):63-66
本·琼生是英国著名的抒情诗人与剧作家。他的诗被公认为内容纯朴,富有旋律般的美,他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对莎士比亚以及后来王政复辟时期的剧作家均有较大影响。《人人高兴》是本·琼生1598年创作的,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他的“癖性喜剧”的代表作。本文主要分析本·琼生的成名作《人人高兴》里面主要角色被赋予的种种“癖性”,去更深刻地欣赏和学习本·琼生戏剧的讽刺手法,以及去追怀本·琼生这位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并且命运多舛的“桂冠诗人”。  相似文献   

16.
读者在关注爱伦·坡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审美观时,在探究他选择“死亡”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的意义和内容时,不禁要问他是如何理解和传达他的“死亡”主题的。本文试图以《厄舍古屋的坍塌》为例,通过分析爱伦·坡的创作原则和审美取向,分析其“效果说”理论。并从气氛营造、场景设计和语言构筑等方面来探讨爱伦·坡作品死亡主题的艺术表现构架,看他是如何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成功地表现死亡主题的。  相似文献   

17.
从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变到一九二九年底,是鲁迅一生中极为重要的转折时期。“四·一二”政变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中国革命进入低潮。鲁迅目睹革命的失败,思想受到巨大的冲击。他过去信仰的进化论总想完全被“轰毁”,世界观开始剧烈转变。他虽然一时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但由于他深深挚爱人民,渴求光明;由于他早就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始终没有离开过革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实际斗争;由于他  相似文献   

18.
杜威,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他反对传统教育的机械性和空洞性,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以儿童为中心”、“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诸多相互联系的教育理念。列·符·赞可夫,前苏联著名的实验教育家,他以研究“小学教学新体系”而闻名,他提出“一般发展”的教育目的和“高难度”、“高速度”、“以理论为主导”、“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全  相似文献   

19.
汉语的动词多数都能带宾语,故及物动词很多,不及物动词相当少。有些动词可以及物,也可以不及物,如“笑”(他·笑了.——他·笑谁?);“飞”(鸟·飞了,——·飞檐走壁);“睡”(大家都·睡了,——·睡木床),都是两面性的。区分及物、不及物很必要,有助于说明动词的造句规律:不及物动词单独做谓语就站得住脚,如:我们·胜·利了,敌人·失·败了。及物动词不带宾语就不行,如:我·打了,你·看了,要说,我打球了,你看书了。因此,造句时要注意一个动词是否必须带宾语,“我们的行动·惊·慌了敌人”就是错的,错把不及物动词用成了及物动词。英语及物动…  相似文献   

20.
感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之精髓,我国古今教育家都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下面,从“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一、乐知好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学习为快乐之事,是“感悟”的前提。孔子是最早提出乐知好学思想的教育家。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他主张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好学”、“乐学”。他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他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他的学生贫而“不改其乐”,“学而不厌”。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多方善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