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涤荡了欧美的思想文化界,包括美学、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等多领域。作为对现代性的一个反思,所有领域的后现代话语都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批判启蒙理性,反对现代性话语中的理性主义、主体主义、历史哲学等,以反思启蒙的姿态出现。而在现代主义哲学内部也开始积极反思现代性。他们对待启蒙的态度各不相同,其中以哈贝马斯和利奥塔之间的争论最具代表性。文章意在通过考察二者之间的争论焦点来表明对待后现代主义应持有的一种哲学批判的态度,因此仍然需要启蒙理性所给予的反思批判精神以对现代性的利弊做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康德启蒙观念的研究中,学界并未给予批判哲学中所做出的理性与知性的区分以充分的重视,这导致将二者等而视之。但实际上,作为批判哲学的现实应用,康德启蒙观念必须以批判哲学为基础,因而在康德的启蒙观念中,关于理性与知性的划界思想依然存在,这一点应用到了理性的公开运用与私下运用的区分当中。但这一界限并未能够阻止启蒙理性反过来限制主体这一悖论的发生,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即是以此来批判康德式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3.
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的现代启蒙工具理性批判理论陷入了困境。只有立足于“实践”这一交往关系产生的坚实基础,根据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建立在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之上,从主体哲学走向主体间哲学,由工具理性批判走向交往理性,由意识哲学转向语言哲学,才能超越现代人们长期墨守着的黑格尔的理性概念,才能使批判理论走出困境。因为只有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行为理论,才能超越先验理性和超验理性的证明模式,摆脱工具理性批判的理论窘况,从而为现代性理想的兑现提供合理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理性批判,抓住了人类主体体现自身本性最重要的支点——理性,对理性自身进行了批判。启蒙理性批判,不仅把工具理性的合理性概念用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而且用于解释并证明,在人类早期神话中理性的异化就已初露端倪,从而揭示了理性异化的生存论根源。启蒙理性批判发展为法兰克福学派独具特色的工具理性批判。启蒙理性批判,继承了卢卡奇关于资本主义物化与科学技术合理化批判,拓宽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视野,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自身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5.
福柯认为康德启蒙观的实质在于重新界定理性的自主运用和服从的关系。成熟状态是在合法界限内人们自主地运用理性,超出这一界限则绝对服从,而不成熟状态是两者都服从。福柯认为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其启蒙观的前提:启蒙的关键在于知道理性使用的界限,而批判哲学的核心恰恰在于对理性及其使用进行划界。理性使用的合法与否,取决于理性使用时主体的身份(即是普遍主体还是个人主体)。这不仅适用于启蒙观中理性的公开运用与理性的私下运用,而且适用于批判哲学中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使用。个人主体和普遍主体的区分是联系康德启蒙观与其批判哲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在哈贝马斯的理性类型学中传统理性观是一种追求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理性,它的范式缺陷是远离生活世界,脱离人的言行和具体的社会生活,属于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理性。哈贝马斯对此理性观的批判建立在他的回归生活世界的范式转换之上。回归生活世界是他的哲学范式的"源头活水"和对传统理性观批判的范式尺度。然而,若与马克思的回归社会现实相比较,哈贝马斯的回归却是一种普遍语用学的回归,他的交往理性的根须并没有扎进现实的生活世界的土壤之中。他的"范式自觉"帮助他在语言哲学主体间性的范式轨道上推进了理性,但他的范式的形式主义停留使他的理性重建仍然属于马克思所批判的观念革命。  相似文献   

7.
从黑格尔确立现代性地位并开启现代性批判,到法兰克福学派在理性中找回克服理性异化的力量;从尼采告别启蒙辩证法,以非理性突破理性统治,到后现代主义者否定逻各斯中心主义,在理性之外寻找进行怀疑的多元原则,这些构成了迄今为止的现代性思想演化史。每一种批判都以历史批判者的姿态宣告哲学的终结或是现代性的终结,其实质不过是哲学现代性话语的某种声张,同属于一种观念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实践理性与启蒙的关系问题是切入当代德国哲学史的重要线索之一。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界实践哲学复兴,其目的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继续讨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尤其是讨论实践理性在一种方法论的建构中让启蒙精神复归。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爱尔兰根学派参与到这一讨论中。爱尔兰根学派的研究纲要及其方法论可分解为三个问题:逻辑学与诠释学之间的关系,启蒙与理性的关系,爱尔兰根学派的建构主义哲学对维也纳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看法。一种新启蒙的契机是一种启蒙意识与历史意识的综合,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尝试与努力。有系统的、可教可学的逻辑学与诠释学的融合提供一种效用,它能弥补早先各种启蒙样态的不足。启蒙表达了人类批判历史、批判现实的情怀,因此它又是一种思想生活。我们在这样一种思想化的现实生活中既可以追溯并分析历史的遗产,又可以获得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这是启蒙真正长远的、伟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约翰·乔治·哈曼通过其《纯粹理性元批判》等一系列著述对启蒙理性主义进行了全面批判。他从诠释学的视角分析启蒙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并提出"整体论"来反对"二元论",强调整体之中的"个体性",彰显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密切关联,理清作为纯粹学术理论概念"理性"的本质,突出情感等主观性之于历史诠释的重要性,从而为浪漫主义的兴盛披荆斩棘。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中叶前的西方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赞赏,其哲学基础和根据是他们所信奉的自然理性概念。在精神领域中,自然理性概念实际只是一种停留在主观意识中的抽象的道德意识。这种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它不知道真正的道德须以自由意识为前提,故这些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本质和传统中国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对理性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意识、理性能力、理性精神的教育。理性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价值,理性教育对于主体人的批判意识、生存能力和完整人格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切实采取措施以改变我国教育中理性教育缺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康德的哲学是在对近代英国的经验派哲学和大陆的唯理派哲学批判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企图调解两派的矛盾,以先验理念为基础,在哲学上进行了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理性是其哲学的重要概念,尽管康德为理性划定了地盘,但理性仍然居于无上的地位,理性对认识、审美、道德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开创了大众文化批判的新纪元,其中收录的《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集中体现了二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与"大众文化"不同,"文化工业"是对现代大众文化形式负面特征的描写,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伴生品。"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恰以"大众"、"欺骗"、"启蒙"三个关键词揭示了文化工业的同一性、蒙蔽性和启蒙性,这在当代中国文化现象中仍有投射,颇具启示意义。然而,精英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论调也构成了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局限,应予理性、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4.
重情与重理     
“情理”观是价值观和社会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中国人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中具有“重情轻理”的特点,而当代大学生与传统中国人相比,具有明显的“重理”倾向。针对当代大学生“情理”观的特点。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理性是启蒙思想的核心。在启蒙运动中.它主要被运用于科学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并造成了不同的后果。现代思想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借助于这些批判,启蒙理性不断超越自身。  相似文献   

16.
人文学科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人文学科的灵魂是理性,人文学科特有的价值理性精神与源远流长的非功利的自由教育传统是一致的,这种非功利主义并没有脱离现实,而恰恰是从更高远的位置上服务于现实,这与通识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同样地,作为大学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从启蒙时代开始倡导的理性批判活动必须有赖于人文通识教育来完成。  相似文献   

17.
启蒙始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启蒙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一劳永逸,疾风暴雨式的革命只能是表面的隔鞋搔痒和形式上的诱惑,在实质上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启蒙也非几次运动就可以获得解决,运动只能是洗礼,只能是引起人们对于启蒙问题的注意,"运动"之后便会停下来,而对于启蒙而言,它在本质上需要一直"运动"下去,也就是说启蒙是一个不断的过程,人自身的完善和祛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启蒙辩证法》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文化工业"为其核心概念,集中体现了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促使了总体性社会的形成,从而彰显了《启蒙辩证法》大众文化批判的独特意蕴。大众文化批判实质上是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完成了意识形态化,并呈现出多种功能,造成了人的全面异化。囿于精英主义立场和文化保守主义视角,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这对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性由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构成,实践理性有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过程理性三种形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理性表现为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情境理性和过程理性,其不同的旨趣体现为追求模式构建的价值、获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凸显模式构建的情境知识、揭示模式构建的历史品性,从而使模式构建的实践理性呈现价值引领与规范、伦理性、交往性和反思性特征。确立模式构建的实践发展方向,立足人的生活世界,建立模式构建共同体,青睐实践改进的研究方法,生成模式构建的实践智慧是基于实践理性的模式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论辩便是"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现代法制是启蒙理性的成果。但理性不能保证发现绝对真理,也不能保证绝对正义,因为存在两种影响理性起作用的障碍:本体论障碍和价值论障碍。前者是绝对不可排除的,但后者的排除有赖于良知。现代人一味用智逐利,重智轻德,故正义往往只存在于利益集团内部,集团为本身利益可置正义于不顾,民族国家为本身利益亦可置正义于不顾。为纠正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人类必须智德并重。理性须有良知的帮助才能获得真理,须与良知合作才可导致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