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宋初三先生”之胡瑗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对《春秋》也有一定的研读,并从“尊王”、“妇道”两个方面论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3,(7):96-97
<正>本系列分为《明清饮食:艺术食器·庖厨智慧》《明清饮食:御膳·宴饮·日常食俗》《明清饮食:厨师·食贩·美食家》《明清饮食:从食自然到知风味》,作者在小说、笔记、诗词、曲艺等通俗文学样式中发掘线索,与明清社会历史文献相互参证,在字里行间再现明清饮食历史现场。  相似文献   

3.
张稚鲲 《兰台世界》2016,(5):127-129
《饮膳正要》为元代御膳太医忽思慧著作,是现存最早的食疗和营养学专著。该书在中华饮食文化方面富有特色,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家庭饮食保健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从《饮膳正要》对面食、菜肴、饮品等的记述,以新的视角,品读经典,体味中华饮食文化,以期对当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南宋周煇所撰《清波杂志》是一部主要记述宋代社会和文化的史料笔记(本文采用刘永翔《清波杂志校注》本,中华书局1994年9月第1版)。它虽为周煇“暇日因笔之”之作,然“列圣(指北宋列朝帝王)家法之盛,大臣启迪之忠,皆可书而诵也”(卷一)。作者的好友张贵谟为《清波杂志》所序亦云:“纪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虽寻常细事,多有益风教。”又如同时陈晦跋此书云:“感时们怀旧,奖善黜恶,断断然有补风教。”稍晚于周煇的张岩也在跋中云:“此志有关于风教者甚多,渠可不传远乎!”。可知,政治教化的追求与崇尚乃《清波杂志》的主旨所在。正是基于此种思想,《清波杂志》记录了北宋新旧党人、尤其是新党诸人的事迹。本文拟就志中所录北宋新党诸人事迹作一评析,以期对于北宋新党诸人、乃至北宋新旧党争有较为客观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宋代僧人学诗者颇多,可是传世僧人诗集却并不多见。清代初年吕留良等人编刻《宋诗抄》,只选录道潜《参寥集》和惠洪《石门文字样》两种,并叙述说惠洪诗雄健振路,为宋俗之冠。道潜和惠洪都是北宋末人,在宋代诗增当中行年已晚。其实远在北宋初年,别有希昼。保退、文兆、行肇。简长、维民、宁昭、怀占、惠崇九位借人,不仅以能诗而闻名于当时,而且及至南宋末年,周精仍盛称他们构诗作“为是宋三百年诗俗之冠”。宋人刊行九僧合集,即以“九增诗”为名。只是《九僧诗》流布不广,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早已为寻觅不到此书而叹息。幸而六…  相似文献   

6.
“家本”与“建本”,本来是版本学上使用频率较高,为一般人所熟悉的两个版本名称,但从近年出版的版本论著来看,有些论者对其含义以及在特定历史时代之所指,是不完全明确的,甚至出现理解上的错误,因此,有补充解释之必要。自宋代以降,世言“家本”均指未代刻本或抄本,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宋人所言“宋本”则另有所指,今人有不明此者,也错误地把它解释成“宋朝本”或“宋代本”。来新夏先生等著《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第四章中,谈南来尤袤《遂初堂书目》时,认为此书目在著录版本上有科学的标准,其中第五条云:“以国别分,有来本…  相似文献   

7.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宋初"三先生"之石介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对《春秋》也有一定的研读,表现为尊经批传,阐释儒家仁义之王道。  相似文献   

8.
古代帝王膳食的管理,还有宫廷内的各种饮宴活动的组织,职掌者为宫廷食官。在历代王朝的文武百官中,食官虽然文不足以治国,武不足以安邦,不过常常被看作是最重要一类的官职,《周礼》将食官统归“天官”之列便是证明。汉以后的“大官”或“太官”,名称应当是源于天官的,都是宫廷食官。周官中的天宫主要分宰官、食官、衣官和内侍几种,其中宰官为主政之官,食官在天官中的位置仅次于宰官。 古代宫廷食官的出现,当可上溯至夏商时代,但见于明确记载的食官,最早是属于周代的。根据《周礼》的叙述,周代的食官包括膳夫、庖人、亨人、酒正、浆人、醢人等二十余种。各种食官中又有属下多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总人数多达二千多。  相似文献   

9.
被北宋文学家苏轼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唐朝文学家韩愈,曾在《与李翊书》中写道“: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两晋之后,骈文风气盛行,语言走上了形式主义歧途,内容也都以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为主,文学作品无病呻吟,远离生活,是韩愈、柳宗元在唐代中叶发起了古文运动,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拨正了航向,将散文引向了正途,其“惟陈言之务去”的艺术主张,也得到广泛赞同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宋代复“古《易》”运动中,学者关于“古《易》”定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即从“古本《易》”的单一层面逐步发展到兼容“古本《易》”与“古文《易》”两个层面。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学者对“古本”“今本”“古文”“今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不尽相同,并常与汉代的“古文经”“今文经”概念发生交叉和混淆。本文深入挖掘了宋代参与复“古《易》”运动的学者对“古《易》”所下定义的演化过程,探讨了由定义演变而形成的三个阶段各自的“复古”特征,以期厘清宋代“古《易》”与汉代“古文经”的关联与区别。文章还讨论了宋代各家编定的“古《易》”之作的相关文献问题,尤其是《通志堂经解》所收《古周易》一书的疑团。  相似文献   

11.
作为北宋中期的著名清官,包拯在生前就有很高威望。与其同时代的欧阳修,虽然由于难脱“宋人好为议论之习”(《四库全书提要·包孝肃奏议》),对包拯有过“蹊田夺牛”之讥,但就是在同篇文章中,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批评的对象“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见其嘉四年所奏《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包拯以其光明磊落、耿介正直的品格操守驰誉山野,威震京城,正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吏民畏服,远近称之”(《涑水纪闻》卷十)。到了北宋嘉桔七年(1062),为宋王朝操劳了三十多年的包拯,已经在朝中担任官阶正二品的枢…  相似文献   

12.
王小红 《图书与情报》2007,(6):112-116,128
宋代《尚书》学文献繁富,约有500种,颇具特色:(1)经学变古之风兴盛,疑辨之作兴起并盛行;(2)以义理解《尚书》,义理之作占宋代《尚书》学文献绝大多数;(3)为帝王讲《书》之作较多;(4)汇集众说的集结之作大量出现;(5)以图谱解《书》流行;(6)《禹贡》、《洪范》等单篇研究如火如荼;(7)南宋著述多于北宋;(8)宋代《尚书》学文献虽多,但保存下来的很少,绝大部分已亡佚。  相似文献   

13.
和雇制度的应用,给宋代宫廷音乐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显著改善了宋代宫廷乐工的人员设置,二是明显改善了宫廷音乐的表演形式以及地域空间,从而使宋代的宫廷音乐发展有了多层次化与通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沣与澧     
与在古文中多数学者考证为一字,但也有力辨其非者,如林法《辨》,(见《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辑)即是。在古文字中暂且不管,但在今天之简化字中“普”与“凶(丰)”确实是两字,形者义大不相同,但往往有认作一字者,且举两例:清朝末年有名陈法者,是个音韵学家,很有名气,其所写书当然很可以利用,但有人将“陈遇”简作“陈泽”。如:有书名优语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来可扬著),其所引用参考书目有:(清)陈洋《东塾读书记》P569很明显,此“陈洋”为“陈遇”之误,同是来先生在其著作《大学直解、中庸直解》(出版…  相似文献   

15.
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来看,宋代,尤其北宋是宋人接受陶潜的关键时期。《岁寒堂诗话》卷上谓:“陶渊明、柳子厚之诗,得东坡而后发明;子美之诗,得山谷而后发明。”宋人尊杜,乃北宋中期儒学复兴的产物;而陶诗之显,则北宋新旧党争所以致之。循着当日新旧党争从政见之争到意气倾轧的衍化,从一个侧面上说,宋人的价值取向随之发生了由尊杜而崇陶的变化。晁补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接受陶潜的。本文即从这一视角来考察晁氏绍圣以来的词风及其意义的。晁补之“幼豪迈,英爽不群”①。初入馆职,尝自谓:“犹将奋发于有为。”②黄庭坚称:“晁子胸…  相似文献   

16.
使用“为虎作伥”要弄清谁是虎谁是伥 《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183;裴铡《传奇&#183;马拯》:“此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给老虎带路去吃别人。后用“为虎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帮助恶人干坏事。孙中山《革命原起》:“适于其时,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比之清廷为尤甚。”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书大传·周传·鸿范》上说:“食者,万物之始,人事之所本者也。”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也说过: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可见,饮食既为人类生存所  相似文献   

18.
周锦 《新闻世界》2009,(6):158-159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安徽自古物华天宝。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如北宋著名的文人画家李公麟,《宣和画谱》记载日:集众所善,以为己有,更自立意,专为一家,若不蹈袭前人,而实阴法其要。其所绘《五马图》黄庭坚在后跋:“……盖神骏精魄皆为伯时(李公麟的字)笔端取之而去……”有“宋书殿军”之称的南宋著名书家张即之,  相似文献   

19.
宋朝的内参     
这几天回看2011版电视剧《新水浒》,有个镜头让人笑崩了:李逵那大肚子货,打开包肉的油纸,纸上赫然印了4个大字——“法制日报”。宋代没《法制日报》,李逵也无法穿越。但宋代确有报纸,官办报纸多为手抄版,被称为“邸报”;民间或私办报纸,除手抄外,还有印刷版,称为“小报”,偶尔也称“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编《辞源》,内容丰富,方便读者,其功不小,然亦有未尽善处。今举三条,辨正如次。一、《辞源》“骨更”字条下云:“(一)食留咽中。见《说文》”。按:《说文》曰:“骾,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晋语》:卜籀曰:狭以衔骨。韦注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曰骨骨更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食骨留咽中,,这个“骨”字是少不得的。如果仅是“食”留咽中,则为因噎废食之“噎”矣,不成其为“骾”了。旧本《辞源》作“骨留咽中也”,省一“食”字,犹不失原义。今《新华字典》解作“骨头卡在嗓子里”,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