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海市市民体育行为与倾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市民生活体育行为与倾向进行了研究,为构建上海市生活体育设施模式提供依据。结论:(1)市民体育行为现状:日常生活圈主要以健身活动为主,周末生活圈主要以休闲体育活动为主,节假日生活圈主要以特色度假体育活动为主。(2)市民体育行为倾向:日常生活圈呈现出由传统型向健身、休闲、娱乐和社交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周末生活圈市民希望以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为主,节假日生活圈市民希望参与更为新颖、丰富的特色度假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功能,旨在寻求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道路与方法。研究结论指出:后工业时代人类对人文精神的呼唤,及对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的强烈渴求,都在呼唤偏重养生、顺应自然、休闲娱乐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性回归。并提出建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传承有赖于民众深层次意识里本土化觉醒,以及教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扬传承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3.
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背景下,建设更具全球影响的体育文化中心是一项重要的建设目标,这是基于上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时代选择。作为我国近代体育的发祥地之一,上海形成和发展了海派体育文化,体育与文化相伴而生。让体育文化立起来、让体育文化活起来、让体育文化走出去是体育文化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基于此,提出体育文化中心建设的路径:一是培养市民养成主动自觉的运动意识和行为方式,不断提升市民的体育文化素养;二是加强以运动项目为核心的体育文化建设,塑造与弘扬体育精神的文化影响力;三是大力发展体育文化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打造更多高品质的体育文化产品;四是发展具有上海文化特色的赛事市场和球迷文化,打响上海体育文化品牌知名度;五是传承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多种主题的体育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唐代长安体育的文化区域形成过程、原因、区域内体育特点及其功能进行探究。研究认为,中国两宋之前的城市体育发展有着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模式,中国城市体育文化以"片状"区域的形态存在,虽外部隔离,但内部具有体育发展的公共空间,依托于区域内人群特征实现区域化和功能化。其典型代表唐长安体育发展形成为宫廷、市民两大系统,由官僚集团充当文化桥梁,再现了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风""雅""颂"结构。同时。其市民体育文化系统又分化为"官僚文人""商业""宗教"等区域,并形成了各自的体育生活空间、文化形态和功能。研究对认识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独特过程和特点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模式的理论范式出发,论述文化模式对各阶层休闲体育活动的影响与作用,并从文化层面建立各阶层参与体闲体育的文化差异模型。将社会阶层等级的休闲体育划分为以文化为特质的自我实现文化模式、以娱乐为特质的情趣体验文化模式和以健康为特质的康乐文化模式。从休闲体育文化的价值精神层面、象征符号层面等对3种休闲体育文化模式进行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6.
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下,城市广场体育文化逐渐成为我国城市文化中最为活跃的娱乐与休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精神面貌。通过对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概念的释义,探讨其所具备的特征与功能;依据大庆市广场体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背景,提出了大庆市广场体育文化建设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地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新疆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与发展的,新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草原体育文化、绿洲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呈现出各区不同的特征.草原体育文化是以游牧为主的"体育动态文化",崇拜尚力,具有较强的竞技性,以北疆为代表;绿洲体育文化是以土地为中心的"静态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游戏、娱乐、趣味、生活化的特点,以南疆为代表;东疆则以歌舞见长.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在休闲体育中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进入休闲,是社会和谐发展和小康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民间传统体育,承载着东方人特有的与自然和谐同步的休闲娱乐观,在休闲时代将获得新生的土壤,极大地丰富和充实由西方体育独领风骚的当代体育,也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纪复兴写下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9.
民族传统体育——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其功能具有休闲娱乐、养生保健、竞技等,但其现代化与全球化却举步维艰。提出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冲破禁锢、打造现代化环境,实现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标准化,实现竞赛和普及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等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的具体设想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休闲时代为传统体育文化的振兴提供了土壤。鄂西传统体育的健身、游戏、养生等功能,与当今体育休闲需求有较高的一致性;因地域的特殊性,它除具备悠闲娱乐等传统体育的普遍特性外,还有着山地民族勇敢顽强、团结互助、乐观浪漫的文化特质。分析了鄂西传统体育文化在休闲时代的价值:造就集体品格,发挥教育特殊功能,满足现代健身休闲需求。探究了振兴路径:与区域社会发展相溶,扩大本体影响力;步入学校体育,筑牢传承主阵地;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提高本体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海派文化、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弄堂游戏的阐述,指出弄堂游戏进入体育课堂的意义,同时结合弄堂游戏的功能和价值,分析开展弄堂游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开展弄堂游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发强 《体育科研》2009,30(4):36-37
龙舟文化在树立城市形象、凝聚市民人心、繁荣城市经济、增强城市竞争力和活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龙舟文化是爱国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文化、开拓进取文化;龙舟文化得竞技之美、得大众所爱;弘扬龙舟文化与发展地方经济相得益彰,并且十分契合生态文明理念。上海在开展龙舟运动、运作龙舟赛事和弘扬龙舟文化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文化本原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基;同样,古希腊体育文化本原是古希腊体育的精神内涵,主要尝试从哲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古希腊文化本原的分析,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对古希腊体育文化的本原加以分析,从而能更好的了解古希腊方体育项目的内在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4.
江西客家民俗体育历史源流及其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客家主要聚居于赣闽浙三角地区,该地区地大山深,具有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族性、宗教等社会因素构成了其特有的社会文化,其中与风俗有关的物质和精神成分构成了江西客家民俗体育文化.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即传承了中原汉族传统文化;由于客家人到处迁徙,吸收了各地的民风民俗,因此多元共生形成了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复杂性、多样性,其中赣南原住民对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也是其中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韩冬 《体育科学》2005,25(6):87-93
运用城市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对上海、北京和沈阳三城市市民就体育活动对市民提高素质的认同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三大城市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社区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职工体育等多种形式而开展。通过对各类体育活动的参与.提升了市民的综合素质;2)城市体育活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城市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形象的改善与提高等方面,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城市的整体文化理念,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三大城市体育活动对市民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对市民的思想道德的提升;对运动参与者创新素质的开发;对市民心理的完善;对市民的身体(健康)素质的强化和对市民审美素质的提高上。针对现阶段三城市的具体情况提出:1)提倡“素质”体育现;2)注重需要动机的转换;3)更新学校体育的观念;4)重新定位职工体育的价值;5)开发群众体育的社会集群性;6)挖掘竞技体育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它是以体育为载体,承载着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武术的产业化就不可能脱离武术的文化意义,而仅谈武术运动的产业化。从武术文化的角度研究产业化,全方位分析现状,为武术文化的产业化寻找更多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陈珊  洪金涛  徐悦 《体育科研》2016,(4):22-27,33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300名外籍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对32名在沪外籍人士进行了深度访谈,从上海体育文化的整体印象、国际赛事举办情况、社区体育设施配备情况、市民体育参与情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了解了生活在上海的外籍人士对上海城市体育形象的一些看法,从而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有强 《体育科研》2012,33(2):39-45
在对城市文化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进行了历史回顾,分析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结构、与上海城市文化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上海建设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战略,探讨体育赛事如何在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竞技运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属性。社会文化和竞技运动文化两个方面都可以形成竞技运动者价值实现的困惑。竞技运动文化性困惑的克服在于主体意识的回归与觉醒、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