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探究实验方案二](第93页)中,提出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希望学生观察到"反应前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的总质量"的现象同时,还能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物  相似文献   

2.
张军 《化学教与学》2012,(10):95-95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中和反应"活动与探究"(第193页)中,提出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必修)第32页上以FeCl_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实验来证明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并说明许多反应是可逆反应。但是中学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提出该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学生容易提出质疑,教师若不能有效地解答,将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不良影响。鉴于此,本人通过实验对此反应进行探究,找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希望能为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必修2(2007年7月第3版),第68~69页:乙烯分别通入试管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笔者认为,教材需要的乙烯气体往往是现场制取的(教材附带的演示实验光盘中同样如此),这样费时费劲,很不方便:而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配制费时,并且四氯化碳有毒、气味难闻.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作以下简单的改进,可使实验效果明显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5.
问题提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人教版)62页上有这样一道练习。试解释下列事实:NaHS溶液呈弱酸性,Na2S溶液显较强碱性。然而,笔者认为NaHS溶液呈弱酸性的说法是不科学的,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祁学俊  孙玉 《化学教与学》2010,(10):73-73,55
一、问题的提出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化学2〉〉P32页。为证明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设计了如下实验:“取5mL 0.1mol/LKI溶液.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继续加入2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取上层清液,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  相似文献   

7.
余灼森 《化学教学》2007,(9):36-36,72
1 问题的提出 在乙酸乙酯制取实验中(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71页).我们往往先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而使溶液呈红色,当收集了乙酸乙酯后,上层无色,下层红色,现象清晰.但振荡试管,却看到两层都呈无色.  相似文献   

8.
鲁科版化学教材必修I第43页《电解质》一节中,为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实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在方形透明塑料盒内加入0.01mol·L-1氢氧化钡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插入两个电极,连接电源和电流表,用滴管向反应容器内滴加0.2mol·L-1稀硫酸溶液,观察溶液中的现象和电流表读数。此实验想要达到的实  相似文献   

9.
正一、由"学"生"疑",教材中新制氢氧化铜的使用及学生的困惑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多次用到新制氢氧化铜来进行实验.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第75页【实验3】;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第79页【实验2】;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第104页【实验2】,同页教材中阐述: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制得双缩脲试剂,蛋白质遇该试剂时会呈现紫玫瑰色,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肽键的化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Na2CO3和NaHCO3鉴别实验是苏教版必修《化学1》教材第52页“活动与探究”中的一个内容。在第52页的表2—4列举了“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包括水溶性、酸碱性、热稳定性和与酸反应4个方面,然后参考这些信息来设计实验鉴别Na2CO3和NaHCO3。在这些性质实验中并没有提到CaCl2溶液与这两种盐溶液的反应情况。可是我们许多教师却将CaCl2溶液与这两种盐溶液的反应作为一种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210页第6题中提出淀粉溶液的性质问题。内容如下: 现有(1)食盐水、(2)淀粉溶液、(3)蔗糖水、(4)氢氧化铝胶体、(5)泥土的悬浊液等五种分散系。试把每种分散系所具有的性质在表中的相应格子里填上“√” 上面问题中,对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电解质能否凝聚一项根据课本内容似乎可得出这样结论:(1)课本中(206页)是把淀粉溶液作为典型的胶体溶液(溶胶)介绍的,故淀粉溶液应属于胶体溶液。(2)课本中(208页)又指出:“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一道化学试题中FeCl3浓溶液和Na2SO3浓溶液反应现象产生的疑问,设计实验对FeCl3溶液与Na2SO3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验证和理论探究,对它们之间的反应过程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实验化学>(2009年6月修订版)第55页"氯化钴溶液的变色原理"中安排了如下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总述Na_2S溶液和FeCl_3溶液的反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应,将Na_2S溶液滴加到FeCl_3溶液中和将FeCl_3溶液滴加到Na_2S溶液中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不同的.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希望能对这一反应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王春 《化学教学》2020,(5):75-77
对2019年北京高考理综卷第28题有关SO2与AgNO3溶液反应进行试题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提出几点问题思考;通过设计多组实验方案对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成分及上层清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进行实验探究,得出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主要为Ag2SO3和少量Ag、溶液中存在SO4^2-和[Ag(SO3)2]^3-的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二化学课本(必修加选修)第89页的[4-10]实验,“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收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化学课本第173页里有这样一句活:“盐酸和硝酸溶液都能够导电,它们跟硫酸一样,都是电解质。”在该课本的176页又说“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再结合第135页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和物,叫  相似文献   

18.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页【观察与思考】实验如图1所示,笔者在操作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含硫火柴高锰酸钾溶液AB注射器高锰酸钾溶液电阻丝含硫火柴图1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一、实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96页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安排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学生实验,用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关系。  相似文献   

20.
1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现行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80页“硝酸的氧化性实验”: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4mol·L-1)和浓硝酸(15mol·L-1),立即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发生的现象.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浓硝酸和稀硝酸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验证铜片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同.该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