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56页“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中采用了浓氨水和无色酚酞试液2种试剂。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1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图1),观察现象。浓氨水具有强烈的氨臭味,实验中虽然使用到的浓氨水不多,但往往还是弄得教室里臭味四溢,且该实验基本上只能作为演示实验,很难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2.
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分子”是本章教材的难点,我们设计了一种“氨的扩散”演示实验来说明分子的性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实验内容 取A,B两个50mL烧杯,向A杯注入浓氨水50mL,B杯注入蒸馏水50mL,滴加1~2滴酚酞试液,用1000mL烧杯  相似文献   

3.
装置如下 在试管中加入0.3M氨水20毫升和2~3滴酚酞,在烧杯内加入30毫升水和2~3滴酚酞指示剂。,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试管,可明显观察到试管内溶液颜色逐  相似文献   

4.
检验钠与水反应后,水溶液的性质时,一般是往溶液中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氢氧化钠。那么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到底何时加入酚酞好,加入酚酞后溶液是否一定会变红?按照高级中学课本第一册94页对实验作的规定“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去做,这样有利于学生直观而清楚地了解酚酞溶液不能使水变颜色,当“把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水的烧杯里”钠与水起反应后溶液的颜色立即发生变  相似文献   

5.
一、指示剂与中和反应 例(2005年江西中考题)如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为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只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酚酞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蒯世定 《化学教学》1999,(12):36-36,37
酚酞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通常说酚酞试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上述说法是否完善?怎样做好有关酚酞试液的实验等,需进一步研究.实验事实1.配制酚酞试液取0.1g酚酞,溶解在100g90%的乙醇中·2.浓硫酸遇酚酞显橙红色取2mL浓硫酸盛在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试液,立即显橙红色.将此橙红色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10mL水,橙红色的溶液褪为无色.加热另一份橙红色溶液.溶液变为黑色.取体积比大于或等于1:1的硫酸溶液2mL;加入1~2滴酚酞试液,都使溶液显橙红色或浅红色.3.浓盐酸、浓磷…  相似文献   

7.
近朱者赤     
实验用品:脱脂棉球2团、镊子1把、小表面皿2块、1000mL烧杯1只、酚酞试液、浓氨水.  相似文献   

8.
现行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的分组实验《分子运动》中 ,有这样一个实验 :氨分子的扩散。该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的缺点主要有 :一是实验时间过长 ;二是操作不易 ,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后 ,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上 ,易造成过多氨水流入试管中 ,与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接触 ,有碍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是氨水有挥发性 ,氨气对人体有危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现改进如下 ,如装置图所示 :操作步骤 :1 用滴管吸取浓氨水 ,滴在一条长 8cm、宽 1cm左右的滤纸上 ,每隔 ( 1 5~ 2 )cm处滴一小滴酚酞试液。滴好后把纸条一端用胶带固定在玻璃片中间。2 在集气…  相似文献   

9.
张军 《化学教与学》2012,(10):95-95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中和反应"活动与探究"(第193页)中,提出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兴趣1.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将学生引入化学殿堂。如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中的一个学生实验: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氨水、酚酞溶液,同时置于一个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酚酞溶液变红了,为什么两  相似文献   

11.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2.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3.
一、培养兴趣 1.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将学生引入化学殿堂. 如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中的一个学生实验: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氨水、酚酞溶液,同时置于一个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酚酞溶液变红了,为什么两种相互未接触的药品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14.
分子运动     
正1探究目的在密闭的环境中用氨水做分子扩散的实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改进原因在以往氨分子扩散的探究性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2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实验装置的密封性差,操作时浓氨水经常会逸散在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会严重污染环境,损害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不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而且试验中氨水的消耗量大,不经济。  相似文献   

15.
1 改进目的  了解实验室制取氨气的简易方法 ;验证氨气的溶解 ;节省时间节约药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 实验仪器和药品  废矿泉水瓶 (容积约 35 0ml)一个 ,玻璃导管 ( 90°)二根 ,橡皮管一段 ( 5cm) ,单孔塞一个 ,烧杯 ( 5 0 0ml)一个 ;固体氢氧化钠 ( 2 g) ,浓氨水 ( 3ml) ,酚酞试液一瓶。3 实验装置如下图4 实验步骤4 1 将上述实验用品中的矿泉水瓶、导管、橡皮管、烧杯按图中所示连接好 ,并用手轻捏矿泉水瓶 ,烧杯中有气泡冒出 ,松开手导管中液面上升 ,证明气密性良好。4 2 向矿泉水瓶中加入约 2g氢氧化钠 ,再加…  相似文献   

16.
浓盐酸挥发的限度是多少上海共和中学胡一毅(200070)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10ml的浓盐酸,配上相应橡皮塞,橡皮塞中间插入一根长约25cm的玻璃导管。另取一只广口瓶,广口瓶内加入20ml浓氨水,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将玻璃导管伸到广口瓶内...  相似文献   

17.
将两个直径为100毫米光洁无划痕的表面皿洗净,用蒸馏水冲洗后晾干,取一个直径比表面皿小的烧杯;把晾干后的一个表面皿凹面朝上平放在烧杯口上,再将三小段细橡皮管管壁剪开;等距离地卡在这个表面皿的边缘,作支垫物.取10毫升5%的硝酸银溶液;倒入干净无油的小烧杯内,加入1毫升4%的氢氧化钠溶液,有棕褐色沉淀生成,再逐滴加入26%的氨水,边加边旋转摇动烧杯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然后取1毫升新配制的2%的葡萄糖溶液,倒入小烧杯的溶液中,旋转摇动烧杯使其混合均匀,迅速倒在表面皿上,随即将另一个表面皿也凹面朝上的缓缓重叠放置…  相似文献   

18.
现行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的分组实验《分子运动》中.有这样一个实验:氨分子的扩散。该实验在设计上存在的缺点主要有:一是实验时间过长;二是操作不易,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后,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上,易造成过多氨水流入试管中,与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接触,有碍得到正确的结论;三是氨水有挥发性,氨气对人体有危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改进如下,如装置图所示:  相似文献   

19.
一、说明分子运动和化学变化的实验将杯底内壁贴有被水润湿的酚酞试纸的太烧杯,先罩在盛浓氨水的小烧杯上,看到贴在杯底的酚酞试纸变成红色;再将上述大烧杯罩在盛浓盐酸的小烧杯上,看到已变红色的酚酞试纸重又变成白色,大烧杯内还有白烟生成。此实验说明了 NHs 分子与 HCl 分子的运动,以及 NH_2与试纸中的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实验用品直流电源、U 型管、烧杯、干电池碳棒(带塑料盖)、硫酸钠溶液、酚酞、导线。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实验步骤(1)往 U 型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用碳棒做电极,用直流电源电解。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阴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短时间内红色液柱几乎不变。(2)若将 U 型管中液体按图2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若将 U型管中液体按图3所示倒入烧杯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