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培养兴趣1.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将学生引入化学殿堂。如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中的一个学生实验: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氨水、酚酞溶液,同时置于一个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酚酞溶液变红了,为什么两  相似文献   

2.
通用化学教材初中全一册,叙述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写道:“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烧杯里。”“钠跟水起反应后,使滴有酚酞的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这个现象说明有别的物质生成,这种生成物就是氢氧化钠(NaOH),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是氩氧化钠的一种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按上述实验步骤演示,结果学生误认为;氢氧化钠能使水变为红色。在另一堂课上我将酚酞改为在氢氧化钠生成后再滴入,结果学生没有上述误解。因此,我认为在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后滴入酚酞好。  相似文献   

3.
检验钠与水反应后,水溶液的性质时,一般是往溶液中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氢氧化钠。那么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到底何时加入酚酞好,加入酚酞后溶液是否一定会变红?按照高级中学课本第一册94页对实验作的规定“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去做,这样有利于学生直观而清楚地了解酚酞溶液不能使水变颜色,当“把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水的烧杯里”钠与水起反应后溶液的颜色立即发生变  相似文献   

4.
《湖南数育》1979.11期发表了周显德同志的《钠跟水起反应的实验何时加入酚酞好?》一文,读后觉得尚有可商榷之处,提出来就教于作者和其他同志。在通用化学教材初中一册里,指示剂酚酞溶液首次使用于钠跟水起反应的实验中。按照课本(第141页)对实验操作的规定“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去做,有利于学生直观而  相似文献   

5.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56页“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中采用了浓氨水和无色酚酞试液2种试剂。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1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图1),观察现象。浓氨水具有强烈的氨臭味,实验中虽然使用到的浓氨水不多,但往往还是弄得教室里臭味四溢,且该实验基本上只能作为演示实验,很难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和反应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的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通过溶液的颜色的改变,学生明确了酸和碱是能反应的,课本的实验到此为止.然而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放在通过实验来加深对实验现象的印象,或者是对实验结果的验证上,就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用品直流电源、U 型管、烧杯、干电池碳棒(带塑料盖)、硫酸钠溶液、酚酞、导线。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实验步骤(1)往 U 型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用碳棒做电极,用直流电源电解。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阴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短时间内红色液柱几乎不变。(2)若将 U 型管中液体按图2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若将 U型管中液体按图3所示倒入烧杯中,发  相似文献   

8.
张军 《化学教与学》2012,(10):95-95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中和反应"活动与探究"(第193页)中,提出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相似文献   

9.
高级中学化学"钠跟水起反应"实验(见教材图4-1).从图上可以看出:把用拇指堵住装满水的试管放进烧杯里,如果烧杯太小,操作很不方便,如果烧杯太大或用玻璃水槽,那么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低,影响实验效果,或者需要更多的酚酞试液.更重要的是:如果试管口稍大,拇指很难堵住管口,空气会进入管内,且用拇指堵住管口,也不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一、指示剂与中和反应 例(2005年江西中考题)如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为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只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通常演示氨水性质实验所采取的方法是:取两个烧杯。在其中一个加入20raL的蒸馏水并滴加2—3滴酚酞试液;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10raL的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了几分钟之后,装有酚酞试液的烧杯就会变红。  相似文献   

12.
邱峰 《考试周刊》2008,(10):223
先说一次学生探究实验.学校开设探究式学习研究课,教学内容为"酸碱指示剂",由王老师执教.为了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活动,了解指示剂的性质,实验教师给每个小组(2人为一小组)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稀硫酸、固态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烧杯、玻璃棒、试管等.  相似文献   

13.
实验是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基础.现就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一、发挥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课堂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演示实验应起实验操作示范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和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到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受到良好实验习惯和严肃认真科学态度的熏陶.二、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更重要的作用是,要密切配合课堂教学,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启发和帮助学生形成新概念、掌握新知识.我的做法是尽量使分散的、单个的实验串联在一起,形成系列实验.这样不仅节省了实验时间,又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物质的性质等有关知识.例如,在学习硫化氢的化学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将硫化氢的发生装置和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三氯化铁溶液、亚硫酸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广口瓶分别用双孔橡  相似文献   

14.
1.化学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分别向装有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的两支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都变成红色,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课外活动中,蓝瓶子实验是屡见不鲜的,它具有有趣、易成功等特点.本文参考有关文献,改进蓝瓶子实验成为有五花八门的变色瓶,它不仅具有蓝色,而且还有红紫色、紫色、绿色、黄绿色等多种颜色,十分有趣,可供学生课外活动化学实验用.一.仪器和药品1.仪器:7个200mL平底烧瓶(配上橡皮塞子)、100mL烧杯1只2.药品:配0.7mol·L-‘KOH溶液800毫升、5%NaOH溶液、35克葡萄糖、10毫克亚甲基蓝、1毫克酚酞、1毫克甲酚红、1毫克甲基红、1毫克钛黄、1毫克偶氮紫、l毫克酚红二.实验步骤1.在1000mL烧杯中,加入0.7mol·L-‘K…  相似文献   

16.
1实验探究实例及分析 在第一年上《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一课题时。学生按照课本的实验探究步骤:烧杯中加入10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变成无色,取无色溶液在玻片上蒸发,观察现象,最后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第二学年的时候,我在此把这个实验进行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1实验探究实例及分析 在第一年上《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一课题时。学生按照课本的实验探究步骤:烧杯中加入10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变成无色,取无色溶液在玻片上蒸发,观察现象,最后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第二学年的时候,我在此把这个实验进行了改变。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要逐步进行.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要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化学教师要选择一些趣味实验来调动学生兴趣.如:在第一节化学课时安排一些趣味实验.用清水变牛奶实验(即向澄清石灰水中加碳酸钠溶液或吹呼出气体)、鸡蛋在食醋中跳舞实验、蘸酒精的手帕燃烧手帕不坏、向事先用酚酞写下"化学"的白纸上喷洒碳酸钠溶液等趣味实验和自然界的一些奇妙化学现象创设学习情境,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告诉学生在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Na2 O2 的性质实验值得研讨。一、教材P .3 2 [实验 2 5 ]最好用大试管 ,取 0 .3 g过氧化钠 ,用滴管滴加 1mL~ 2mL水后 ,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检验产生的气体 ,木条复燃 ,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如果Na2 O2 的量少或滴加的水少 ,产生的氧气就少 ,用图 2 6所示操作通常情况下不能复燃。并且 ,验证完氧气后 ,还可滴加酚酞 ,通常溶液会先变红 ,稍一振荡就立即消失。接着 ,取一只 1 0 0mL的烧杯 ,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 ,加 2 0mL~3 0mL水 ,再滴加酚酞 ,溶液显红色且不会消失。二、教材P .3 …  相似文献   

20.
正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化吗?浓氨水酚酞溶液C A B近年来随着化学教学的不断改革,化学实验改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化学实验的微型化成为化学实验改革的一大亮点,针对教材中的典型实验我们进行了"微型化"设计,并作了有益探索和尝试,现将有关实验案例的微型化设计展示如下,与大家共享,望大家指正。一、探究微观粒子的特性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这些微观粒子不是静止不动的,总在不断运动。为了探究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特性,初中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