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五步三查"教学模式是《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结以杜郎口中学为首的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课改初期遇到的普遍问题,总结出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具体步骤为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对学、群学;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三查是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  相似文献   

2.
上学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赴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新学期开学后,教科室印发并组织学习了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教务处在二、三年级设置了课改实验班,并确定语、数、外、政、史五个学科的教师们作为先行者,在日常授课中必须尝试采用杜郎口模式进行教学.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给我的启发很大,我感觉这是真正的还课堂给学生,真正地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从知道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来,一直想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教务处刚好安排我担任了三年级的课改实验班的政治课教学任务,因此学校布置完此项工作后,我就风风火火地开始了我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在杜郎口中学毕业生对“杜郎口”的认知中,杜郎口中学以严格的程式化管理,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的心态,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以小组合作,先学后展和互助点评的教学环节组成了翻转常规的教学模式;养成了学生囿于“杜郎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信的人生态度.杜郎口中学毕业生在喜欢和认可“杜郎口”的同时,也对其做了辩证的评价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在“杜郎口”是自主抑或他主,是探究抑或接受,是普适性存在抑或特殊性存在等方面,杜郎口中学毕业生较之其他人的“杜郎口”认知更为复杂,为辩证认识自主教育与严格管理和教师作用以及教育改革与学校生态的关系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4.
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是一种颠覆性的课堂教学改革,前往杜郎口中学学习者络绎不绝。大多数学习者是从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层面去学习,在实际运用中有所效果。本文试从教育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个角度探索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杜郎口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最东边的一个乡镇。杜郎口中学座落在距镇3公里外的旷野中,但就是这样一所偏僻的农村初中由于其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关注,刮起了一股“杜郎口旋风”。其改革的特色在于提出并实践了以学生自主参与课堂为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学刊》、新华社《内参选编》、《当代教育科学》、《山东教育》等纷纷刊登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事迹,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来实地考察,学校组织教师蹲点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杜郎口中学作为课改名校,有许多值得其他学校借鉴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等,这些都与其浓郁的校园文化、神奇的课堂、习惯良好的学生、敬业的教师分不开。而且杜郎口中学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杜郎口中学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成功地使学生由厌学转变为乐学,升学率从曾经连续10年在县里考核倒数进入了全县第一第二名,学校本身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得到快速发展。其课堂上独特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成为学习和研究的焦点。杜郎口中学从一个薄弱落后学校成为成功典型的深层次经验包括:以质量立校、以改革兴校、依法治校、重视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8.
始于世纪之交的十年课程改革,让我国的教育内涵发展从关于学校的政策制度设计走向了在学校中的课程教学评价的变革,一大批教育专业人员孜孜不倦地在一线探索真正的教育专业实践,寻求中国教育内涵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年来各地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探索,如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锡山高级中学、余杭高级中学等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有力的证据。《上海教育》近两期报道的静教院附校、青浦一中、洋泾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更是面向课堂教学本质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茌平县的一所农村乡镇学校,从1997年开始,在校长崔其升的带领下,从乡土学情出发,锐意改革,大胆实践,创造了杜郎口奇迹,在中国教育界刮起了一股杜郎口旋风。中国教育学会评价它是“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创新教育的原创性典范,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杜郎口中学已被《中国教师报》确立为全国教师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0.
前一阶段,校领导组织我们参观学习了杜郎口中学以及本地学习杜郎口经验的成功学校,目的就是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知导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实效,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