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亟待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华 《教师》2010,(6):111-112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当前农村小学师资缺乏、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正>农民对知识的崇尚突出表现在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上,他们渴望子女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更高的学历,进而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教师队伍却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教师整体素质无法明显提高。农村学生家长和学生受教育的强烈渴望与教师素质提升缓慢明显矛盾。优化教师队伍是实现农村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师资力量不足是农村学校广泛存在的问题,这个现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更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一名农村小学基层领导的视角目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危机四伏,令人堪忧。危机一:队伍严重缺编。就我所在的乡镇而言,全镇十五所村小学,绝大多数村小教师人数等于教学班数加一。尽管近几年上级派来了几名特岗教师,也只是  相似文献   

4.
目前,不少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环境恶劣,教师教育经费不足,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师待遇较差.改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水平,是确保我国广大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关系到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所在,更是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前,不少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环境恶劣,教师教育经费不足,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师待遇较差。改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水平,是确保我国广大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关系到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所在,更是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李伟龙 《考试周刊》2015,(13):14-15
<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呢?我谈谈看法。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强化教师队伍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引导广大教师强化师德修  相似文献   

7.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全心全意地领先教师队伍,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教师队伍。当前,全省工作重点是“三农”问题,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我省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教育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求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加快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必须把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和提高整体素质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师德,教师职业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今形势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而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师德,对学校、教师、学生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至关重要。但是,当前在教师队伍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师德问题,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影响了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净化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9.
师德,教师职业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今形势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而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师德,对学校、教师、学生乃至整个教育事业都至关重要。但是,当前在教师队伍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师德问题,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影响了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净化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美云 《江西教育》2006,(19):28-29
要办好教育,人才是关键,要办好学校,教师是根本。俗话说得好:“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师资问题,是农村教育的重要问题,没有好的教师队伍就办不出高质量的学校。为此,校长应该把引进师资、留住教师看成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的提高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县城与乡镇的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边远的农村,经济薄弱、交通不便,城乡差距较大,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增强,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读书舍近求远,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往县城送。同时,不少骨干教师也不安心在…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发展,教师为本"。乡镇农村学校的小学教师是农村学校中比较庞大的群体,他们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农村小学生。农村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国民素质提高的最广大的基础,而乡镇小学教师素质的优劣正是决定这个基础的关键。所以,提高乡镇小学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个重大的课题。一、当前乡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自身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虽然乡镇农村小学教师通过师资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其总体情况仍然不适应21世纪乡镇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乡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优化结构,“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但由于历史的、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小学师资状况不尽人意。一、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⒈知识结构不合理在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中,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是其核心部分。我们在对农村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调查中发现,有44.6%的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没有购买过教师必备的工具书。从教师个人拥有图书资料的总份数…  相似文献   

13.
农民对知识的崇尚突出表现在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上,他们渴望子女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更高的学历,进而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农村的教师从伍却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教师整体素质无法明显提高。农村学生家长和学生受教育的强烈渴望与教师素质提升缓慢明显矛盾。优化教师队伍是实现农村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夏育阶  张义 《湖北教育》2003,(16):44-45
教师是承担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在学校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前不久,我们对烯水县14个乡镇区、13所县直学校的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感到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农村小学教师要胜任当今的教育工作,跟上时代的脚步,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最重要的是还要有良好的师德素养。第一,教师要热爱教育,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小学教师的劳动周期长,不像其他职业那样允许有较大灵活性和流动性。保持足够的稳定性是教育事业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些农村小学教师常常因自己分配的地方不理想,所在学校不如意,生活条件不如人而唉声叹气怨这怨那,把气发在学校。学校的事情不愿做,即使做了也是拖拖拉拉,敷衍塞责,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的矛…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整体上决定着农村地区、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通过对甘肃省C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现状的调研,发现目前西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既超编又缺员;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职称分布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有待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严重,断层现象明显;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缺乏,知识结构失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来源结构单一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西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小学教育改革之所以陷入困境,其重要原因在于小学教师培养出现了"去师范化"、"去农村化"和"去小学化"三重倾向,严重影响了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并逐步演变为拉大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一个重要诱因。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政策语境下,构建"本土化"取向的全科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是创新小学教师人才供给渠道可行的突破口。全科教师教育把小学教师视为小学教育的第一资源,可以优化小学教师专业结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缩小城乡师资差异,促进教育底线公平;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复兴小规模学校,弘扬乡土文明建设,因而成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强名师培养,为农村学校培养中坚力量,增强教师队伍的责任感,加强校本研训工作,推动教师素质整体提升,以师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师资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教师是教育行为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有一条深刻的体会: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与劣,一个乡镇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快与慢,一个市、县学生全面素质的高与低,最根本的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程度。提高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除了需要过硬的环境、设施条件外,关键的是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可靠保障。 过去几年,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小学教师中年轻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还有部分代课教师、非师范类教师,教师队伍素质参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关键。但是,在广大农村学校硬件条件得到普遍改善,农村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管理不顺等老大难问题仍然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