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问:我常常在书报中看到“采风”,什么叫“采风”呀?答:“采风”的说法起源于我国古代,那时“采风”的含义主要是指采集民歌。民歌是个总称,它包括民谣,后来又包括谚语,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易》中,就有产生于商代的民间谣谚。公元前五百多年时编写的《诗经》,其中《国风》的绝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它们都是从民间采来的。由此可见,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很早,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2.
《诗经》民歌能在房县千古流传,除了房县与尹吉甫的历史渊源以外,靠近周代文化中心的地理因素和房县人民自古好歌的的习俗也是重要原因.《诗经》民歌在房县流传地域广泛,形式多样.现在流传的《诗经》民歌不仅内容丰富,“后缀式”、“嵌入式”的形式创新也使其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意义相同式”是房县《诗经》民歌传承的一种特殊现象.《诗经》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意义对房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取”字别解《诗经·魏风·伐檀》:“胡取禾三百廛兮”的“取”,课本及各家选本都不注,也许是因为它是个常见而通俗的字,毋须解释。一般都把这个字解释成“拿取”或是“夺取”。但仔细推敲一下,还可以有别的解释。《伐檀》是魏国的民歌,魏国于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所灭。所以,《伐檀》当是  相似文献   

4.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其作品产生于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期,后由西汉人刘向编定成集,并题名为《楚辞》。“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它的诞生是诗歌形体的一次解放。它冲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代之以参差错落、迭宕活泼的句法,篇幅长,容量大,很适宜表现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通观《楚辞》全  相似文献   

5.
“三部曲”一词源出于古代希腊。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公元前456年)首创了“三联剧”(即三部曲)的悲剧形式,并创作了反映父权制对母权制的胜利和法治精神对血族复仇观念的胜利的三部曲《俄瑞斯忒斯》(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女神》)。从此,“三部曲”这一名称问世了。不过,这时的“三部曲”是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是针对音乐艺术而言的。  相似文献   

6.
嘉兴是一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它的名称经过多次变更.现在嘉兴是三国时确定,一直沿用至今.嘉兴最古的地名叫长水.关于建置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周敬王六年置长水县.”《嘉禾至元志》引《嘉禾记》;一是“嘉兴本号长水县,周敬王十年置.”《嘉禾至元志》引《吴地记》.(周敬王六年是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十年是公元前510年).这两种不同的说法有一些共同的条件:一、都在周敬王时期,二、六和十都是个位数字,而这两数字的书写也比较相近,可能是前人抄书时的笔误.如果要确定一个建置的年分,应定在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嘉兴的历史如果从长水建置算起,到现在已有二千四百九十二年了.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在几十年前曾经刊登过《〈孔雀东南飞〉民歌特色》一文(该文被收入中学教参),该文分析了《孔雀东南飞》在“序曲与尾声”、“连绵字与叠字”方面的民歌特色,《孔雀东南飞》所体现的“民歌特色”不唯于此。本人在此试就《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民歌特色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8.
东蒙民歌     
即内蒙古东部地区民歌。其中包括锡林郭勒盟以及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的民歌。内蒙古民族是歌咏的民族,音乐的民族,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唱自己的民歌。他们尊崇歌唱,也尊崇善于歌唱的人,称民间歌手叫“道亲”,称说唱艺人叫“郝什切”,他们是最受尊敬的人。民歌分两大类:圣乐、宴歌、赞歌称“图林道”;歌唱爱情,赛马时以游牧中演唱的称“育林道”。歌词内容大多歌唱英雄,曲调嘹亮,悠长,亲切而又沁人心脾,朗诵性强,节奏性弱,装饰音多而细腻。五声羽调式及商调式使用得最多的民歌有《嘎达梅林》、《英雄陶克特胡》、《田和》、《我们的家乡》…  相似文献   

9.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题目是后人加的.邹忌,是齐国的大夫.齐王,这里是指齐威王,据《史记·六国表》,当于公元前三七八年至公元前三五○年在位;据《竹书纪年》,当于公元前三五七年至公元前三二○年在位.讽,即讽谕,规劝,就是用暗示或者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说明道理,使别人接受.谏,下级劝上级称谏.纳谏,就是君王接受巨下的劝告.“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语法结构是兼语式,其中“齐王”是兼语,如果分成两句话讲的话,就是“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相似文献   

10.
“歌”,“行”、“吟”是古诗的体裁,这些名称,在汉魏六朝的民歌乐府中就有了,如《子夜歌》,《饮马长城窟行》、《白头吟》等,有时“歌行”也连称,如汉乐府民歌的《怨歌行》。“歌”有纵情歌唱的意思。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上读过的乐府民歌《敕勒歌》,描写敕勒平原的辽阔无边,畜牧的兴旺景象,宜于放声歌唱。“行”与“歌”的不同在于它有“衍其事而歌之”的意思,就是在歌唱中铺叙纪事。通常“行”是一种可以歌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诗经》中的“词头”这一语言现象,历来有多种解释方法。《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是对《诗经》时代民歌的记录整理,具有民歌的特色,从民歌的特点出发,可以对《诗经》中的“词头”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以黄流话演唱、流行在海南岛古崖州西部黄流沿海一带的民歌,当地人士称之为崖州民歌。现在,《崖州民歌》一书的目录,摊开了放在宽大的电脑桌上,我略一浏览,脑海里便立即翻卷起了朵朵浪花。我惊叹本书规模之宏大。本书既有论说性的“崖州民歌初探”,七十余页;又有民歌四册,第一册为“短歌歌词荟萃”,第二、三、四册为“长歌歌词荟萃”,共一千余页。这是一部崖州民歌大全,在民歌的收罗编排和对民歌的综合论说上,展现了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完成如此规模的“大全”,肯定得花费多年的时间,付出大量的心血。我惊叹本书作者之广博。民歌的搜集、整…  相似文献   

13.
冯梦龙在《挂枝儿》、《山歌》评注中体现了他进步的文学主张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深刻地揭示了明代民歌的思想内涵,标举了民歌的“情真”这个核心的审美价值,用评注的方式总结出了民歌创作风格特色和技巧方法,总结出民歌俚俗、尚奇、谐趣等审美价值取向,揭示了民歌在艺术方面的魅力.冯梦龙对民歌美学理论的探讨是开创性的,对我们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嘹歌”是壮族人民喜闻乐唱的一种民歌形式.由于歌唱时歌句的尾音都用“嘹——嘹”来拖腔,因而人们称之为“嘹歌”.“嘹歌”是从一九六一年开始搜集整理的.先由田东县文化馆搜集整理了八百多行.后由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两次派人下去,深入发掘,共搜集到手抄本和口头记录约一万六千多行.其内容丰富多采,从各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而基本内容则是由《日歌》、《夜歌》、《散歌》三部份组成.第一部分:《日歌》,就是白天唱的歌.它又包括《三月歌》、《日歌》、《入寨歌》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国风》是否是民歌,是《诗经》学论争焦点之一。从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国风》民歌说的内证、外证以及诗经研究之文学视角看,“国风非民歌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初小語文第八册《永远跟着毛澤东》一課包括两首民歌: 第一首《永远跟着毛澤东》选自《爬山歌选》。“爬山歌”是內蒙古民歌的一种,歌詞每两行为一节,每节第一行采用人民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第二行的意思,第二行正面說明歌詞的主要意  相似文献   

17.
语文练习     
一、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国风”,绝大部分是民歌,《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杰作。B.《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代表,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称为“唐代传奇”,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明清时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高峰,产生了一批名著。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财富,其中元曲即杂剧,是以曲词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D.《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作的一套小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在历史上被誉为”歌海”.在这烟波浩渺的“歌海”中,七言民歌是最主要的形式,而且也是最受人们欣尝的形式.歌仙刘三姐所唱的山歌,绝大部分都是七言的.歌剧《刘三姐》中那些清新优美的七言民歌,至今还以它那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拍手叫绝.七言民歌为何会有如此蓬勃的生机,致使在民间被大量创作出来并得以广泛  相似文献   

19.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_______朝诗人_______的《 》中的诗句。 2.成语“黔驴技穷”出自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的《 》一文。 3.《赫耳墨斯的雕像》、《蚊子和狮子》选自约公元前六世纪_________(国家)寓言作家________的《 》。  相似文献   

20.
1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西部歌王”王洛宾老人在“第四届上海国际广播音乐节”上出语惊人,他说:中国西部民歌是文学与音乐的最好结合,时下流行歌曲的缺陷在于仅有好听的旋律,而无“文学”之美,所以难有西部民歌那种长久流传的魅力。我们认为,王老前一句说得极为准确。西部民歌,远的如《兰花花》、《三十里铺》、《走西口》,近的如《九里里山圪塔十里里沟》、电影《黄土地》、《人生》插曲,的确唱尽了文学的悲们感和人情味。让人们体味到贫脊的艺术往往生命更顽强,西部民歌将比时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天王”“歌后”活得更加长久。西哲曰多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