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次数之多,是我国解放以来所少有的。据笔者粗略统计,由大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曾涛主持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就有六次;再加上彭真会见港澳记者,赵紫阳会见港澳代表(其中有新闻界人士),马烽、张贤亮等作家会见港澳记者,以及全国记协组织各界代表与中外记者对话等,各种形式的记者招待会约有十余次。在这些记者招待会上,中外记者提出了有关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以及国内外舆论所关心的很  相似文献   

2.
任琦 《新闻实践》2009,(12):50-52
新出版的《朱镕基答记者问》开篇,收录的就是朱镕基作为国务院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的全文。每年举行一次的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不仅是阐明党和政府立场、阐述政府工作、叙写世人瞩目的中国故事的政治传播场,也成为各路媒体一展身手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3.
各种形式的记者招待会开始盛行迄来。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十三大期间举行的一系列中外记者招待会,特别是赵紫阳等中央领导同志面对中外记者的提问,侃侃而谈、妙趣横生的情景,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与此同时,在京、津、沪、穗等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外事、文化等活动中,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也日趋增多,从而大大丰富了报  相似文献   

4.
记者招待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性的记者招待会,如外交部等部门的例行记者招待会,这类记者招待会由专职发言人出席并主持。一类是专题性的记者招待会,是由有关部门的主管领导甚至是政府的最高领导出面。就某一事件或某一范围的问题接受记者的提问。无论是专职的发言人还是有关领导,在记者招待会上,他们都是政府与外界公众沟通的代表。他们所承担的以及公众所关注的首先是他们的公务角色.公众需要从他们的发言演讲中了解政府的立场态度和政箫措施.但同时.  相似文献   

5.
我国记者招待会的由来——记者招待会史话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记者招待会是一种发布新闻与采访新闻的有效方式,它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许多部门的重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负责同志指出,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改进和完善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两会中,记者招待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源,今年两会期间举行了十五场记者招待会,每次记者招待会现场都会有几百名记者在场,但是举手提问的就只有几十人或更少,大概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能有幸当场提问的则更少,一般每场在十五人以内,只占现场记者人数的三四十分之一。对于其他没有提问的记者来说,如果纯粹是为了来听、看记者招待会的话,那么在电视直播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在网络上还更直接明白些。记者招待会现场这些没有提问的记者想在招待会上收获什么?对于他们而言,记者招待会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  相似文献   

7.
靖鸣  刘锐 《传媒观察》2005,(1):18-19
近两年我国各级政府和许多部门积极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实行政务透明,打造阳光政府,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看到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正确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塑造政府形象等方而的正而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其可能引的问题,尤其是对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新闻发言人制度可能刘一新闻的阻滞, 可能影响记者采访权和监督权的实现。 各级政府机关、行政部门掌握着大量一手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材料,是记者发掘新闻的重要来源。政府的各种举措和各项政策对广大众来说,是关乎其…  相似文献   

8.
我国记者招待会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招待会是众所周知的一种发布新闻与采访新闻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在我国起源于何时,以往少有人研究,可说是空白。蓝鸿文教授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经过多方面考察,基本弄清了我国记者招待会的由来。此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全 《今传媒》2004,(Z1):49-51
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以适应政务公开的需要。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契机,通过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渠道,了解到更多的新闻内容,成为新闻媒体特别是记者需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对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朱 基总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起,直到 2004 年 3月十届人  相似文献   

10.
自1912年5月唐绍仪首倡在中华民国北京临时政府国务院设"新闻记者招待所",每日接待记者,发布新闻,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后,记者招待会这件事进展如何?笔者采取阶段普查和重大事件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对1949年前的<大公报>进行纵向扫描,也查了某一时期别的报纸,如以报道新闻著称的上海<申报>,发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前的二十五六年间,从总的看,记者招待会这件事进展不大,中华民国和国民党各级政府利用记者招待会发布新闻的次数不多.这里有政局动荡、当权者更替频繁方面的原因,有新闻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认识方面的原因.当然,这一时期在记者招待会这个问题上也不是毫无进展.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和中期,当时的某某部门、某某政府要员"招待报界"、"招待新闻界"之类的标题已在报上出现,就是一个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中国政府日益重视政治传播,善于利用发达的媒体管道推广自身形象,提升自身政治传播影响力.也越来越重视与社会舆论、国际舆论的良性互动、特别是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加强了政治公关的力度.这些新变化从中国政府发言人制度的迅速推进可以得到证明.本文选择2003~2009年,也就是温家宝担任总理职务至今,每年"两会"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为样本,从记者招待会问题的主体结构、提问类型等环节入手,对其进行政治传播学解读,考察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特征,分析国际传播格局中的中国对外传播理路.  相似文献   

12.
《记者招待会的组织和传播》定位为新闻发布和新闻传播的培训教材,是我国第一本专门论述记者招待会组织运作和传播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3.
1.根据记者招待会性质。采取不同的报道方式。记者招待会所提问题是分散的、零乱的(专题性记者招待会除外),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报道呢?这要看记者招待会的性质和规模以及影响程度。如果是就某一件事、某一个问题举行的专题记者招待会.报道围绕一个中心把主题反映出来就行;如果是某一重要的新闻人物举行的大型记者招待会.或某方面权威人士举行的综合性记者招待会,报道可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当记者,有一个便利条件,就是各种各样的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很多。政府部门自不必说,研究机构、群众团体、国会议员、社会名流,乃至某一所大学、某一家公司,一有事情,便请记者,当然都是为了借助新闻媒介,扩大社会影响,但记者却也因此得到了不少新闻来源或线索。在这类活动中,最受人重视的,当推总统的记者招待会。会期不定次数可多可少总统的记者招待会是不定期的,有的时候隔不多久就举行一次,有的时候几个月才举行一次,各届总统的情况也不一样。据统计,艾森豪威尔执政8年,共举行过193次记者招待会,平均每年24次,这是比较多的。尼克松在任5年半,先后举行记者招待会37次,平均每年六七次,这是比较少的。里根入主白宫  相似文献   

15.
在华盛顿,只要你拨一下724—1635这个电话号码,你就能听到一个事先录好的声音,告诉你当天外国记者中心的主要活动和华盛顿各政府机关,民间机构的重要活动以及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外国记者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去采访或找联系人作进一步了解。华盛顿是美国的神经中枢,这里的官方和民间机构几乎天天要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讨论会及其他五花八门的活动。外国记者中心根据美联社、合众社电讯稿提供的活动日程,通过录音电话帮助外国记者及时了解“行情”,掌握这个超级大国政治中心的脉搏。外国记者中心设在有名的全国新闻大楼8层,内  相似文献   

16.
这两年记者越发忙了。不过,有些记者忙得是否对头,可就难说了。前不久有位老记者告诉我,他认识一个年轻记者,一天采访四五个单位,忙得晕头转向。我当即产生疑问:如此“高速度”,能做到深入采访吗?老记者诡秘地一笑:“是去开会,而且一般只开半截儿。”我明白了。现在,记者招待会“遍地开花”。连一个小饭馆开张,也可以开个记者招待会。有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美国前白宫发言人阿里·弗莱舍曾经提到"白宫记者团是任何人所能遇到的最难缠、最尖利、最多疑的一票人马,他们是这个行业的精英."[1]而白宫的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则是白宫记者们和发言人斗志斗勇、互相博弈的最佳平台.笔者拟结合奥巴马执政以来召开的若干场总统记者招待会实例对白宫记者的提问技巧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刚刚起步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表达方式、个性魅力和沟通艺术——从朱基总理记者招待会看电视传播的特点□饶立华1998年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和副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这是新一届政府班子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的首次亮相,中央电视台对这次记者招待...  相似文献   

19.
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虽是两个不同的称谓,但实质没有多大区别,二者都是有关机构或个人向新闻界发布新闻或提供情况的一种方式,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一种展现,都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情况,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发布新闻,往往以记者招待会的名...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赵紫阳同志召开十三大中外记者招待会时,大部分内地记者提不出几个有份量的问题,那么,三个月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今年一月底二月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召开人大、政协会议,差额选举人大、政府官员,新闻记者大为活跃。京、粤、豫、晋、闽、皖等省市接连召开数次记者招待会,内地记者向候选人和当选者发出了一连串泼辣、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