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探讨了雕塑艺术的生命意义 ,阐述了从古希腊开始 ,就以她非凡的魅力 ,使得一代又一代富有才华的艺术家为之倾倒。雕塑艺术独具才华的艺术语言 ,记载了千百年来人类发展的过程 ,她所包含的广阔的生命内容是雕塑艺术家对人类生命的审美评价 ,揭示了从远古到现代 ,雕塑艺术对人类生命的探源寻本 ,也因此展示了她动人的生命光彩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意识的后现代语境中,消解了二元对立,使雕塑艺术走向公共性,同时也引发了艺术与艺术家个性的消失。基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公共雕塑“它者”的出场,雕塑语言正在使个性化的语言被消解。同时宏大叙事的传统意义与传统雕塑语言似乎又难以转化为后现代语境下的雕塑公共语言。在公共雕塑语言与传统雕塑语言的矛盾中,公共雕塑语言的使个性化出场,使艺术家的个性化语言失效而失去话语立场。这构成了公共雕塑语言面临着两难境地,成为中国当代雕塑家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西方雕塑话语对中国雕塑艺术的渗透,中国雕塑语言逐渐失去了本体话语的权威地位,阻碍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中国古典雕塑语言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现代雕塑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源泉,因此惟有将古典雕塑语言特质与当代雕塑教学、创作有效对接,才能催动中国雕塑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使古典雕塑艺术焕发出时代华彩。  相似文献   

4.
《过于喧嚣的孤独》是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他擅长以温暖的笔触,书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被时代抛弃在"垃圾堆上的人"。结合赫拉巴尔的生命历程,探讨他努力在小说里彰显出小人物的精神气息与生活态度。小说灵魂叙事的运用,与艺术表现方式的融合,使小说在哲学和文学意义上达到了一定的精神高度。  相似文献   

5.
民族声乐演唱是离不开情感、语言这两大因素的。没有"情感"、"语言"的依托,"声音"也不可能有灵魂和生命。在对高职艺术院校民族声乐演唱教学中,充分融入现实生活,利用语言充分表达情感,使歌唱的艺术完美和统一,才能达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的效果,达到民族声乐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虚”与“实”是包括雕塑在内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语言之一。在雕塑作品中,“虚”与“实”的对比,能产生出音乐般的节奏韵律,使观者产生审美上的愉悦。雕塑的“虚”与“实”通过雕塑的瞬间动态,发挥联想,具有把事件的前因后果串联起来的特性。雕塑和其他艺术一样,“实”的艺术表现出明晰与严谨,正是因为有“实”的衬托,“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虚”的雕塑艺术创造,才具有其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雕塑中的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雕塑中的色彩特点,即现代雕塑的色彩大量借鉴了平面绘画、环境艺术、光电艺术、场景艺术的色彩特点,是一种新的融合的色彩语言。  相似文献   

8.
植物雕塑又名绿色雕塑,或"绿雕",区别于传统的石材、金属等固体造型的雕塑,以活着的植物为载体,是有生命的艺术形式.很多艺术家通过造型设计与制作,将植物赋予新的生命面貌,使植物的生命形式与艺术形式相统一,表现出植物雕塑的美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雕塑持续生长,在四季中体现不同的美感,使艺术家与植物雕塑作品不断产生新的联系,千丝万缕的互动,使植物雕塑真正成为艺术家永远未完成的作品,彰显艺无止境之大道.植物雕塑在现代景观中是如何应用和推广的?如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本人进行了一些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化定位的环境艺术,在人们日益追求审美情趣的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雕塑在体现环境艺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雕塑作品不仅能与环境紧密结合,使环境的文化内涵得到升华,而且能使环境艺术更趋于完美。 雕塑与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黑格尔说:“雕塑和它的环  相似文献   

10.
何力平雕塑艺术风格是形式语言与精神架构共存,二者缺一不可的整体,单一追求哪一方面都不足以形成他的整体艺术风格。他所追求的是形式与内容共存,物质与精神共显,在何力平的雕塑艺术中形式语言和精神架构同样重要。一方面要从雕塑形式语言入手来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语言,另一方面又要做到形式语言可以表现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这些精神需求来自人们的生命经历,有地域因素、民族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等等,这一切造就了现代人精神灵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姜晟颖 《中文自修》2007,(11):28-29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欧洲雕塑史上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最具世界性影响的雕塑艺术家。他是古典主义雕塑的最后一位大师,同时又为现代主义雕塑开启了新的道路。他认为雕塑是一种"凹陷和隆起"的艺术,在把真实与理想在人体中结合在一起之时,总是在努力寻找光和影的效果,并作为内心紧张与情感之不可把握性的表达。在被他艺术灵感点燃的石头上,人的欲望、生命的激情、精神与力量流转不已,美由此奇迹般创造了人自身。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城市建设的发展,作为城市文化元素的城市雕塑,在美化城市环境、弘扬城市精神、宣传城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雕塑艺术本身就是使无生命的材料,通过艺术家的头脑和双手具有生命的意义.因此,作为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的雕塑,在艺术教学当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两脚踏东西文化"的林语堂,了解西方异质文化的优长与缺陷,也体认到中国文化的缺陷与优长。他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吃、喝、玩、乐等世俗化的寻常人生,表现中产阶级以及市民阶层的生存境遇,使人感到生命的快乐。他将哲学拉回到现实生活中,哲学的严肃性在他笔下成了生活的轻逸性。《生活的艺术》用渐近自然的风格,消除了语言华丽、夸炫,也不特别注重审美技艺,少了逻辑,却多了常识,能让一般人明白、理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艺术被他以另外一个语言系统解读之后,面貌焕然一新,从而也确立了他在国际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马驰 《成才之路》2009,(14):87-87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环境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雕塑艺术,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体现了城市文化,彰显了时代精神。本文从城市雕塑的地位作用以及我国城市雕塑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作一些探讨性研究。目的是使城市环境雕塑艺术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所谓艺术,就是要多变化,多人性化。任何东西如果只是单一,单调重复的话,就没有艺术!艺术基本上有两个功能,第一功能是使人激动,使人思考,使人奋起;第二功能是让人放松,使人宁静,使人感悟。在英语课中,教学环境与条件比较有限,难免造成语言环境与生活环境脱节,导致"聋哑"英语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以线条作为艺术语言,通过线条的运动、组合与变化,展示其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意蕴。中国书法的线条具有多方面的审美特性: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相比,书法线条无论其外在形态还是所呈现的形象、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一种最高的抽象;在书法线条中集中体现了典型的东方情调,即东方民族的生命意识和审美取向;书法线条具有严格的程式,包括笔画、结体和章法等都有严格的"法"的规定性。正因为如此,书法线条的变化和自由度是有限的,除了受线条固有的程式制约外,它还必须服从于汉字本身、书体、内容,它还受到书法材质、工具、创作环境和特定情绪等的综合影响,这就注定,书法线条的舞蹈只能是"戴镣铐的舞蹈"。  相似文献   

17.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他的作品既具备雄厚、真实、科学的理性,又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精神气质体现出法国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因此,罗丹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自身的精神产品,更代表西方雕塑发展史的高峰.分析罗丹的作品,借以加深我们对雕塑的理解,以及对空间的把握和对美的认知,同时也加强对自然内在之真实的探索,以及对艺术的本质和生命的探索、发掘.  相似文献   

18.
雕塑与环境     
王娟 《考试周刊》2009,(39):54-55
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其技法、风格也经过了不断的演变,无论是古代雕塑还是现代雕塑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着不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联系也是引起雕塑风格变化的一些因素。文章以我国著名雕塑为例,归纳总结出了雕塑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认为它们互相制约、互相融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对法国雕塑家罗丹的青铜雕塑《欧米哀尔》的解读,阐述了西方现代审美机制中"以美为美——以真为美——以丑为美"的逐级嬗变过程,透视出现代艺术中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审丑"文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丑"从尴尬的他者文化身份向现代艺术中心的地位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雕塑语言是文化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较于西方雕塑艺术,有着独特意义的中国特色价值。本文介绍了我国传统语言在高校雕塑专业教学中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发展传统雕塑艺术文化的重要性及创新启示,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以期进一步发展具有国家传统艺术特色的雕塑文化,凸显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