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忠 《班主任》2010,(3):18-19
“快乐问吧”的诞生 学生们步入青春期,特别是进入初二年级后,变得不爱提问了,学习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班会课,围绕“为什么不愿意提问”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答案五花八门:有的怕自己提的问题太幼稚,同学笑话;有的怕自己提出问题遭到拒绝,使自己难堪;还有的不好意思问,  相似文献   

2.
“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我常想:为什么孩子们天生爱说话,却单单怕作文呢? 前一天备课至深夜。第二天,我决定好好指导学生第二单元作文:“我后悔的一件事”。由于准备充分,我很快进入情境。作文课上,我循循诱导,引导他们说出心中愧疚之事,让自己泪流满面之事。可一位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同学们的文具盒坏了,会找他;在家里,安装电灯,修理水龙头,会找他;邻居的收音机、电视机出了故障,也会找他。他是谁?黄驰千。广州市昌岗东路小学五年级学生。不爱糖果爱插座说到花花绿绿的“糖果”,众所周知是大人们对付小孩哭闹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之一。然而,这一招在黄驰千身上却无法显示它的威力。两岁那年的一天,不知什么缘故,黄驰千在床上哇哇大哭,谁都哄不了,连妈妈说要带他去买糖果吃,他都不理不睬。这时,恰巧妈妈让保姆去买一个电插座,他立马止住哭声,嗖地一下爬起来,拽着保姆的衣角说:“我也要去买电…  相似文献   

4.
韩艳红 《福建教育》2005,(7A):24-25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关爱”为主题组织教材。生活中不缺少爱,但让孩子们谈生活中的爱时,他们却无话可说,对爱非常淡漠。于是以教材为触发点,我决定进行一次有关“爱”的习作指导课,引导孩子们感受生活中的爱,热情地抒写爱,让学生不仅能在习作中提高表达能力,也对“爱”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真情问候     
“你们吃饭了吗?”这是一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话,可是它却成了我每天上班来向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也许有人会问了:一个专门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为什么总会问这些幼稚的问题,也太无聊了吧?可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幼稚无聊的问话让我真正融人到我的这班学生们之中。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中心任务虽然是“教书育人”,但事实却告诉我: 育人的事先放下,教师唯一的任务就是教书,教好书!于是, 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我工作的全部内容,也成为我保住饭碗的终极砝码。为了生存,我从精神到肉体都成为“成绩”的奴隶。我天天怕自己成为学校里教学成绩最差的教师,我实在是怕“末位淘汰制”。于是我有了“成绩恐惧症”,这种恐惧让我心头压千钧。领导们曾在大会小会上多次明示: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成绩高了才是好教师。于是我基本放弃了对品质的  相似文献   

7.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在山中修行的老法师月夜归来,碰上一个小偷正从他的茅屋里出来。他知道小偷在他茅屋里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消逝在夜色中的小偷的背影,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早上,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老法师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我被老法师卓有成效的教育方式折服。同时也想到: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月光”?1您的微笑让我充满自信清晨学生们就象一群快乐的小鸟,高高兴兴的来到学校。为了迎接这群快乐的小鸟,我总要送一个个甜甜的微笑和问候,慢慢的学生与我越来越亲近了,耳边的悄悄话、家里的新鲜事也越来越多了。在我的微笑中,一些内向和上课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他们也会在我鼓励的目光中缓缓的站起来了,更自信、更胆大了。与学生们的交往中,我常常向他们提出要求:“请对我笑一笑!”在我微笑的期待中,学生们体会到了爱的收获,同时也学会了爱。例如:我们班的玲玲同学,她的胆小孤僻使得家长忧心忡忡.在学校,我发现,每当我的目光与她...  相似文献   

8.
说到转化后进生,人们通常会想到一个字:爱!我体会,简单的“爱”不能使教育一步到位。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深深感受到:转化后进生,应该唱好“三部曲”——“怕、服、爱”。序曲:让后进生“怕”  相似文献   

9.
每当我面对眼前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我的内心知道孩子们其实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虽然有时他们表达的方式过于幼稚和天真,但他们却拥有一颗感受“爱”的鲜活之心。  相似文献   

10.
有人主张要使学生害怕老师,才算管教有方,并且以“严是爱、宽是害”为理由,拒绝采纳其他办法。对此,要看怎么理解:一种认为严是严格要求,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种认为严是严厉管束,严酷无情。我认为持后一种理解,把师生关系视作“使学生害怕”的“猫鼠关系”,是非常错误的。 首先,扼杀学习兴趣。教师和蔼可亲,教导得法,学生便爱学校、爱老师,伴随而来的是爱学习。反之,教师如果经常声色俱厉、大轰大喝,甚至学生就会由怕老师到怕学校,进而导致怕学习,感到有一种精神压力,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  相似文献   

11.
王栋生 《师道》2004,(3):18-20
如果孩子们不懂得信任。有一次我问学生:“当你们出门时,父母对你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们笑了,不说,我请他们说,大家都不好意思,异口同声地说是“外面坏人多”。是的,如今每逢孩子出门,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第二个问题:“小时候大人用什么吓唬你?”答曰:“老拐子”。——也难怪,社会有些邪恶现象是我们当年想不到的,尤其是在一家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谁都怕孩子遭遇不测。我向许多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了解过,他们指着满街目中无人的汽车、摩托车和乱闯乱撞的自行车,无奈地说,他们宁可让孩子晚几年自立也不愿意孩子面临危险。当传媒批评中国孩子生存能力差,中国的家长溺爱子女时,可能应当先呼吁尽早健全社会法治意识,呼唤人们有爱的意识。但是现在我想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你自己意识中有没有很强的“防”的意识?“外面”的坏人多吗?  相似文献   

12.
早晨,我在幼儿园大门口碰上宁宁的妈妈,只见宁宁从自行车上下来连忙摆摆小手说:“妈妈再见!”妈妈说:“你走吧,我给你交伙食费去。”宁宁非常着急地说:“不用你交,让爸爸来交。”妈妈还是要交,宁宁急哭了:“你快上班去吧,千万别来,好妈妈,你别来……”我当时很纳闷,难道宁宁是怕老师向妈妈告状吗? 宁宁六岁,在班里是数得上的聪明孩子,表达能力强,老师很喜欢他,因此根本不存在怕老师告状的问题。宁宁的妈妈说:“以前大多是我送他到幼儿园来,近些天不知为什么,他只让爸爸送他。那天他爸爸外出,一说我送他,他就不愿意……”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有意多接近宁宁,终于使他说出了原委:“我听老师们说我妈妈长的丑,××  相似文献   

13.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14.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I0003-I0003
学校德育工作注重社会性,形成了开放式的育人格局,在开展“孝心工程”的基础上,学校引导学生“推已及人”,由爱家人扩展到爱他人爱社会,让学生们在学知识的同时,更懂得“社会的责任”。为了激活学生内在活力,学校开展了体育节、艺术节,组建了茶艺队、礼仪队、军乐团、文学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们调整心理需求、陶冶道德情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爱”不见火焰,却热度无限;“爱”没有翅膀,却飞翔在人们心间。“爱”柔若杨柳暖似春风,却支撑鞭策着我在教育工作中勇往直前。从教11年、担任班主任8年,我谈不上什么经验,拥有的只是一颗平平常常的爱心,去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班,做好每一件事。正因为心中有爱,我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世界,高举爱的火把探索他们丰富而脆弱的内心。每天,我总会提醒自己:“今天,你用爱为学生喝彩了吗?”我用自己无尽的爱心滋润着每一片绿叶:对优等生,对一般生,对特殊学生,我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感受到同样的爱和幸福,我用自己平凡的爱心让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集体里。一、感动与反思;二、播种与收获。  相似文献   

16.
给一点表扬     
开学第一天的早上,我站在教室门口,微笑着迎接学生们的到来。快上课了,有个小女孩独自走了过来,我亲切地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小女孩把嘴张得大大的,舌头伸得长长的,漫不经心地答道:“顾——宇——鑫。”“家住哪儿?”“北城——”“早上谁送你来上学啊?”“谁让你问的?”她显得有点不耐烦。“小朋友,你怎么可  相似文献   

17.
《妈妈的爱》这篇课文选取的扇扇子、送伞、抱“我”看病等生活场景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我想课文一定能引起共鸣,孩子们会兴高采烈、争先恐后地诉说他们和妈妈之间的故事,那么这节课的德育目标便水到渠成地实现了。但是课堂却没有按我的预设进行,多数孩子竟无动于衷,孩子们那平淡的眼神,静如止水的表情,了无生机的课堂气氛让我迷惑不解。是我引导不到位还是另有他因?我随机问了几个学生“:你的妈妈爱你吗?”有的竟毫无表情地回答:“不爱。”愕然之余,我又问“:为什么说妈妈不爱你?“”因为我一直是奶奶管的,奶奶对我最亲,妈妈没有管…  相似文献   

18.
陈少纯 《教师》2013,(25):37-37
二十余年的工作经历,十几个春秋的班主任工作生涯,让我感觉到班主任这个活儿说大不大,却并不是谁都能或愿意承担的。学生们或许不惧校长,也可能不怕家长,在他们眼里或许只有一个角色———班主任。这个活儿说小不小,从学校的角度来讲,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的一个核心工作,如果全校每个班主任都能胜任这份工作,那么学校自然能够稳  相似文献   

19.
有那么几年,学校领导总是让我中途接任最“差”班的班主任。有一次,刚接过班十多天,一个学生就给我送了一幅挽联,内容是“沉痛悼念雷印迎同志逝世”,“雷印迎同志永垂不朽”。最先发现这幅挽联的是这个班的前任班主任张老师。他气冲冲地说:“我知道是谁写的,要狠狠地惩罚他!”  相似文献   

20.
古挺先 《广西教育》2013,(41):48-48
多年来,我经常在思考: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给学生带去了怎样的童年呢?据我校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了解,发现学生当中有不少是“不爱读书,不爱学校,也不爱老师”,有不少学生有“厌学,甚至存在仇恨学校”的心理。面对学生的学习心态,我的内心很纠结——作为中心小学的管理者,该如何去改变这一现状,努力还给学生一个多彩的、有美好回忆的快乐童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