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自1974年4月至1993年11月的二十年间,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批示等.他不仅精辟地分析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还创造性地阐释了涉及"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四个重大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对"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态度是慎重的,历史定位是实事求是的、准确的,坚持和发展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研究清楚邓小平对"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认识、分析和评价,对于进一步深刻认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关系,对于努力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经验,对于拓展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应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前理论界在评述科学发展观时,出现了指责或否定"发展是硬道理"的错误倾向,有些人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当成发展的"代价"记在"发展是硬道理"的账上.而导致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一是某些官员对"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解与执行出现偏差,二是官员政绩考核与职务晋升机制出现扭曲.实际上,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否定或扬弃,而是对后者的继承、丰富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古代希腊和中国天文学对星空世界都有"星座"或"星官"的命名,希腊"星座"命名完全取材于神话中的人物、动物,中国"星官"命名却全来源于人间万物和社会组织.希腊每一个"星座"背后都包含一段美丽曲折的神话故事,中国"星官"背后反映的多是帝王将相的历史,神话色彩极为淡薄.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神话起源早晚的差别和文化主流意识之异趣.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哲学的开端,是"穷根究底"的精神,无可厚非地是源于对未知世界不断探索和永远追求的学问.但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开始"走火入魔",为求"安身立命",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发生了变异.而作为蕴涵着传统哲学精神的儒、道、释三家知识体系的开源,以学成家,由家立教.在丧失了"穷根究底"的精神,求"安身立命"之后,就必然各自依照自身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位置,发展出一套伦理的、道德的政治观念与生活宗教来.这是传统哲学精神向"安身立命"的生存境地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经验,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三个代表"的历史必然性.本文对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代表作了历史考察,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80年中,每一次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正确选择并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以双重否定为特征的"重玄"思想兴起,"重玄"思想是继魏晋玄学之后兴起的道家哲学.李荣是"重玄"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李荣的"重玄"思想有其自己的特点.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修养论几个方面分析了李荣的中道思想,并分析了中道思想对李荣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蔡运章 《寻根》2022,(2):26-30
"图画文字"是人类文字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1987年,在浙江杭州余杭南湖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一件陶罐腹部刻画的一圈"图案",为研究我国史前时期的"图画文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谨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试对这则"图画文字"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士",对民族精神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和鲁迅,始终坚持了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惟其义尽,所以仁至"的传统,担负了塑造和重塑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但现代意义的一些知识分子的社会人格发生了偏差,他们放弃了知识分子所应承担的铸造灵魂的使命,使我们民族面临失去精神定力的危险.我们重温"士"所负载的文化精神,意在促成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反思,使之勇敢地直面当代文明的挑战,为中华民族的兴衰续绝作薪尽之火.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文博事业"两中心,六体系"的战略构架从2003年提出,到现在已二年多时间.在这二年多中,成都市文化局围绕"两中心,六体系"的战略构架进行了系列相关研究,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开展了对部分系统的打造工作,如三国文化中心、诗歌文化体系等,都已初见成效,对成都的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此,"两中心,六体系"的文博战略构架已被成都市委、市政府作为我市发展文博事业、文化旅游事业,甚至作为成都市进行城市经营、打造成都名片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这篇文章就是对该战略构架初步研究成果的总结,它将进一步促进"两中心,六体系"战略构架的打造和完善,为成都市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城市文化形象经营等起到进一步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巴陵 《大理文化》2005,(6):39-41
散文的诗性智慧,是构成散文文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前提是"诗性"的,是创造性、超验性和审美性的相互融合,而智慧则是对已知知识的反思和超越,是对感受和体验的追问和审视.由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偏重于"以心传心"、"意会"、"顿悟"等非逻辑性思维,相对来说,李智红散文的诗性智慧带有明显的非理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诗与思的相通和交融.这就使作者自觉并且积极有效地限制了散文创作中的"滥情"倾向,极大地提高了散文的思想格调,有力地消解了民族、宗教、地区文化的距离和相互隔阂,阅读李智红的散文作品,我们不时可以感觉到作品与读者之间有一种灵性共识、心智交融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