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在,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只要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对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现在我们在谈论应试教育的弊端时,谈论比较多的是学生负担过重,而对于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扼杀人的创造力的致命缺陷却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其实,能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型人才的涵义提及创造型人才,人们…  相似文献   

2.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掌握知识是成才的基础,而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则是成才的关键。教师如何让学生主动发展,让他们在个性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学会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3.
王雅芬 《教学月刊》2003,(12):10-13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英语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应立足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积极思维、探究成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创  相似文献   

4.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能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成为21世纪创造性人才。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不仅学会更应该会学,教师要做到“为育人而教”。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什么是高素质人才呢?高素质人才应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的人才具有创造性。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在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动辅导,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得到发展。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教育、教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教师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使他们在广阔空间中学会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一、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改变这种教育模式已势在必行。但“应试教育”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由素质教育所取代,所以实现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举措。这就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学会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自己的创造性激发和带动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人所共知,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而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是充分体现教育未来性的重要特点,培养创造性人才。但是,现如今实施的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技能的训练,忽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态度的教育;只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只是以考试为手段,以高分为…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还要善于诱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规律,拓宽思维。使学生真正变“学会”为“会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笔者认为,加强学生创造力地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人的共识。基础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课堂教学又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国的基础教育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其目的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实施课程改革,重视素质教育,造就创造型人才,成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掌握知识是成才的基础,而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则是成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代的人才是21世纪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数学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体现素质教育。 一、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一堆知识,而且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掌握“怎么学”。数学课教学应始终体现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融合,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台上讲演,学生台下当听众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初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也必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水平,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导促学,使学生从“苦学、死学、难学、学会”变为“乐学、活学、易学、会学”,以培养更多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较强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为  相似文献   

16.
《学记》中说:“善教者,师逸而功倍.”善教者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脱离教,自己学.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方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这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施教,才能培养...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为创造而教”已成为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创造性是创造力的核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发左右脑的资源,用音乐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教育不是单纯模仿,也不是简单接受,更不能迷信经典,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胡灵敏 《云南教育》2004,(11):11-11
智力素质与创造力素质教育科研权威部门研究认为,创造型人才的形成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智力因素,创造性品格是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非智力因素。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因此,培养创造力必须要开发智力,但开发智力并不等于培养创造力。创造性能不能教“教”是“把知识和技能传给人”。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之特性能力;而技能则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技能是完全可以由老师传授的,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创造性不是一…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学校体育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将以内容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思想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及潜能发掘。在教学方法上,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教育模式上,注重因材施教和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教育就是要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在于课堂教学。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