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彭岩峰 《现代语文》2014,(2):116-117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听和读是对语言信息的接收,说和写是对语言信息的输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读,能扩大知识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和知识间的联系;读的多了,说和写起来就得心应手。因此,语文教学要强调阅读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那么,怎样进行阅读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也应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的立体化多功能的教学。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教师作为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学者,要将情感教学归入听、说、读、写之中。  相似文献   

3.
阅读能力是通过阅读文章,运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取知识信息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身负"传道授业解惑"而乐此不疲,又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收效甚微而深感不安。客观地说,我们坚持听、说、读、写,注重多种能力的综合提高,树立大语文观,重视非语文智力因素,还获得了部  相似文献   

4.
孙雯 《教书育人》2014,(2):60-60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读和写是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与“写”之间寻找平衡点,准确结合读与写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实践中,主体获取对客体——话语和文章的认识及如何进行听、说、读、写的认识,再凭所获认识才能进行后续的语文实践以形成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实践中所获认识是一种经验性语文知识.其中有缄默知识,也有显性知识。理论性语文知识于语文实践能力的价值主要是能用其指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高效地认识、获取经验性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6.
武平 《学苑教育》2012,(4):78-79
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已经成为了过去。教育思潮风起云涌,一些仁人智士明确指出,教育要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知识转换为能力,科学严格的训练是关键。训练充当知识和能力的桥梁。语言能力不外乎听、说、读、写,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听说读写的训练,为学生搭好...  相似文献   

7.
<正>"读"与"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我们一般把"读"理解为对知识的输入,通过阅读获取大量的信息。把写理解为对知识的输出,通过写将接受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两者为相辅相成的关系。当今社会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将已读的信息综合提炼并转化为自己的言语并顺利表达出来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写作能力来支撑。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写作能力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显性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一过程忽略了学生的默会知识1,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默会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会有一定的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质上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充分实践的过程,也是将学生的默会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显性知识的教育,更要关注如何将默会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社会,资讯高度发达,要求人们不但要知识丰富,更要具备定向检索、分析、综合、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而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正是为了培养人们具备这样的社会能力。读、悟、写、说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表现,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高考语文的测试中,它们也是主轴。中学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读、悟、写、说并重,把学习的空间和主动性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重训练,发展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培养学生独立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学习的知识主要是如何读、如何写(也包含如何听,如何说)的知识,我称之为读写知识。与此相对应,文本所涉及的知识有地理知识、自然知识、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要将知识转化为一种直觉能力,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训练语感。语文教学不以拥有这个工具(即占有知识)为目的,它的目的在于对这个工具熟练的运用,即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徐旨民 《中小学电教》2011,(10):114-115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各科课程、获取交流信息能力的重要课程。听一场讲座和读一本书可以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与他人交流和写一些文章就是传递信息。一个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能力程度,将会决定学生能否准确,及时地获取语文知识,能否正确地传递有效的信息.也会决定学生能否向其他学科领域深入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文知识按表述形式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理想的语文程序性知识教学应该是,当学生遇到某种相同或相似情境,会自觉产生利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行为。针对语文程序性知识教学存在的忽视其综合性、迁移环节以及其"填鸭式"教学问题,我们要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策略,即注意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形成;注重示范后的迁移;注重用案例说话,让学生自己总结"程序"。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传授与接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而课堂提问就是培养能力,掌握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壳,是人们用于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将语文素质贯彻到课堂教学之中,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了。教师在讲授时也应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设计好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聆听、阅读、说话、写作”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四项基本功。聆听和阅读是吸收,是理解;说话和写作是倾吐,是表达。听读是为说写储备观点和材料,没有听读作基础,也不会有更好更高的说与写。我认为,听读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有了一定数量的知识积累,才会有所感悟,才会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陈永东 《成才之路》2012,(35):39-39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围绕目标,注重引导和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教育他们对语文知识做到系统化地学习和积累。提高作文水平的法宝是什么?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法宝是什么?那就是多“读”和多“写”。比如,名篇经典一定要不打折扣诵读,烂熟于心,而且在写作中要有意识地运用,让学习积累发挥作用,在应用中巩固所读所诵。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的运用。吸收和运用是密切相关的。作者认为语文教学要想真正获得大面积丰收,首先应强调读,下面主要就一堂语文课中如何运用范读、听读,感读,美读,展读这五种方法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0.
听、读是信息的吸收;说、写是信息加工后的输出。在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综合培养或单项训练,使之明白“听是用耳记,说是用口写,读是用心想,写是用笔说。”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不仅积累丰富的听说读写知识经验,而且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做到学会听、学会说、学会读、学会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