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化发展阶段,以数量导向型为显著特征的职业教育模式越来越不符合经济新常态的要求。职业院校要想寻求新的突破,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由外延建设向内涵建设过渡,从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资源的有限性与资本 积累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大,要求社会再生产尽快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企业发展由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这种转变,要靠科技进步,更要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大人力资本。美国舒尔茨曾在《论人力资本投资》中指出,国民收入的增长比国民资源的增长要快得多,其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因此,当今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看重岗位培训。  相似文献   

3.
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炭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企业用工制度深化改革,逐步由劳动密集型用工机制,向技术效益型机制转化,岗位设置按效益定编  相似文献   

4.
关于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由数量扩张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由以中职教育为主向以高职教育为主转变;由弥补性发展向适应性发展转变;由以招生为重点向以就业为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 以创‘质量效益型’企业发展道路经验而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肯定的武汉钢铁公司,把提高职工素质放在重要地位,积极开展扫盲工作。二月一日,这个公司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扫盲工作的通知,把一九五○年以后出生的六百名文盲、半文盲列入公司职工培训计划,要求限期完成扫盲工作。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是全国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共有乡镇企业43000多家,拥有120多万职工,其中技术工人30万人。为适应乡镇企业增强技术素质,实现科技进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他们从1991年开始,将市、县(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培训范围延伸到乡镇企业,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开发利用,为乡镇企业培训适用的技术工人,提高了乡镇企业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了乡镇工业的发展。 进入九十年代,苏州市乡镇工业进入了实现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7.
<正> 我局职工教育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培训模式。办学方向由单纯的学历教育向实用、实效的岗位培训转变,办学形式由单一的“封闭式”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开放式”转变,实行局内办厂(场)办、系统办、委外办、联合办五条路子,又坚持“五结合”、“五为主”的办学原则,即局内培训与委外培训相结合,以内培为主,专业知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集中办班与职工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脱产学习与业余学习相结合,以业余学习为主;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以短期为主。1986年以来,我局接受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的职工累计达到17304人次,占职工总数的118%。我局职工教育效益显著,居大兴安岭林管局同行业领先地位,1990年荣获黑龙江省职工教育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几年来,我局紧紧围绕“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这一中心,全面地、创造性地开展职工培训,直接有效地为林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职工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业务)素质的提高。“七五”以  相似文献   

8.
论点扫描     
胡建波在《西安欧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撰文指出,从民办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民办高校目前面临着十大转变:(1)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2)由培养一技之长向培养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转变;(3)人们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正由高专向高职转变;(4)教师队伍由流动性向相对稳定性转变;(5)教师素质由学科型向双师型转变;(6)政府部门对民办高校的管理由粗放型向规范型转变;(7)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由随意性向科学性转变;(8)生源结构由学历生、自考生为主向国家统招为主转变,受国家指标约束;(9)经费来源由非政府渠道向银行贷款、…  相似文献   

9.
对学校而言,要全面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迅速转变教育观念,使之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二是要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实现由“教书型”向“素质型”转变,使教学科学化、艺术化,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三是要调...  相似文献   

10.
讲武乡注重乡镇企业职工技术培训永年县讲武乡从提高乡镇企业工人技术素质入手,深入开展职工在岗位技术培训。具体做法是:一聘请技术员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该乡充分利用工余假日或生产空隙,组织工人学习对口实际操作技术。如该乡7家玻璃厂和8家古建琉璃瓦厂等25家...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专业化与当代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及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改变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教师素质不高及由此导致的教师职业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我国教师教育的范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由职前教育向终身教育观念转变;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素质型人才转变;由强调共性化的教育向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的体育运动观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体育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因此充满了积极的人文关怀,这对当前的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而教育要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二是教育的发展方式由规模型、数量型向效益型、质量型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进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师生的共同要求,本文以忻州师范学院公共体育教育为实验基础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3.
农民技术教育内容的选择一要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由产量型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型农业转变时期。这些转变迫切要求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要求农民在学习实用技术时,选学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职工岗位教育培训,受观念、素养、地域以及经济等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得并不理想。为此,可以借用上级对口部门的力量,以刚性的手段予以推进;从自身精细管理的角度,以服务保障的思路予以落实;依据培训效果的正反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培训氛围。通过三类举措的跟进,实现岗位教育培训的有效推进,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正> 大庆市乡镇企业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截止1991年底,已拥有910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利税1501万元。乡镇企业的发展拓展了市场的有效供给,为繁荣城乡经济,发展我市替代产业,促进城乡一体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大庆市龙凤乡久青村油毡纸厂,是1983年创办的村办企业,建厂初期由于职工的整体素质低,适应能力差,效益一直很低。自1989年以来,企业领导重视抓成人教育,本着“缺啥补啥,学以致用”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别对全厂113名职工进行了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全厂职工增强了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降低了产品的物质消耗,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84%提高到95%,年产值增加40万元,该厂连续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职工总数已超过国有企业职工总数,一亿多乡镇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乡镇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乡镇企业根植于农村,绝大多数职工来自于农民,他们几乎是在一夜间变成了工人,技术、文化素质偏低。发展乡镇企业职工教育,可以培养多层次、多规格、乡门类的专业人才,培养和造就新一代新型农民。他们尽快转化为合格的产业工人,是乡镇企业发展的根本条件、对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乡…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导下,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起来。全国乡镇企业总数已达1515万多个,从事乡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职工近8000万人,而且,每年还在以几百万人的速度向乡镇企业转移。1987年乡镇企业的总产值达3540多万元,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18.
民营经济与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推进,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已由狭义的岗位技能拓展为综合应用能力,由单一的满足上岗要求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由一般素质观发展到将一般素质与一定职业活动或工作情景的理解结合起来的综合应用能力观.  相似文献   

19.
<正> 上海嘉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电光源行业中最大的企业。公司的前身是乡镇企业,职工都是亦工亦农的农民,其科学文化素质,技术素质与现代化大企业的要求均有很大的距离。该公司在去年建立股份制的基础上,今年又准备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合资。面对公司要发展,职工素质低的矛盾,公司采取鼓励广大职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岗位成才的措施,着重做了下面三项工作。一是围绕新进项目开展培训教育。该公司引进了美国履带式吹泡机、瑞士产自动绕丝机。为了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其产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由速度型车化为效益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不仅存在速度问题,还有比例,结构,质量,效益等问题,积极探索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研究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